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夏》中蕴藏的工艺技巧和艺术魅力

2022-10-19刘铁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刘铁舟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对宜兴紫砂的赞誉,说明了紫砂泥料的稀缺性、珍贵性。在今天,宜兴紫砂艺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规模,上下游产业链结合起来,有20多万的从业者,共同守护着宜兴这一方宝贵的泥土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当我们走进紫砂的世界,了解到紫砂泥料的特性、紫砂艺人的坚守和其他艺术家不遗余力地参与设计,就能够明白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和一脉相承,同时也能够明白紫砂艺术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基本缘由之所在。

这件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夏》采用了非常普通的陶板来作为载体,紫砂粉段泥的设计也更好地凸显出陶刻的痕迹,画面的中心内容主题鲜明,线条流畅,刻刀所过之处深浅不一,层次感强烈,可以把夏天花卉的炙热和小昆虫的灵动更好地凸显出来,巧妙的构思和简洁的设计,让我们能够从其中读懂作者的意图和审美情感,装饰起来欣赏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从陶板的左侧开始,在枝丫蔓延之中,一朵朵鲜艳的花朵蓬勃而出,令人惊奇的是,作者采用了勾勒线条轮廓的手法,保留了段泥的黄色,这样花朵的颜色也就得以保留下来,然后把周围的叶子全部刻绘琢空,露出紫泥的背景,非常巧妙的工艺手法,生动又不失写意。在右下角大片的留白位置,一只小昆虫张开触角,几只腿细而有力,准备向花朵发动新的攻击,寥寥几笔就把那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在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陶刻装饰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非常之多,在过去陶刻师傅被尊敬地称为“刻字先生”,具有较高的地位,所以陶刻装饰也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紫砂技艺一起,构成了紫砂艺术的丰富内涵和传统形式。这件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夏》,采用了指代的方式,用夏天盛开的鲜艳花朵和昆虫的生动活泼,共同刻绘出一个非常接地气、有味道的夏天,也让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到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趣味,特别是丰富了紫砂雅器的实用空间,和紫砂壶一起走进了我们大众的生活,装饰着我们关于一切美好的向往和祝福。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宋代禅师释绍昙曾经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四季不同的美和期待,也让古代的文人雅士产生了许多创作的灵感,春天的希望萌发,一切都在美好的期盼之中,夏天的活力无限,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代表着沉稳,而冬天则是藏储,是积蓄力量的过程,也代表着低调。正是我们把四季赋予了不同的感觉,才会对夏天更加的体会强烈。在经过春天的憧憬之后,夏天也成为了最为浓郁和鲜艳的季节,在大诗人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咏叹之中,我们唐代的韦应物早就用“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的描绘证明夏天的热烈。在紫砂艺术之中,陶刻题材多见花卉,但是却往往采用得比较清雅,符合明代文人的艺术审美,而这件紫砂陶刻作品《夏》却直接干脆地采用了陶板的形态,直抒胸臆地把夏花的浓烈展示出来,让我们在一刀一刀的刻绘之中,能够体会到绘画的艺术手法和陶刻的老辣纵横结合得非常完美。同时,也让陶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紫砂上面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如同夏花一般的绚丽多姿。

结语

紫砂陶刻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紫砂艺术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艺术的表现张力,特别是在今天艺术形式多元化、艺术手法多样化、艺术思想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中,坚守紫砂陶刻的中国传统艺术之道,笃定地把中国审美理念贯穿始终难能可贵,这样的陶刻艺术作品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收藏。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