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之乡”的现代幸福图景古老胥口展现新面貌与新生活
2022-10-19颜凤仪通讯员殷陈萱
记者 颜凤仪 通讯员 殷陈萱
自古以来,依山傍水的胥口便是文人墨客偏爱的“太湖明珠”,杨惠之、董其昌等历代书画建筑大师都曾居于此。而如今的胥口,在深厚的吴文化积淀下,在政府的积极领导下,也迎来了属于它的现代发展,为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带来了山清水秀之外的幸福生活。
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
近日,在“乡村振兴杯”第二届苏州市农民体育文化节上,胥口镇合丰村钱家村健身公园成功获评2022年度苏州市美丽乡村健身公园。
打太极的老人,打羽毛球的青年,滑旱冰的孩子,还有羊肉文化长廊上坐着乘凉的居民……钱家村居民的夜晚生活都离不开这座健身公园。据悉,占地469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里,配有儿童乐园、健身广场、健身器械区、健康步道等基础体育设施等,并配套建设文化长廊、休闲亭和青年手绘乡村等文化休闲设施,是村里近200位居民家门口的“健身房”。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园将文明实践与健身载体有机结合。公园利用电子大屏滚动播放等宣传方式,推进移风易俗,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作为藏书羊肉发源地之一的钱家村,村里羊肉经营户的占比高达40%。这座以羊为主题建设的文化长廊公园,设置了多处特色产业羊肉文化宣传小品,能够在保护农村原有人居环境、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满足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如今,健身氛围愈发浓厚,随着钱家村“家门口的健身公园”设施的完善,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了休闲运动的场所,也为乡村体育工作、市民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做好民生保障,托起民生“幸福梦”
“我们这样的老百姓啊,其实最怕的就是生病。”胥口镇新峰村的居民对记者说出了她的心声。今年夏天,在政府的帮助下,胥口镇开始全面推行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制度,全镇共32738位居民,都享受到了除“医保”外的第二份健康保障。
“村里发的宣传单,我最初也没仔细看。后来生病了,村里妇女主任提醒我还有这个福利可以享受,我才去了解这项健康保障的。”新峰村的吴女士表示,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制度的推广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村委工作人员的主办下,民众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与的。
据悉,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是2022年江苏省政府12类50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苏州市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互助费用由政府统一承担,为的就是精准有效缓解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让大家都能看得起病。
“只需要提供出院记录、住院费用清单、医保报销单三项基本材料,便可根据报销额度得到资金补助。”胥口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系统的运行服务依托于手机端和互联网,无纸化的服务体验和便捷的材料上传步骤,居民操作起来更高效。
胥口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8月份,乡村公益医疗互助服务正式开展的第一个月,全镇有56位居民拿到了报销补助,额度高达78760元。“这笔补助为每户家庭都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帮助,给患病病人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政府的温暖。”该负责人说。
胥口镇作为全面推行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制度的试点镇,充分发挥了政府、社会、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作用,书写了一份份实实在在、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日益完善的民生保障系统,让胥口镇的居民都能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更高效、简单、便捷的生活体验。
守护特殊群体,共筑精神生活
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家门口喝到的一碗碗热腾腾的羊肉汤,背后都离不开胥口镇合丰村“候鸟”们背井离乡的付出。每年立秋后,“候鸟”们就外出经营羊肉店。在他们外出经营羊肉店的长达八个月的时间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照顾成了合丰村文明实践工作的重点内容。
合丰村针对村内羊肉经营户占比高这一情况,结合这些“候鸟”群体八个月外出、四个月返乡的流动周期,探索研究出了一套“8+4”的为民服务体系。
村里通过组织健康义诊、知识科普、文艺汇演等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留守居民的精神生活,也让在外工作的羊肉经营户不再担忧亲人的孤单。此外,合丰村还努力发挥四个月的返乡期间“候鸟”对家乡的反哺作用,勤劳致富的物质文明建设外,包括“候鸟”在内的志愿服务团体也将村内的精神文明引上了新的高度。
“结合实际生活,以居民的需求为工作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服务体系,提升人居环境,真正做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胥口镇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胥口镇,每个乡村都像合丰村这样因地制宜,抱着积极务实的态度,不断探索出一条属于这座历史悠久的“中国书画之乡”的现代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