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应用*

2022-10-19□文│宋

中国出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交易数字

□文│宋 歌

2021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行了我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NFT(Non-Fungible Token)。该系列NFT精选新闻摄影报道为内容进行铸造,首批发行11张,每张限量1万份。NFT的全称为非同质化权益凭证,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稀缺性的链上数字资产,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虚拟资产权属的分布式记录与转移。NFT作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正式入选柯林斯词典2021年度词汇第一名,已成为数字版权交易领域炙手可热的新兴模式。2021年3月,美国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的数码绘画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NFT的形式在佳士得拍卖行出售,最终以6930万美元高价成交。此后,NFT几乎呈爆炸式增长。NFT被视为元宇宙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不仅在数字艺术品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数字出版和各类文化IP领域已利用NFT进行版权许可与转让,充分展现出科技对数字作品交易和数字内容商业化利用的助力。本文聚焦于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NFT这一新兴概念进行解构,分析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于我国数字版权交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NFT应用于数字版权交易的逻辑前提

NFT作为当下火热的概念,开启了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新生态。NFT为传统版权交易模式革新提供契机,需要从NFT的概念解构着手,对NFT在版权交易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考察研究。

1.NFT的概念解构

NFT是英文Non-Fungible Token的缩写,一般指基于以太坊标准ERC721、ERC1155发行的非同质化权益凭证,是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资产证书。数字资产可以划分为同质化资产和非同质化资产,同质化资产具有可替代性和固定价值,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其数量,而不会关注本身的特性。非同质化资产具备唯一性、独立性和稀缺性,NFT的非同质化意味着每个NFT均是独一无二的,不同NFT之间交换的价值基础也由交易各方来判断决定。NFT开辟了传统金融市场之外的实践领域,在游戏、音乐、电影、出版等诸多内容生产行业拥有广泛的适用空间,已成为区块链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就NFT的特征而言,其具有唯一性、可流动性和不可篡改性。第一,NFT的唯一性体现在每个NFT均包含独一无二的识别信息,具有特殊的token ID(通证编码);第二,可流动性意味着NFT可以作为交易对象发行出售,并在特定的交易平台流通转让;第三,不可篡改性体现在NFT交易记录是持续存储的,一旦上链便永久保存在区块链之中,无法被篡改或删除。NFT智能合约订立后,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均需要按照既定规则运行,如果某个节点的智能合约被修改,后续程序将因为校验失败而无法继续执行。

2.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现状考察

NFT应用于版权交易旨在提高版权交易效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立足于NFT本身,思考其与版权交易的关系,对NFT在版权交易中的适用场景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适用场景。目前,NFT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品、影视、游戏、新闻等领域,图片、音乐、视频以及游戏皮肤、道具等均成为NFT版权交易的热点。据统计,境外市场2021年全年NFT总交易量超过660万笔,总交易额接近340万以太币。[1]NFT在国外版权交易市场中的应用起源于艺术品拍卖,数字藏品频频高价出售使得其自带流量,吸引了各行各业聚集关注。例如国际奥委会推出奥运会收藏NFT徽章、美国漫威公司发行蜘蛛侠数码收藏品等。[2]就我国而言,蚂蚁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进军NFT的互联网企业。2021年6月,支付宝与敦煌美术研究所共同推出了两款蚂蚁链付款码皮肤NFT,该NFT一经发布便很快售罄。此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和互联网企业进军NFT。NFT还拓展了版权交易的领域,围绕原始作品进行的数字周边和衍生产品版权交易不断增多。例如,网易旗下游戏《永劫无间》IP授权发行了NFT盲盒,[3]NFT在我国版权交易生态圈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运行机制。目前,NFT版权交易主要基于平台进行,包括NFT数字作品创建、出售、购买交付、结算四个环节(见图1)。具体言之,第一,版权人在创作完成后,需要将作品上传至NFT版权交易平台创建NFT,进而生成与该作品对应的唯一数字所有权证书。被NFT化的作品既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如各类原创内容,也可以包含其数字副本。第二,NFT创建后,NFT的发行方将其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发行出售,通过区块链记录所有权转移的整个过程。第三,NFT购买者通过NFT交易平台展示的信息,选择对应的NFT并按照预设规则进行交易。第四,在完成NFT出售后,双方将通过资金账户对数字版权交易所涉及的资金进行结算。

图1 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运行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NFT所代表的权利可以定义为非商业用途、有限的使用权,也可以定义为版权许可或者转让,需要根据智能合约中载明的内容对版权交易的范围进行确定。事实上,NFT作品的创作者通常会保留独家复制、发行、修改、展示、表演该作品的权利,NFT版权交易的主要对象是基于原作品复制权所产生的数字化副本。我国对NFT版权交易的态度较为谨慎,一般将NFT作品的授权使用目的限定在个人学习、研究、欣赏、收藏之内,某些NFT发行方还进一步限制授权使用范围。[4]诚然,在权利人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可编程可设计的特性,通过NFT对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等进行交易。

二、NFT应用于数字版权交易的价值

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为数字版权交易带来了巨大挑战,NFT为数字版权交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NFT在版权转让和许可环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版权交易领域已成为其最受瞩目的应用场景。

1.丰富版权交易内容

从技术手段而言,任何作品均可以作为数字化NFT在版权市场流通。除了对文字、音乐、图片等传统作品开展交易外,NFT丰富了数字版权交易内容,即便是一段话、一个标题等细小琐碎的要素均可以进行NFT数字版权交易。以新闻出版行业为例,NFT最大的特征是非同质化,新闻出版行业同样具备诸多非同质化的特征。新闻出版机构拥有各类报道文本、重要人物专访、图片和音视频等资源的版权,一些重大事件报道的标题、三言两语的“直播同期声”更是独一无二的资产。在NFT技术框架下,每一篇新闻报道、音视频甚至标题都能被NFT化,其稀缺性会吸引买家竞标,从而获得可观的收益。美联社、纽约时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均将其特色内容以NFT的形式进行交易,《时代》周刊将其杂志封面进行NFT拍卖。[5]此外,网络游戏中的道具、皮肤、玩家自创的界面,均可以在NFT化后转变为可交易的资产。[6]这一过程也不断衍生出新的创意作品和数字原生作品,促使版权交易市场的内容更加丰富。

2.创新版权交易模式

以数字技术发展趋势而言,未来社会将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混合现实存在,版权交易被赋予了向虚拟全景维度转变的责任。NFT在版权交易模式中的创新在于对图片、音乐、视频等数字作品资产化,将版权交易延伸至元宇宙和虚拟空间之中。传统版权环境下,作者仅能在现实空间对作品进行版权交易,NFT为作品在虚拟空间进行交易提供了有效路径。线上画廊、虚拟艺术博物馆是NFT运用于虚拟现实版权交易的初始尝试,创作者可以在计算机生成的纯仿真多维空间中添加具有独创性的NFT角色和对象,将作品向更加真实、立体的高维形态转移,用户以沉浸式体验模式欣赏、竞拍、购买NFT作品。由此可见,NFT能够创新版权交易模式,塑造全新的数字作品市场基础设施版图,迸发更大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3.提高版税分配效能

数字技术在推动版权交易体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版权交易结构日益复杂而引发的版税分配效率低、版税分配不透明、版税分配不公平等问题逐渐明显。NFT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版税分配效能。NFT通过智能合约确保版权交易收入自动流向创作者,以此实现版税的即时分配与实时结算。嵌入式版税功能允许创作者从版权后续流转中获得持续收益,二次交易所产生的利益可以直接流入其个人账户。NFT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减少了交易环节,有利于提高创作者的自主性和话语权。以数字音乐行业为例,诸多音乐创作者公开反对声田(Spotify)和苹果音乐(Apple Music)等第三方媒体播放平台的不公平补贴。在流媒体收入改革缓慢的情况下,NFT已成为音乐创作者直接分发独家内容的合适替代,无需通过复杂管理机制便可完成数字音乐复制品的发行与出售。[7]

4.增强版权交易安全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数字版权交易日益繁荣,但版权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等问题对版权交易安全造成巨大挑战。[8]信息不对称致使买卖双方无法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数字作品版权流转不透明使得交易主体难以查询、核实与确认作品权属状态。[9]NFT平台对数字作品交易的全过程进行记录,通过“确权+跟踪+防篡改”的模式,确保链上数字版权交易安全。第一,NFT以唯一数字所有权证书为基础实现作品确权。创作者在NFT平台注册并登记作品后,数字作品和作者身份组合生成加密ID(身份标识号),有关版权的信息在互联网中清晰可见。第二,NFT以分布式记账为依托完成可视化数字作品跟踪和交易对象溯源。所有NFT作品均是一个独立的数字项目,NFT作品一经转换打包,便以完整记录的形式生成时间戳和权利归属等信息。第三,NFT以可信数字化为目标防止交易信息篡改。NFT作品的交易信息经过所有节点维护记录,新的交易数据一经添加,将永久保留,不能被任意篡改,版权交易的真实性得到充分保障。

三、NFT应用于数字版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随着NFT在版权交易领域逐渐推广应用,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尽管NFT在作品供应、确权、溯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版权交易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尤为值得关注与重视。

1.诱发假冒署名现象

与传统版权交易类似,NFT面临假冒署名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者在创作完成后即享有对作品的排他性权利,由于版权无法像物权通过占有的方式实现,这增加了作者身份认定的难度。NFT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仅能确保交易存在并有源头可循,在NFT交易平台并不要求NFT创建者为作品版权人的情况下,NFT作品的权利归属往往并不明晰。如果作者在创作完成后即刻为作品制作和发布了NFT,其他人难以对作品版权进行侵犯,倘若第三人未经授权抢先或者盗用作者身份发行数字作品NFT,这将对版权交易带来严峻挑战。[10]

目前,诸多原创者的作品被他人形成NFT,并在不知情或者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例如,著名漫画家德里克·劳夫曼的作者身份被他人盗用,并将其作品以NFT形式出售。[11]NFT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自2021年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当下知悉与运用NFT的作者数量不多,一旦权利人不在NFT平台之中,则无法享受NFT带来的权利认证便利。相反会产生他人假冒署名进行作品NFT登记、未参与创作的第三人盗用作者身份,而真正的创作者难以确定的不利后果,进而为后续数字版权交易埋下潜在问题与隐患。

2.版权交易炒作频发

现象级的NFT“破圈”应用使得NFT迅速走进公众视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当下版权价值评估机制尚不完善,这无形中提高了购买者的认知门槛与交易复杂程度,稍有不慎便容易制造版权泡沫。由于NFT化的作品本身属于文化类产品,又与网络虚拟资产紧密相连,因此其价值可能脱离现实而虚高,过度宣传更使得炒作现象频发。例如,原价39元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NFT在拍卖平台上的标价高达314.9万元。[12]投机性资本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NFT版权交易市场泡沫,炒作行为容易引发欺诈性风险。在此情况下,NFT版权交易并非基于作品消费,相反是为了保值、增值,最终转售所有权而获利。加之针对NFT的监管仍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对NFT数字作品权利和责任的相关规定不甚明朗,此时大范围地将数字作品映射上链存在较大的炒作风险。

3.版权交易稳定性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NFT数字作品交易平台以联盟链为基础进行版权交易。联盟链与公有链的区别在于其只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和有限的第三方有效,NFT数字作品在脱离原有市场后,将失去一部分的价值。由于NFT版权交易平台资质审查缺乏统一标准,在交易平台或者技术服务提供方因为破产、停止经营等原因无法继续原有业务的情况下,NFT上记载的权益很可能无法延续,这大大提高了版权交易的不稳定性。以2021年8月腾讯公司推出的幻核NFT交易平台为例,该平台仅上线一年便宣布停止NFT数字作品发行,在此情况下用户通过幻核平台交易的数字作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这容易引发NFT在数字版权交易中的信任危机,为版权交易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因素。

4.难以有效规制侵权行为

尽管NFT在提高版权交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交易主体的匿名性使得权利人在版权侵权行为发生时难以获得有效救济。[13]用户在NFT平台上的账户通常为公钥生成的数字序列,并不涵盖可识别性身份信息,这大大增加了找寻侵权人的难度。由于NFT技术下的数字版权交易可以完全实现匿名化,即便权利人通过分布式账本追溯至侵权用户节点,仍会因无法识别交易身份而难以对侵权人追责。NFT的不可篡改性使得非法交易一旦形成便无法撤回,这将对版权人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14]与此同时,NFT容易成为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工具。尽管每一个NFT均是独一无二的,但NFT无法就其对应作品的独创性进行判断。在NFT平台框架下,即便与原作品再细小的修改和变动,仍可以作为全新的NFT作品进行交易。[15]此时,侵权人只要对原作品进行微不足道的修改后,便能够认定为两项独立的作品,而发行NFT进行交易实则为对原作品版权的侵犯。

四、NFT应用于数字版权交易的发展路径

为了有效解决NFT在版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规范NFT的有效运行,我国应当从版权交易平台治理和行政监管入手,促进NFT与版权交易更好地融合,使之真正起到推动版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

1.提高平台治理能力

目前NFT的发行与流通主要通过交易平台进行,提高NFT版权交易平台的治理能力是规范版权交易行为的重要内容,主要涵盖版权交易规则的设定和版权侵权行为的规制这两个方面。

第一,NFT平台应当事先明确版权交易规则,要求创作者实名登记,相关身份信息在录入NFT平台后进行加密处理。尽管平台对身份信息的利用需要得到授权并告知用途及范围,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应履行相应的披露义务。我国NFT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开放式地允许NFT作品自由流通与转卖往往会诱发炒作行为。NFT版权交易平台应当对作品的持有时间进行规定,以此规范二次交易行为,避免NFT版权交易泡沫的出现。

第二,NFT技术框架下并未产生新的版权侵权方式,仍是对发行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侵犯。因此可以借鉴传统版权领域“通知—删除”规则的内容,即权利人在版权受到侵犯时,要求NFT交易平台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平台在收到通知后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具体言之,当权利人认为自身作品被抢先NFT化或者认为权属登记信息有误的情况下,可以在上传身份信息和证明资料后向版权交易平台发出异议通知。此时,被异议的作品将暂时停止交易,已完成的交易活动也处于效力待定状态。NFT平台还应主动承担一部分权利来源的形式审查职能,对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存在侵权行为的,有义务下架相关NFT作品,以此提高NFT版权侵权的规制能力。

2.强化行政监管力度

在NFT版权交易发展初期,较之于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更合适的选择为强化行政监管力度。原因在于法律具有滞后性和稳定性,无法及时回应技术革新所引发的问题,而行政监管更为灵活、高效。NFT数字作品往往以远超作品价值的价格成交,这一版权交易模式有博噱头和炒作之嫌,不利于版权交易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旦市场热度相对降低,随风炒作的现象逐步冷却,NFT数字作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为了规范NFT版权交易市场秩序,避免NFT数字作品价值泡沫化,需要从行政监管着手,让NFT版权交易回归至理性消费轨道上来。

主管部门应当以政策制定和运营监督为核心,强化监管力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各方主体在NFT版权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建立满足我国NFT版权交易长期健康发展的标准。2022年1月,科技部下属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联合多家产学研机构,面向公众发起了《NFT平台与产品评测》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函。2022年7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主编的《数字藏品应用参考》发布。上述举措旨在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科技应用,相关部门应当结合NFT数字版权交易的特征设置更为具体、细化的规则。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日常监管的形式对NFT版权交易市场进行指导督查,以专项核查为手段确保平台资质,规制投机炒作、仿冒欺诈行为。在发现NFT版权交易存在不规范行为时及时约谈,情节严重的应责令整改。

五、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新一轮产业创新与变革。2022年6月,《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率先以政策形式肯定了NFT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速探索虚拟数字资产、艺术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应用。NFT为我国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释放版权新价值、塑造数字新生态。NFT与版权交易的结合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应当实现NFT在版权交易市场中的合规化、合法化运用。唯有NFT数字版权交易回归市场理性,形成技术创新、作品价值和版权交易的互恰融合,方可推动数字版权交易体系升级完善,促进我国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释:

[1]刘玉柱,李广宇.数字藏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出版广角,2022(11)

[2]陶乾.论数字作品非同质代币化交易的法律意涵[J].东方法学,2022(2)

[3]郭全中.NFT及其未来[J].新闻爱好者,2021(11)

[4]邓建鹏,张祎宁.非同质化通证的法律问题与应对思考[J].民主与科学,2022(2)

[5]史安斌,杨晨晞.从NFT到元宇宙:前沿科技重塑新闻传媒业的路径与愿景[J].青年记者,2021(21)

[6]隋明照.数字化与新技术为游戏版权保护赋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8-12

[7]Darius McQuaid.NFTs can disrupt Spotify and Apple Music[EB/OL].https://currency.com/nfts-can-disrupt-spotify-and-apple-music

[8]梅术文,曹文豪帅.我国统一化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构建[J].科技与法律,2020(6)

[9]贾引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版权交易问题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7)

[10]张延来,程念.NFT在版权保护领域发展需突破自身局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2-09

[11]秦蕊,李娟娟,王晓,等.NFT: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证及其应用[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21(2)

[12]张文礼.让数字藏品市场告别“成长的烦恼”[N].中国质量报,2022-07-14

[13]张延来,叶丹妮.NFT能给版权保护带来什么[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2-09

[14]徐智,刘宴君.元宇宙视野下NFT对数字出版的提升与重塑[J].中国出版,2022(13)

[15]薛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交易机制完善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20(6)

猜你喜欢

交易数字
数字
答数字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