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与启示:东京奥运会实践探索

2022-10-19金成平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专项

姚 琦,金成平,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为备战东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5月10日召开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会议、2020年1月8日举行备战东京奥运会冬训工作专题会、2020年2月27日颁布《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等,具体措施涵盖备战的方方面面,旨在弥补我国运动员竞技短板,提高竞技成绩。对东京奥运会与里约奥运会金牌数进行分析,有利于总结实践经验,为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指导,以期在保持我国优势项目的同时,扩大夺金项目的范围与种类,不断超越。

1 东京奥运会与里约奥运会金牌数对比

我国体育代表团东京奥运会较里约奥运会在传统优势项目上新增9枚金牌,整体发挥稳定。例如:体操与射击项目摆脱里约奥运会的低迷状态,体操队从2铜变成3金、3银、2铜,射击项目以4金、1银、6铜位列射击项目金牌榜与奖牌榜第一。潜优势小项厚积薄发:女子4×200 m自由泳接力夺得首金;苏炳添创造100 m跑亚洲纪录,夺得第6名的成绩。新增夺金大项范围扩大(表1),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与里约奥运会金牌数相比,东京奥运会在大项上增添了击剑、赛艇、蹦床、帆船、皮划艇等6个项目,夺金项目覆盖面拓宽,共在14个项目上获得金牌。这些突破性的成绩离不开对上届比赛的全面总结及精准突破。

表1 中国体育代表队东京奥运会新增金牌项目

2 东京奥运会实践经验

2.1 以奥运精神为着力点,提升实践能力

里约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奥运代表团时肯定了奥运健儿的出色成绩,同时强调:“奥运健儿们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奥运冠军精神是无数优秀运动员思想凝聚的内核,也是无数奥运健儿的思想武器,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中国举重队将“强调思想培养”贯穿于训练始终,将爱国口号变为行动,定期举办队内爱国主义征文活动,组织党内活动,举办“学习抗疫英雄、做奥运备战先锋”演讲会,甚至在外集训都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实际行动向运动员、教练员传递爱国精神,让其从骨子里做到“运动报国之志与爱国情怀”的统一。奥运精神还强调挑战极限与拼搏奋斗,举重运动员杨哲、吕小军舍弃小家团聚,积极进行封闭备战;邓薇、田涛、康月无惧身体伤病,顽强拼搏到奥运最后一刻。极限的训练负荷展现了他们挑战极限、拼搏奋斗的奥运精神,坚毅的思想奠定了斩获7金的基石。再如,中国射击队将4枚金牌收入囊中,成绩背后展现的也是思想上的坚毅。备战期间,射击队举办爱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军训、爱国主义讲座、参观红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视节目、撰写观后感等,让运动员与教练员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运动员心中种下了为国争光、崇尚荣誉的种子,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上“开花结果”。

实践证明,奥运冠军的背后凝聚了民族精神与优秀文化,奥运精神的培养从思想层面带动实践行为,思想坚韧成为奥运健儿驰骋赛场的强力后盾。奥运冠军精神展现竞技能力,体现坚毅品质,最终达到“体育促进文化发展,精神反哺竞技成绩”的目标。因此,备战巴黎奥运会需突出思想的力量,注重精神的培养。

2.2 专项特征为出发点,补强竞技短板

体能、心理能力是专项竞技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着重加强和提高的部分。以专项特征为出发点,强调运动员的个性需求,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避免运动损伤。

首先,强化体能训练。体能是竞技运动的基础,也是我国运动员的短板。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竞技体育司发布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要求每位参赛运动员体能必须达标。以皮划艇队为例,备战期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强度提高到之前的2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与有氧能力都有所提升。参照“冠军模型”,中国皮划艇女队体能全部达标,为其收获金牌打下体能基础。此外,皮划艇队还重视训练负荷结构板块化。训练中有氧能力训练在总负荷量中占比最多,且表现为前期负荷量高、后期负荷量低,逐渐增加负荷次数,单次训练间距缩短的特点。再如,游泳运动员李冰洁在东京赛场上斩获1金、1铜,这是中国队在奥运游泳接力项目上获得的首金,其突破与备战期间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高度重视体能训练有关。河北省体育局提出“个人促团体”的训练理念,为李冰洁聘请专门的体能教练,主要负责提高李冰洁除专项力量训练外的体能,并在比赛前4个月前往高原地区进行高强度的个性化体能练习,包括专项耐力与陆上耐力。赛后李冰洁表示:若不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半段她可能坚持不下来。

其次,强调心理与抗压能力训练。顶尖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相差无几,心理素质可左右比赛的最终成绩。对此,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各省体育局格外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我国射击项目为例,里约奥运会上仅拿到1枚金牌,但东京奥运会上获得4金、1银、6铜,这一突破与强调心理训练密不可分。射击项目除了射击技巧外,更是一场“心理博弈”。中国射击队在进行专项技术训练的同时,对运动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提供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训练班,形成“动作+心理”和“调节+单发”的动作、心理程序。再如,在乒乓球比赛中,首次代表中国队出场的小将孙颖莎拿下1金、1银,这与备战期间国家队在训练时不断用语言刺激她,并对其设定“落后局”比赛等心理素质训练是分不开的,使其适应赛场的多变,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对战伊藤美城落后的情况下连拿8分,实现惊人翻盘。

最后,尊重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例如,针对杨皓然由于训练过程中频繁拿、放枪而形成胯部劳损这一情况,运动管理中心与教练员提出“枪不离肩”的方法,以此减少其拿、放动作。这一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明显改善了杨皓然的髋关节疼痛,帮助他展现良好的竞技状态,最终斩获1金、1铜。打破100 m 亚洲纪录的苏炳添曾说:“教练找到我在体能及其他技术上的弱点,及时、准确地制订训练方案,最终使我在身体素质和技术参数上都有所突破。”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应尊重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训。

实践证明,以专项特征为出发点,以提高专项表现为最终目标,补强我国运动员体能短板、重视心理素质提高、尊重个体差异性是正确且可持续的,在把握训练方法大方向的基础上,精准补强运动员的竞技短板,满足其个性需求,最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3 以科学技术为增长点,促进方法创新

顶尖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接近饱和,科研在运动员制胜因素中占比越来越大。遥感科技、智能设备、多媒体等应用逐步融入体育领域,通过智能感应、数据监控、3D建模等,突破原有问题的束缚,打破竞技瓶颈期,提高竞技表现。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我国以“科技助力”为总纲领,将科技贯穿于每一项准备工作。

例如:中国游泳队东京奥运会斩获3金、2银、1铜,与备战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总局合作建成国内首座体育综合训练风洞有关。国家体育总局希望通过科技力量解决传统影像手段无法全面、准确地捕捉运动员游泳过程中所有信息的问题,从而提高成绩。航天九院将惯性技术研究运用于运动员的位置、姿态、速度测量中,运动员的每一次动作、呼吸、往返都被惯导系统清楚记录,并且该产品轻便防水,与游泳项目完美契合。又如:我国帆船帆板项目收获1金、1铜,男子帆板实现奥运奖牌零的突破。这一成功背后离不开中国帆船帆板队使用多频段、多维性联合定位高精度测量技术,通过三维扫描建模、“风洞试验”和流体力学仿真计算对帆船队展开计算分析,获得风帆的基本气动力数据,为国家队选择器材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对训练和比赛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再如:中国蹦床队通过智能运动视频及数据反馈系统,了解运动员的位移情况与技术评价,高强度训练后运用热代谢体能仓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恢复,乳酸消除,最终获得1金、2银;中国举重队运动员汪周雨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表示,3D核心力量测量仪、力量均衡测试仪、微压氧舱、加压冷疗疲劳消除等技术,提升了心肺功能,同时降低了受伤概率,缩短了恢复周期。

实践证明,现代体育科技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教练员及科研人员提供实时数据,让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科技在竞技体育中发挥着创新训练方法、监控运动数据、促进设备研发与更新的作用,帮助运动员突破竞技瓶颈期,不断提高成绩。因此,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需延续科技助力,实现科技驱动的新目标。

2.4 以复合团队为支撑点,形成坚强后盾

复合团队由多学科、跨学科人才组成,各司其职,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能力与比赛成绩。我国复合型团队历经3个阶段,形成了“非叠加”的团队模式。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各运动队管理中心形成了团队作战模式,团队内人员分工明确,成为奥运备战的支撑点。

例如, 东京奥运会中国举重队书写了“8人参赛,斩获7金”的传奇,这与复合型团队的助力密不可分。备战期间,中国举重队坚持个人项目团队作战原则,集训练、医护、管理、科研为一体,全方位为运动员“保驾护航”。举重队集合具有专业认证的体能教练、物理治疗师、整骨师、脊椎指压治疗师,协助教练员、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和体能训练,在避免受伤的同时,缩短已受伤运动员的康复时间。再如,中国3人女篮队取得东京奥运会铜牌,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女篮科研保障团队提供的情报收集、战术分析等支持密不可分。

实践证明,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且各司其职的复合团队为运动员打造滴水不漏的训练环境:运动员与教练员负责技术动作的提高;康复师负责运动员伤后恢复;科研人员负责引进先进的训练方法、治疗、录像分析等仪器,检测运动员的生化指标;情报人员负责监视国外对手的训练备战动态;心理健康师负责调节训练紧张气氛,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并疏导。奥运备战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应延续团队协作,借助多学科、跨学科进行全面攻关。

3 对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启示

3.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转变备战思想理念

转变依靠教练员、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传统观念,竞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练员、运动员、国家、社会、家庭等多层面的支持。

思想层面,提高运动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方位培养竞技人才,增强运动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例如:组织国家队参观红色基地并征集观后感;定期开展党风党建活动,提高运动员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奥运精神培养”系列目标,将思想与训练进行有机结合。

国家层面保证投入。首先,国家需出台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细则,如针对跨项、跨域人才需加强项群、地缘等规律的研究,明确选材与培养标准,建立人才输送奖励机制,制定运动员退役保障政策。其次,集多元主体之合力,放宽奥运备战融资渠道及审批流程。英国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按照划分的备战阶段延展国库资金结算、强化财政资助;日本奥运备战期间强化体育战略计划,为备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援活动。举国体制下,我国奥运备战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付与商业赞助,包括运动员的训练硬件配置、软件协调等。备战巴黎奥运会,财政部门需全程关注、全程参与、查缺补漏,同时缩短财政审批时间,为备战资金开通快速拨付“绿色通道”,为备战的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再次,备战期间力求资源按需均衡分配。对优势项目进行重点支持、精准攻关,稳定重点项目的夺冠优势。可借鉴竞技体育强国对重点项目的保障体系:美国奥委会对重点项目运动员设立“创新基金”,并为其建立“金质赛事系列”,以此保证充足的资金与参赛;日本将奥运项目进行分类,对重点项目实行“铃木计划”,有区别地进行资金支持;俄罗斯加大对重点项目训练基地的多元投入,优化选材渠道,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我国可根据各项目比赛表现对重点项目及运动员进行划分,有区别地在科技助力、医疗保障、营养配置、场馆维护、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资金。

社会层面,整合多方力量。备战期间,发挥市场作用,调动一切资源,号召俱乐部、高校、企业、团体组织等社会力量在扩大选材范围、更新与研发训练器材和设备等方面支持奥运健儿备战,保证奥运科技备战的高效组织和实施。另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奥运精神”,拒绝“唯金牌主义”思想,给予运动员良好的备战氛围,减少压力,促成动力。

家庭层面,注重家庭体育氛围的培养。据统计,来自家庭的支持与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是运动员夺得奥运冠军的重要基础。因此,巴黎奥运会备战,需重视家庭效应。例如:为奥运冠军的子女建立运动档案,激励其投身体育运动,充分挖掘潜在竞技人才;举办“家庭体育日”活动,组织运动员携家人一起观看体育相关影视作品等,参观国家队训练中心,介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让家庭成员了解运动员的辛苦与努力,培养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3.2 深谙专项竞技特征,满足专项个性需求

第一,深谙专项竞技特征,加强顶层设计、中层操作、基层落实,达到精准助力的目的。首先,围绕体能、技巧、集体、场地类项群分层分类制订资源分配、备战方案,从而更好地提高备战效益。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项目,需重点发挥举国体制的作用,依靠国家力量推进备战;社会化程度较好的项目,要充分发挥协会与市场作用,实现备战支援的多元化。针对体能类、对抗类项目运动员体能不足、交手不够导致参赛经验与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除强化专项训练外,通过极限负荷强度、中等负荷量且相对集中的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参赛次数与质量。技心能主导类项群需重视运动员抗压与稳定性训练。其次,对各专项竞技能力、训练要素、专项特点、专项规则及制胜要素等进行联合攻关。加强训练创新、难点攻关、情报收集的力度,尤其要加大“奥运冠军模型”的研制、专项制胜规律的研判,完善专项体能标准,细化专项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制胜要素,围绕夺冠的成绩目标、比赛规则、素质指标等强化技能训练和动作创新,精准把握规则修改的实质,为专项技战术的运用提出方案。再次,将动态评价和过程激励相结合,压实备战各方的具体责任,提高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的精细化水平,从而提高训练参赛能力。

第二,尊重个性化需求。根据“奥运冠军模型”确立各专项运动员培养的基本方向,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保障策略,做到“一切从个体实际所需出发”。首先,体育总局收集各运动队具体所需,建立“申请—审批”制度,向各运动队配置专项所需。其次,根据我国体能类项目明显不足的具体情况,建立大数据库监测系统,配合现代体育科技,强化体能训练,并对标国际体能标准,将体能与专项相结合,弥补体能短板。例如:我国田径队引进包括短跑测力台、气动阻力仪等在内的许多顶尖设备,协助教练员及时掌握运动员的训练细节与短板,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技术。再次,在全面提升体能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困难点、潜能、劣势等制定“个性训练方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伤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能精准提升技术。

3.3 依靠现代体育科技,制定科学训练方法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展示了现代科技助力竞技体育的成功实例,这也将是未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借助现代科技提升竞技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体能优先。体能是一切运动技术得以发挥的基础,需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建立、健全体能监控评价体系,打造体能测试数字化平台,国家队训练津贴严格与体能测试挂钩,做到测试公开,赏罚分明,明确体能测试监管责任人,保证测试透明。

建立科学训练基地。研究显示,奥运优势项目都有地缘集群规律,一定程度上呈现“马太效应”。例如,对251名奥运冠军进行研究发现,接近一半的奥运冠军聚中在湖北、山东、北京、江苏、广东、辽宁这6个省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还出现了“南通现象”,冬季奥运会上这种地缘集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需在重点地区建立科学训练基地,一方面汲取该地区成功的培养经验,另一方面利用地区特色及优势对竞技人才进行科学化培养。

打造“训练—监控”中心。建立运动员训练数据检测平台,对运动员成绩、训练方法、伤病康复等进行追踪记录,加强对数据的监管;建设智能训练馆,加大对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康复设备等现代化体育科技手段的投入。加大对对手情报的收集,对国外重点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训练方法、数据统计等情报进行分析,密切关注其动向和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与设备。

加强现代体育科技创新。备战期间充分召集具有专业技术的科研人才,建立高科技现代实验室。加强奥运备战科技助力的具体创新攻关研究,将前期科研项目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筛选的利用。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激励专业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做到“科技+技术”的有机融合。摆脱思维局限,在了解运动员技术短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借助多学科、跨学科进行训练设备与训练手段创新。

把握科技界限,坚持“干净科技”。竞技体育讲究公平公正,备战与参赛拒绝一切“肮脏科技助力”。例如:坚决杜绝兴奋剂等违反公平体育的手段,实现“拿干净金牌”的承诺。

3.4 全面建成复合团队,系统助力奥运健儿

组建多学科、跨学科团队。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科学的复合团队需来自医护学、康复学、生理学、生物力学、营养学、计算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以教练员为主导的多学科、跨学科复合型团队。以复合团队的形式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现代体育科技与国际前沿运动训练学研究成果、伤病预防与治疗、体能训练与恢复、机能监管与预测、运动营养、数据与情报分析、技战术分析、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建议。同时,树立风险意识,保证备战及比赛平安进行,对奥运安保、反恐及其他一切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与应急规划。

优化复合团队运行机制。备战期间,复合团队的运作可借鉴竞技体育强国复合型团队的运行特征,形成主教练主导的多学科、多成员训练、管理、保障、科研一体化队伍。建立内部协作、外部竞争、科技支撑等多层次动力机制,细化团队内部具体职责与作用,将中西结合、“引进来、走出去”等思想与现代体育科技贯穿于团队助力的全过程。健全团队内部监督、评价及奖惩制度,创新团队结构、优化内部沟通机制,打造职、权、责统一协调的团队模式。

提高团队内部人才专业素养。备战期间提高各领域人才的专业能力,并将其充分应用于提高运动成绩的目标。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意识,如加强教练员培训,引导教练员积极参加国内外优秀教学方法讲座,加强教练员对运动训练前沿问题的了解,组织教练员参与执教技术科研攻关活动,等等。此外,教练员应转变传统“经验式”教学方法,重视运动员成才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等不科学培养方式的出现。

4 结束语

我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佳绩,总结东京奥运会备战经验,提出备战巴黎奥运会思路与方向:汲取成功经验,加强对运动员奥运精神的灌输;训练满足专项个性化需求,制定科学训练方法,健全复合型团队;将系统、全面、科学、高效、具体的备战保障体系与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的先进设施相结合,助力我国奥运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佳绩。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专项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