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m运动员王春雨竞技成绩回顾与启示
2022-10-19周浩祥
周浩祥
(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1)
王春雨是中国田径队女子800 m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以1 min 57.00 s的成绩获得女子800 m第5名,成为进入奥运会女子800 m决赛的首位中国运动员,实现了中国田径的重大突破。
田径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大项,有其典型的成才和发展特点,梳理和总结获得重大突破的优秀女子800 m运动员王春雨的竞技成绩变化过程,将对其他竞技项目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有价值的借鉴。笔者结合全程参与王春雨科研攻关的实践,对其近10年的竞赛成绩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为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备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王春雨,女,1995年出生,身高1.77 m,女子800 m运动员,职业生涯中获得过3次全运会冠军、1次亚运会冠军(表1),2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女子800 m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表1 王春雨 800 m主要成绩一览
1.2 研究方法
登录中国期刊网键入关键词“800 m”“田径训练”等,搜寻有关文献登录安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田径运动协会、国际田联官方网站,查询不同时期王春雨的信息。
2011—2021年,笔者系统走访王春雨备战团队的领导、领队,以及训练竞赛部的部长、主教练等,了解当时王春雨出现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观点、看法,为本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竞技成绩回顾
城市运动会(现更名为青年运动会)是一项全国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水平高、规模大,受到全国各省市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各省选拔优秀苗子的好时机。第7届城市运动会上,16岁的王春雨代表安徽合肥参加比赛,最终以2 min 01.34 s的成绩获得冠军,这一成绩放在全运会都可能获得冠军。赛后,当时的中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称王春雨是本届城市运动会田径项目最大的亮点,国际田联官方网站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中跑项目是我国的弱项,长时间的沉寂后,出现了希望之星,王春雨的未来值得期待。
2012年,17岁的王春雨在田径锦标赛上和老大姐赵婧的直接较量中未能如愿获得冠军,在最后时刻被反超。更为糟糕的是,此次比赛的失利直接影响到她在第2年的全运会决赛。
锦标赛是年度最重要的赛事,17岁的王春雨和24岁的赵婧都不会错过。王春雨初出茅庐,前途无量,被外界寄予厚望;赵婧成熟老练,比赛经验丰富,掌控节奏的能力很强。就在人们以为王春雨会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时,赵婧给她上了一课,重要比赛是综合能力的较量,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抗压能力、全程速度节奏的安排等都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对于涉世未深的王春雨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失利,其第12届全运会未能夺得金牌及以后长时间处于低谷都与此有关。
回看2012年田径锦标赛比赛录像发现,王春雨采用了非常激进的跑法,比赛一开始便一马当先,保持大幅度领先,然后逐渐降速,竞争对手与其缩小差距,最后冲刺时刻被赵婧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反超。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事实证明这种速度节奏对当时的王春雨来说还不合适。对于重要比赛,还要以获取胜利为最重要的任务。获取比赛胜利运动员会更加有信心,它胜过千言万语。我们鼓励进行尝试,但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2013年,18岁的王春雨首次参加全运会,获得1枚银牌。竞技体育比赛,身体的消耗会产生疲劳,心理焦虑或压力过大也会产生疲劳,后者的疲劳更隐蔽,恢复起来也更慢。第1次面对全运会这种重大比赛,王春雨应对起来有点力不从心,这时团队非训练层面的管理、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奢望太多,给她成长时间,允许失败。这是因为有些事情必须经历了、总结了、成长了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12届全运会后,王春雨陷入竞技运动生涯比较灰暗的一段时间,眼神迷茫,神情低落,内分泌失调,体重大幅度增加,竞技状态直线下降。毫无疑问,全运会失利对她影响非常大。刚开始她还未意识到,但团队成员的失落,尤其是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让她陷入迷茫和彷徨中,这时她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这提示我们在备战工作中,团队成员的了解要深入、管理要到位、引导要科学、关心要及时,不能单单关注训练场上的事情,训练场外的事情同样重要,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
2016年 田 径 大 奖 赛(太 原 站)上,王 春 雨 以2 min 00.43 s首次达到里约奥运会参赛标准,并时隔5年后创造了自己的最好成绩。
经过教练员、运动员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王春雨的竞技状态逐渐恢复,信心有所增加,但心理状态还不稳定,训练和比赛也处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之中。比赛前,科研人员依据大量科学数据撰写了王春雨速度节奏的分析报告,经过和团队成员充分沟通,王春雨最终采用了科研人员的建议。结果,王春雨首次达到奥运会参赛标准成绩的速度节奏,这与赛前预测的几乎完全一致。该案例告诉我们:优秀运动员的科研监控要针对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选对成绩提高的突破点,在收集大量科研数据的基础上围绕项目特点和规律,就某一个方面提出建议。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赛前的一个细节笔者历历在目,就在去天津全运会赛区的当天早上,忽然听说王春雨的腿连走路都不行,这对团队成员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马上要比赛了,怎么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时间团队都炸开了锅,各种专家诊断接踵而至,给出了各种可能原因。可能的原因是:因为要拿下比赛,运动员会非常紧张,导致人体出现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人体避免受到更大损害而启动的保护措施,来得快,消失得也快。王春雨就是赛前太紧张和焦虑而导致的应激反应。经过积极应对,王春雨最终获得全运会女子800 m比赛冠军。
因此,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紧张和焦虑过度会出现各种问题,症状也是五花八门。在这个紧要关头,教练员和团队成员要沉着冷静,采取各种措施让运动员心态平和下来,压力和焦虑少一点,告诉运动员,她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让其树立信心。
在东京奥运会上,王春雨以1 min 57.00 s的成绩获得奥运会女子800 m决赛的第5名,成为第一位进入女子800 m决赛的中国田径运动员。紧接着,在第14届全运会上,王春雨不仅拿下女子800 m比赛的冠军,女子1500 m金牌也收入囊中,同时又获得女子400 m项目银牌。苦尽甘来,坚持就有收获,从城市运动会到陕西全运会,王春雨走过10年风雨历程,其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因此,运动员不能轻言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2.2 启示
田径是一项成年人的运动,成才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王春雨从2011年初出茅庐到2021年的巅峰时刻,用了整整10年时间。这10年王春雨的能力提高了,但更重要的是王春雨成熟了,能应对各种压力了。一位优秀运动员想要不断获取比赛的胜利,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合理科学的运动技术,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优秀的认知能力同样重要。因此,备战工作要严格遵循项目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谨慎处理关键问题,取得成绩不要沾沾自喜,偶尔失利也不能自暴自弃,理性看待成长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处理得当就会成为成长的动力,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要有信心”,是教练员经常讲的一句话,但对于运动员来说,做起来很难,而获取比赛胜利或者成绩提高是运动员信心的最大来源。王春雨2012年田径锦标赛的失利对其影响较大,赵婧最后时刻顽强反超,动摇了王春雨的信心,加之她不够成熟,阅读比赛的能力有待提高,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重要比赛一定要拿下,备战团队要精心准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有的放矢,这不仅能够打击对手的信心,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实力是获取比赛胜利的最重要因素,但在运动员差距越来越小的竞争中,能力之外的因素同样重要,有时是决定性的。青少年时期的王春雨能力足够,年仅16岁就创造了出色的成绩,欠缺的是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处理干扰信息和压力的能力。第12届全运会失利后,王春雨经历了长达2年的低谷期,其间团队处理得当,最后逐渐进入正轨。因此,要加强对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感恩,正确看待荣誉和挫折等,这些会在其职业生涯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 结论及建议
优秀运动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突破、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必须能力、智力、心理同时达到最佳状态。职业生涯早期和中期的王春雨能力足够优秀,欠缺的是心理状态的调整,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未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压力。巅峰期的王春雨上述3个方面均达到最佳,在2020东京奥运会和第14届全运会比赛中,脸上写满了微笑和自信,享受比赛的过程。提出如下建议:建立长期规划。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运动员的低谷阶段不一定能避免,但可以尽量缩短,对一个“好苗子”,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科学的设置,熟知运动员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做好有针对性的预案;重要比赛一定要拿下;重视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竞争体育比赛看似是身体和能力的较量,其实是智力、心理、认知等综合能力的比拼,运动员要想不断突破取得佳绩,综合能力培养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