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衣织造话“苏罗”

2022-10-19徐凰

现代苏州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丝绸

文 徐凰

在中国丝织品中,“绫、罗、绸、缎”是四大代表名品。其中“罗”的透气性好,穿着凉爽,亲肤性极佳,垂感流畅,成衣美观。但“罗”的纺织难度大、成本高,其技术在晚清逐渐失传,只有极少数地方还保有“罗”的纺织技术。

“吃穿住行”老百姓把穿排在第二位,“衣食住行”老百姓把“衣”放在了第一位。这样的排序很有意思,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吃饱肚皮、活命当然最为重要,然后再考虑活着的起码尊严“穿”,这里的“穿”达到的目标似乎只有两个,第一个目标遮盖必要的部位,第二个目标寒冬之季要能保暖;等到日子好过了,“吃”就退居其次,遮盖的尊严发展为文明、文化,“衣”的功能就要夏日凉快,春秋透气,冬天要保暖,除此之外,“衣”还要能表现人的身份、地位、心情等。

这时候,人们对织造就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小众的“罗”以渐进的方式进入大众的生活,顺应了这种较高的要求。身穿最接近肌肤特征、会呼吸的罗衣,身心愉悦,可能是人与自然最为合度的表现。

我对罗的认识是很无知的。小学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老师没告诉我,罗绮是一种有文彩的丝织品。我曾经接受的教育是穿这样衣服的人都是“纨绔”,不是好人。我还知道“罗纨”的本义既指精细美丽的丝织品,比喻义还有“用尽心思,巧取搜括”的意味。这说明了,罗的织造花时花力。时间成本、智力成本、物质成本太高,消耗底层人的心血太多。这样的衣服披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人身上,当然是极大的浪费。

我对罗的认知是从苏罗开始的。关于苏罗,从各种媒体上了解的第一个人物是朱立群先生,知道他47年一直都扑在花罗的织造工艺上。引起我高度关注的是朱先生在罗织物复制上的独特造诣。2014年朱立群受邀对江西南昌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的压金云霞翟纹霞帔面料进行复制。这件霞帔,经专家认定,是迄今为止经密度最高的“八经循环四经链式绞罗”,工艺繁复,技艺高超。

我好奇地查阅了江西南昌靖王夫人吴氏的压金云霞翟纹霞帔的形制,其色彩、文饰着实惊人:

“吴氏墓出土霞帔正面刺绣云霞翟纹,纹饰以系带为中心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各绣翟鸟4只,后段各绣翟鸟3只。翟为长尾雉属的各种禽鸟的统称,又有幼凤一说。霞帔之上的翟鸟纹长17厘米,宽9厘米,冠小,喙短,喙下无坠,直尾无凤镜,做展翅飞翔之态。翟鸟四周绣如意朵云流霞纹,云朵散点状布局,流霞环绕其中。翟鸟头身及云纹使用绒丝线,先以平绣做地,绣出纹饰主体,后用单根圆金线钉缝,以勾勒纹饰轮廓及细节;流霞纹使用圆金线,2根一组盘绕钉缝;翟鸟纹尾部每5至6根圆金线为一组紧密钉缝成一根直尾,8根直尾长短有序,布局讲究。两条帔带上的翟鸟纹饰做对称状布局,上身披挂后均为正身横向对飞的视觉效果。

要复制这样的色织罗料,难度很高很高,得找到独具慧眼的天人。

是什么机缘让中国社会科学院纺织考古研究所找到了朱立群呢?

师从服饰研究大师沈从文的王亚蓉是纺织考古专家、中国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她一直高度关注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的建设。2014年,王亚蓉专程到苏州,就丝绸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进行专题讲座,并且赴木渎参观了朱立群于1995年创办的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她惊奇地发现公司居然还存有几十台传统的老织机,织的是小众的已经式微的罗。朱立群、李笑苏夫妇织罗的情怀和技艺打动了王亚蓉,她就此找到了那件压金云霞翟纹霞帔的复制者。吴氏之霞帔由痴迷吴罗的人修复,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

其实从明清以后,罗的织造工艺已经接近失传。“八经循环四经链式绞罗”要复制,必须打开一个人的“天眼”。复制者一要有长期的织罗实践;二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三要在不断试错比照过程中逼近原作,逼近宫廷织造的技艺,这必须得有精益求精的勇气和胆略。朱立群、李笑苏夫妇,几次在北京查看实物,细察四经绞罗的精微之处,研究400多年前的罗织结构,他们用三年时间不断对原料调整,多次去北京与专家沟通,与原样比照,最后终于复原了“压金云霞翟纹霞帔”制作工艺,并将这种失传的织罗技法总结归纳,树立了中国罗织技艺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王亚蓉曾这样说过:“攻克花罗各种制造工艺是纺织界的歌德巴赫猜想一样的难题。” 朱立群当之无愧成为苏州吴罗织造的非遗传承人。

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笑苏跟我说,“罗有神话般的结构”。她的话让我觉得,织罗本身就是在创造神话,作为一个门外汉,在我而言,织罗就是在阅读神话。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娇贵的苏罗要经过三十多道复杂的工序,以蚕线为原料,采用地经、绞经和纬经相互扭绞、交织的方法,在织物上形成分布均匀的绞孔,从而呈现若隐若现的花纹。

作为一个门外汉,因为对苏罗的好奇,我一直想,朱立群和李笑苏这对夫妇藏着怎样的织造基因。

1976年至今,朱立群与罗打了47年交道,中途经历丝织厂改制下岗,面临失业的彷徨。1995年朱立群、李笑苏夫妇在木渎镇这一文化氤氲之地创立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他们守着几十台织机,守的也是祖宗的旧业。但他们意识到这份旧业,藏着文化的担当。

一直关注“朱伯伯的苏罗”这一抖音,朱伯伯作为一个织罗人,又是一个网络达人,身着罗衣,有着文化人的儒雅。今年暑假随教育系统、侨联赴木渎参观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见其人,风神绰姿,尽显儒雅。给我一个直觉,他做苏罗这一非遗项目,很快乐。

前几天通过微信联系李笑苏,谈起苏罗,我能感觉到她的自在和快乐。她跟我说起罗,就如谈起自己的孩子。她说,罗的色彩最具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因为罗的织造不同于其他织物,地经、绞经和纬经相互扭绞,在织物上形成分布均匀的绞孔,它也有太湖石瘦、漏、透的审美特征,在视觉上形成了虚虚实实的色彩。软烟罗的银红色是天上霞光映射下来的颜色,松绿色是深邃雅致的松树树叶的颜色,秋香色带着秋天的香气,天青色是雨过天青下雨后天空的颜色。

夫唱妇随,他们夫妇俩真是找到了职业和事业的黄金分割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笑苏说,他们的儿媳放弃了在上海做公务员,正在跟王亚蓉读博士。

一个家庭都痴迷于罗的世界,真可谓,钻进了天罗地网。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朱立群、李笑苏夫妇,在古老的《诗经》里寻找灵感,是他们让《诗经》里走出的木槿花开在苏罗的面料上。他们织就的丝罗“木槿繁花”面料疏密有致、柔软轻透,在“2015中国四季丝绸面料大赛”中,评委们一致认为这是演绎“窈窕淑女着罗裙”的最好面料,获得了大赛唯一的金奖。

锦衣织造话苏罗,今天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已经有了“苏州纱罗技艺馆”,苏罗作为古老的织造文化被记录下来。在技艺馆里,我们能看到古老的罗藏着旧学的功力,式微的技艺,因织罗人的痴爱在盛世绽放。

衣冠有等、贵贱有别的时代一去不回,苏罗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全可以走进普通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私人定制”,穿出中国范来。

向朱立群、李笑苏为代表的痴迷苏罗织造的人致敬,他们把论文写在苏罗上,用丝绸诠释苏州文化,用苏罗演绎中国精神。他们,用经线和纬线编织着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猜你喜欢

丝绸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丝绸产品传承与创新的“桑果”理论建构探索
河南荥阳发现中国最早丝绸
他们为何称中国为“塞丽丝”
凯丽丝绸:推动品牌联盟发展
法国丝绸闪亮西子湖畔
丝绸的念想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