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与审美情趣

2022-10-19李肖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喀左壶把壶嘴

李肖沛

郑州工商学院 艺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江苏宜兴是远近闻名的陶都,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各类陶瓷手工艺品、生活用品中,紫砂是其中的代表器皿之一。紫砂以其独特的物品特性和功能,在当地陶瓷产品中脱颖而出,日渐受到民间大众的广泛青睐。如今,从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形态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能从历史、人文、艺术等多方面分析紫砂壶的审美意蕴,具有现实研究价值。

一、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趋势

紫砂壶的起源与其制作材料的选择有关。紫砂壶的专用材料紫砂泥是陶土的一种,属于天然的矿产资源。从历史记载上追溯可知,江西宜兴的紫砂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而且经过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且涌现出了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的工匠大师,比如邵大亨、程寿珍等大师。而且在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墨客也加入到了紫砂壶艺术创作行列,在壶上绘画、题字、作诗,给小小的盛物器皿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血液。

解放后,紫砂制陶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给紫砂壶的创新应用又提供了新的机会。许多海外同胞、台湾同胞到内陆将大批的宜兴茶壶引进到了各自的生活圈中,为紫砂壶的名声大噪做了隐性宣传,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的“茶壶热”。这一形势不断发酵,使紫砂壶的百年工艺得以继承和发扬。如今,许多紫砂壶的工艺传承匠人不断挖掘传统手工技艺,大胆创新制作技法,形成了雕塑工艺、室内装饰、紫砂日用器皿等产品,不仅传承了紫砂工艺的造型艺术美,同时也彰显了紫砂工艺的文化意蕴。

二、不同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点

(一)束带如意紫砂壶的造型特点

紫砂壶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跌宕起伏却始终薪火相传,最根本的原因除了手工艺人的传承以外,还有紫砂产品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脉络。紫砂壶中有一款“如意紫砂壶”,造型别致,设计新颖,十分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如下图所示:

这一作品的造型设计原理就是在传统紫砂器皿形状规律基础上,融入了一些创作者的思想理念,将束带这一简约朴素的装饰渗透到了器皿造型上,更加体现出了其简约大方、古香古韵的造型风格。同时,从整个壶身形体结构上来看,线条简洁流畅,壶身圆润饱满,壶盖、壶把、壶嘴各个环节相互紧密衔接,勾勒出壶体的端庄稳重气韵。从壶嘴造型细节来看,壶嘴与壶身贴合之处设计较宽,之后弯流设计坡度较缓,既便于储存壶内液体,也便于倒出液体,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双重特点[1]。

如意紫砂壶在传统手工器皿中十分常见,多以装饰、实用为主。除了有如意紫砂壶以外,还有云肩如意紫砂壶、仿古紫砂壶等。在图中这一紫砂壶设计中,壶身的束带设计将紫砂壶的壶身衬托得完美迷人,让人能感受到其中的简约造型之美。

(二)龙凤和鸣紫砂壶的造型特点

江苏宜兴自古以来便以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而闻名当地,誉有“茶的绿洲、竹的海洋、陶的古都”诸多美称。在宜兴南部,丘陵纵横,竹海遍布,竹海连接着大片的茶园,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当地紫砂壶造型设计中,有多种主题的紫砂壶产品,其中龙凤和鸣这一紫砂壶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产品。从其名字中便可知,龙凤和鸣是取自中国古老的“龙凤”民间传说文化,在整个壶体造型设计中,着重采用黄金段泥,将龙凤身上的帝王之气和吉祥寓意融入到了设计理念中,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群体。从这一紫砂壶的外形设计上来看,与“龙蛋壶”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该紫砂壶从线条造型设计上更为流畅挺拔,能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从壶嘴造型上来看,壶嘴设计为凤首,嘴角张大,仿佛在蓄势待发,引吭高歌,能给人以气势逼人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也能方便壶嘴出水,设计十分巧妙生动。而与之相呼应的壶把则采用龙形造型设计,将龙首、龙尾分别与壶身相衔接,与凤首相同方向,如此对应了龙凤和鸣的主题理念。正是这样一种大气的造型艺术设计的支撑,才满足了茶座上宾客的附庸风雅需求,别有一番欣赏意蕴。

(三)金猴唐羽紫砂壶的造型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茶文化讲究清净、情境,让人在品茶的同时能静心和气,体会幽静雅致的生活情调。在这一文化盛行的过程中,各类茶具也应运而生,其中“金猴唐羽”便是一种典型的饮茶器具。具体如下图所示:

这一壶具是由经典器皿“唐羽壶”演变而来,相传在唐朝的饮茶中不用壶泡茶,而是将茶团和茶饼碾碎,放到敞口的容器中文火煎煮,待水开之后,才会倒出饮用。因这一过程中防止手被烫伤,因此煮茶的容器一般都会设有较长的手柄。在上图“金猴唐羽”紫砂壶设计中便有长手柄的设计。同时设计者在壶的整体造型中还融入了生肖猴的元素,并采用光器和花器相结合的方式对壶体进行了融合设计,使得传统与现代元素实现了有机衔接,十分具有新意。在壶身造型中,浑圆饱满,色泽古朴,丰腴的壶体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造型审美趋势;在壶盖设计中,壶盖为截盖形式,与壶身色泽相同。这一紫砂壶设计的明显特点就是将壶把设计成了长手柄形式,与壶身恰好成倾斜角度,能使出水顺畅优美,也可避开烫手问题[2]。

三、紫砂壶的审美情趣

(一)技法审美方面

1.线条设计流畅

以喀左玉龙紫砂壶设计为例,其在设计时不仅融入了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同时也将大众的审美情趣进行了融合。从技法审美方面来看,这一紫砂壶设计在线条造型上十分精细,每一种喀左玉龙紫砂壶都有不同的线条设计方案,能给人以变化多姿的感受。具体来看,这一紫砂壶主要采用几何体造型,通过方形、圆形的相互变化来形成不同线条,装饰壶体、壶把、壶盖,但是在壶身表面却少有线条设计,主要以简单光洁为设计主旨。比如徐振海先生设计的喀左玉龙紫砂小掇球壶,壶的整体光滑亮泽,与寿珍掇球壶十分相似,但又有所区别,这一壶体从审美情趣上分析可总结为:圆润、稳健、匀称、端正四个特点,给人以线条圆滑、流畅饱满的舒适感。从外部整体轮廓线条的变化中分析可知,整个壶体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圆弧线运用较多,衔接自然,彰显了设计者对造型审美的独特感悟[3]。

2.雕塑技法精湛

喀左玉龙紫砂在江苏宜兴地区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手工艺传承人徐振海先生几十年来专门研究喀左玉龙紫砂的设计,不断挖掘不同材质的紫砂矿藏资源,为其紫砂壶的设计奠定了实践基础。喀左玉龙紫砂壶制作中的主要用料是紫砂泥,采用一定的生产制作流程,最终才能将紫砂土变成紫砂壶。从雕刻技法上分析可知,紫砂壶表面雕刻技法上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在“一粒珠”紫砂壶设计中,壶盖上的扭点设计为圆珠形式,突出了圆润饱满的审美情趣。同时在壶身设计上,突破了以往圆润立体的形象,大胆采用扁平的设计风格,像似老僧入定,又好似古钟落地一般,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外,还在壶身表面雕刻了竹子的形态,壶盖表面雕刻了一层波纹,这样的处理使得壶的整体更为柔美婉约,具有秀气之美。

3.事物形象逼真

徐振海从小便与南瓜接触较多,因此其在紫砂壶创作中便将这一元素融入到了其中,创作了喀左玉龙紫砂小南瓜壶,如下图所示:

这一小南瓜紫砂壶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与实物十分相似,形象逼真,令人亲切。从壶身轮廓上分析可见,南瓜纹路若有若无,虚实相间,恰好表现出小南瓜的生长状态与特征,同时,壶身上还有模仿南瓜生长之地的藤蔓雕塑,将南瓜藤蔓与南瓜有机衔接,赋予了南瓜以生命力。在壶嘴设计中,模仿南瓜把的形态进行了设计,壶盖表面也有清晰纹路,给人以灵秀小巧之感,审美情趣十分突出[4]。

(二)人文审美方面

1.地域文化突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积淀和传承了诸多优秀的文化元素,给人类大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精神熏陶和智慧指引。而在历史发展中,地域文化也给陶具的制作带来了一定的思想支撑。以喀左玉龙紫砂壶为例,其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应用于手工业生产,而打磨工艺、三角形纹、彩陶工艺等不同技法也被流传下来,极大地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创作。比如徐振海先生设计的喀左玉龙紫砂壶《远古神韵》。在这一紫砂壶整体设计中,主要采用了鸟、鹿、猪等物象,分别在壶把、壶盖、壶身上进行了设计体现,其中的猪这一物象取自辽宁红山文化的代表“玉猪龙”文化;同时,“鸟”元素的运用取自内蒙古自治区三星他拉遗址中的“中华第一龙”物象,文化内涵深厚,能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神秘底蕴,极富审美情趣。

2.生活寓意丰富

在历史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紫砂壶的造型不断丰富多样,工艺技法不断优化,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紫砂壶设计类型,从材质选择、花纹设计,到意蕴体现、精神蕴含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各自的审美情趣,但无论何种紫砂壶造型,归根结底的用途还是要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所服务。一款别致的“天下粮仓”紫砂壶,其设计主题是以“粮食”为核心进行的造型设计。从审美情趣上来看,这一紫砂壶在创作理念中,以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为原型,将粮、水两种物象无缝衔接到了一起,既贴合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传达出了人民向往仓廪实的美好寓意。使得整个壶的审美情感与文化内涵都上升了一个档次,可见其文化审美价值之浓厚[5]。3.气节风韵自然

众所周知,紫砂壶与茶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茶而生的宜兴紫砂壶,与茶文化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提及紫砂壶,大众便会想到茶文化。由此可见,紫砂壶产品的背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从艺术领域上分析,紫砂壶与其背后的人文底蕴都是自然隽永的,实属难得。比如在“清风和影”这一主题的紫砂壶设计中,以竹子为原型进行创作,将竹子的形态、气节、风韵都渗透到了壶体的造型中,十分别致新颖。而且在壶嘴、壶把等地方还刻画了竹子的形态,壶身以书法形式描述了竹子,可谓神形兼具,将竹子的风度充分体现了出来。与此同时,从这一紫砂壶的整体造型上来看,不仅有流畅的线条设计,而且其雕刻技法也十分生动逼真,底部设计平稳端庄。最特别的是壶嘴、壶把都是模仿竹节的形态来设计的,弯曲有致,十分小巧细致,能从侧面烘托出用此壶之人的高雅情趣与节操。由此可见,紫砂匠人在设计时对气节风韵的细节化处理十分精湛。

四、结语

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中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能反映出历史的发展特征和大众生产生活状态,但在实物考证中,却少有紫砂的出土。可见,紫砂在现代的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对此情况,今后传统手工艺人应从陶瓷艺术的传承发展角度出发,深入挖掘紫砂壶技艺中潜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并加以改革创新,以此形成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新陶瓷产品,实现陶瓷艺术的深入运用。

猜你喜欢

喀左壶把壶嘴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一粒珠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锔(组诗)
浅谈辽宁喀左与宜兴紫砂艺术产业的比较
趣味多音字(十)
1960—2014年喀左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