APP下载

诗书经典数风流,春意暖融醉壶人
——浅析紫砂作品《江南春》的造型设计及文化内涵

2022-10-19施昌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江南春陶刻古桥

施昌成

常常有人这样形容江南:“秀色江南”。而“秀”又是怎样的一种颜色呢?是那一座座在岁月中苍老了容颜却依旧屹立的古镇朴素的青灰色?还是那流淌了千年仍然荡开微薄的江南河流?抑或是那盛开在烟雨蒙蒙中的颇具风情的油纸伞?江南,总是和一切的诗情画意挂上钩,是那么的丰饶美丽。

在涓涓细流的滋润下,在人杰地灵的熏陶下,这里孕育出了具有天然韵味的紫砂文化。紫砂文化内敛而低调,有一种温温润润的文人气息,它虽然没有北国山川的磅礴之气,却有着江南特有的那股柔劲,看着十分柔和,却有一股子韧劲。它就好比有着生命之源的溪水,送出涓涓细流,荡涤着整座城市的浮躁,抚平因为经济快速发展而留下的焦灼。

作品《江南春》壶如其名,是一件颇具江南风格的作品,此壶给人的感觉像一艘小船,不紧不慢地在不急的河流中随波逐流,给人一种清静而顺从的感觉。清水泥的质地让它温润如洗,精致美妙的设计让它一下子就抓住人的眼球。此壶涵盖了一些几何的原理,在造型的把控和设计上是绝佳的科学搭配,当夕阳浅照,余晖漫壶的时候,你会看到那光线的折射之美以及此壶的线条之美,这种美,绝对会让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让你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妙绝的紫砂壶魅力之中。

此壶名叫“江南春”,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诗人白居易的《江南好》,随着这位诗人去领会江南的美好风光。一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下子就让人进入了江南的四季之中,感受一番唯美的意境。

细观此壶,你定会被此壶的细腻美好而折服。这是一件传统意义上的圆器,壶身圆润,每一根线条好似经过了特别的设计,弧度恰到好处,长度也把握得一分不差。线的装饰在壶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壶底有几圈简单的素线装饰,仿佛是悠悠的运河水在壶上留下的印记。壶盖上同样有一些素线装饰,与壶底的部分恰好呼应了起来,有一种对称之美。壶盖上的线条装饰更有一种随意的凌乱美,好像踏破了某种束缚,以一种随性与自然给人展现了别样的风格。壶嘴采用暗接的方式,与壶身融为一体,和谐一致。壶把上有一个飞起的装饰,增添了几分潇洒之感。壶把的弧度自然,宛如一只小小的耳朵,看起来小巧可爱,又玲珑精致。壶钮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桥状钮,其形状就像是横卧在水网之上的江南古桥。江南是古桥文化的传承地,每一座古桥都仿佛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桥上的每一块石板都有着独特的痕迹,那些划痕是一串串的心酸与泪水、欢笑与喜悦的见证。在这把壶的桥钮上,我们仿佛走过了从亘古传来的江南岁月,好好品味了一番婉转惆怅。连带着壶钮底下的几圈线条装饰,都好像有了感情,寥寥数笔不能概括丰富的情感,却能留给人无限的情思。

作者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必定是怀揣着对江南的无限热爱,注入了百般情感,才能让此壶带给人们那么多的感受。纵然江南的美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诠释的,再唯美的意境也只不过是短暂的定格。江南的美无需修饰,而是大自然最本色的创造。作者却用紫砂壶吸取了江南的美,通过意境让观者去想象体会,尽最大可能去再现江南的美,这也是一件趣事,也是紫砂艺术的精髓所在。

壶上的陶刻装饰也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以刀为笔,刻下了白居易的《江南好》,可谓是以极其写实的方法将自己对江南的爱刻在了壶上,作者用娟娟隶书,十分工整地刻下了这首人人熟悉的诗歌。之间作者笔法娟秀,力道自然,整个画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足见创作者书法与陶刻功力之深厚。透过这首诗,观者也似乎更拥有了想象的空间,通过那字里行间,在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畅游。

壶的背面还刻下了柔美的江南水乡,创作者塑造了一幅惬意的江南水景图,仿佛让人走在江南的田间,听几声蛙鸣,几回雁鸣,新抽出的柳条泛着生机的味道,江南的万物都体现着包容的胸怀。

结语

紫砂作品的美好在于紫砂艺人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对紫砂主题的把握,也在于其制作过程中的全身心地投入。作品《江南好》从造型到细节设计,再到陶刻装饰,都紧贴着主题,将江南风景的独特风光带到每个人的面前。即便是没有来过江南的人,也定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几分江南的韵味。此壶以江南山水为主题,在造型上凸显江南特有的人文景观——小桥、流水、人家,壶体一面配以唐代大家白居易的《忆江南》一词,另一面精刻江南山水画面,从而“诗、书、画、型、铭”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猜你喜欢

江南春陶刻古桥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江南春早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江南春:诗人CEO的创业逻辑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