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龙窑烧窑原理及其技艺研究
2022-10-19陈少青严霖豪
陈少青 严霖豪
龙泉市青子瓷艺工作室 浙江龙泉 323700
陈少青工作照
瓷器的发明主要缘于烧制窑炉的改进,龙窑的诞生将窑内温度提高至一千多摄氏度以上,因此,成功烧制出青瓷。我国龙窑烧制陶瓷历史悠久,浙江地区在夏商时期就出现原始的龙窑,春秋战国时期龙窑基本定型,到宋代龙窑结构已趋于完善。龙窑由窑头、窑室、窑门、火膛、投柴孔、窑尾排烟孔或烟囱等部分组成,龙窑的这种结构是经历漫长的岁月演变形成的。是人们研究龙窑焰火通道变化的结果,是历史实践经验的总结。
龙窑由于具有建筑方便、结构简单、热效高、装烧量大、产量高、升温快、生产周期短等优点,适合于青瓷。龙泉窑从三国两晋时期开始烧制,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外销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龙泉窑1800年来坚持龙窑烧制传统,现代龙泉人应如何有效继承这一传统烧制技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龙窑烧制要有效继承传统,弘扬非遗,必须深入研究龙窑建造技艺、龙窑制瓷配釉技艺、龙窑烧窑技艺以及龙窑文化发展脉络。龙窑烧制主要是研究龙窑火路。现拟就龙窑烧制中的四个问题做简略探讨。
《瓷 火》陈少青
一、适当的倾斜度体现龙窑引导火路的优势
龙窑依山而建,保持适合的坡度,与烟囱的整合,这些对整个龙窑火路的引导和温度控制起到关键作用。龙窑如长龙蛰伏山坡,建造讲究一定的坡度,才可以保证龙窑火焰顺畅地往上烧。
(1)烧窑过程中窑头的火焰凭借窑内热空气的推力将窑火往前送,坡度也可以加大龙窑内部火焰的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调节火焰。
(2)倾斜设置的窑床本身具有小烟囱的抽力作用,有利于形成窑内空气的引导流动氛围,能保证龙窑火焰克服匣钵、隔墙等阻挡的阻力,在装窑时设置好的火焰通道上处于零压状态,自动缓缓向前运行,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热力往窑壁挤压泄漏,减少漏气散热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火焰主动围绕匣钵和空隙区流动,从而充分利用热量。
(3)倾斜设置的窑体有效利用了烟气排解,燃烧段因窑体倾斜而后移,热损失随之降低,可保证窑内温度,大大提高烧窑效率,可以缩短烧窑时间。
二、龙泉窑大多设置隔墙或分室烧制
龙泉窑北宋中期“制样需索”为宫廷烧制青瓷,开始设置隔墙进行龙窑烧制的积极探索,至南宋,龙泉窑为南宋朝廷烧制宫廷用瓷和祭祀礼器,进一步成功探索了龙窑的分室烧制,从而烧制出黑胎青瓷,烧制粉青、梅子青、豆青等龙泉窑驰名中外的瓷釉。设置隔墙或分室烧制的特点主要有:
(1)设置隔墙,每隔五六米筑两堵墙,前墙上部向前弧收与窑顶相连,利于火焰倒流,下部有吸火孔,后墙不到窑顶,利于火焰翻越而过。这样,火焰从火膛直流至隔墙,上窜倒焰,再次流经匣钵,经下部吸火孔进入两堵隔墙之间,翻越第二堵墙进入下一室。其优点是将火焰由平焰变为倒焰,使窑室内温度与还原气氛更加均衡,烧成后青釉比例大为提高,更有利于烧制大件器物。
(2)引导火焰逐室后移中,有效利用前部烧窑多余的热能,让窑室焰火在窑室空间中上下游动,形成匣钵周身烧制的良好氛围,并充分利用热能,降低热损耗,并对后面窑室匣钵进行预热、烘烧,提高烧制效率,缩短烧制时间。
(3)分室龙窑窑身两旁设立长宽约25厘米左右的投柴口,方便投柴,利于掌控和调节龙窑的火候,保证龙窑前后分室热效率相差不大,并能有效进行连续高温烧制,保证龙窑还原氛围的持续时间。
(4)分室龙窑烧制,窑内焰火流速可以减慢。窑内气氛和温度波动范围相对不大,易于控制窑火氛围,易于保持窑室温度。但如果烧制时间控制不好,龙窑青瓷产品容易在烧制中发生开裂、软塌甚至连同匣钵也被烧坏的现象,严重影响烧成质量。
三、龙窑烧窑是极严谨的技术活
龙窑烧制风险十分高,有人一连五窑烧制全部泡汤,所以做好烧制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掌握好烧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定要慎之又慎,慎重考虑,慎重处置,要以严谨细心来护佑龙窑烧制。
开始点火,就要细心观察窑内情况。升温把握火候,一定要听取烧窑师傅的指挥,严防超温塌窑。第一节窑室烧窑很关键,在不断投柴烧窑后,整条龙窑的温度得到不断升温,这是龙窑烧制最核心的部分,龙窑头部第一窑室的烧制时间最长,一般要烧15个小时左右,其中窑头预热烧窑就要经过七八个小时。这需要有经验的师傅对窑的温度和火候进行确认后才能开始转换烧制第二窑室,以此类推,慢慢进行后面窑室的烧制。当然,也可以经观察孔钩出温标(俗称“照子”),确认后,窑头停止加柴。一般每一窑室都设有观察孔,在孔内放置温标试片,反复观察其烧制程度。一般情况下6—10间窑室往往需要烧制两天两夜的时间。长的龙窑烧制时间更长。
随着烧制的进程,龙窑内部的氧气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时龙窑开始形成还原状态,瓷器在还原过程中,铁元素会发生作用,形成青绿的颜色。青瓷就通过这种还原气氛出现不同的色泽。好的青瓷就在这一阶段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烧制完毕后封窑,这一过程中,窑内的氧气会逐渐下降,瓷釉在还原氛围中继续转化。
四、匣钵使用是龙窑烧制的重要突破
龙窑烧制匣钵的使用,十分重要。龙泉窑龙窑烧制使用匣钵是在五代时期为钱镠王朝烧制秘色瓷时开始,当时为了烧制更多精品贡瓷,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青绿或淡绿色釉面被窑焰和灰尘破坏,开始采用匣钵。工匠将上过釉土的瓷坯晾干,逐一装入耐火的匣钵容器内进行烧制,放置于匣钵后,以瓷泥封口,有效避免了瓷坯和火焰直接接触;保证匣钵内的瓷坯不会受到窑室焰火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证了秘色瓷的成品质量。
龙窑烧制成功率很低,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布置匣钵,让匣钵合理有序排列,才能满足龙窑的烧制要求。装窑时,第一排怎么摆,第二排怎么放,都很有讲究。引导火焰在窑室内沿匣钵排列留下的火路一直往窑尾方向游动。每一个细小的节点都可能导致烧窑时出现大问题。有经验的窑师总是善于根据窑性、火路设计、窑室的密度和作品的大小等角度进行行之有效的设计装窑。高低位置、排布疏密、倾斜平正度把握,都要考虑龙窑火力以及其走向,要保证龙窑烧成良好的成品率,装窑就应进行合理的设计。搬移匣钵,装窑稍有不慎,就会给后续的烧制工作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装窑时通过火道的科学设计,匣钵及瓷坯的合适安排,引导窑火游动走向。要注意火路畅通,匣钵与匣钵之间、钵柱与拱顶之间、窑壁之间均要保持一定间距。让龙窑焰火随着匣钵疏密有致排列出来的火道上下游动,从而保证匣钵受火均匀,保证燃烧的烟气和焰火流动的阻力均匀,保证窑内温度均匀,最大限度地保障龙窑烧制过程中瓷器能够在龙窑还原氛围中不受外在因素影响,形成理想的瓷色。
《鱼耳尊》陈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