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伤筋动骨一百天”
2022-10-19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康复。”但在实际治病过程中,多数人注重的是吃药、做手术,反而忽略了康复治疗。比如对于“伤筋动骨一百天”,很多人仍然是卧床休息。但实际上,如果一直躺着不运动,患处的肌肉会出现萎缩,继而影响关节活动。
“三分治疗,七分康复”,很多人听说过这句话,但在实际治病过程中,多数人注重的是吃药、做手术,反而忽略了治病过程中的康复治疗,觉得没有必要。其实,康复治疗是治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据悉,康复医学的目的是减少后遗症,加快患者恢复。但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骨科手术后很多病人会选择躺平治疗,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甚至致残。
成都50 多岁的黄茹(化名)在自驾游中发生了车祸,被送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第6 周,主刀医生告诉黄茹,她的骨头长势良好,可以练习双拐走路了。然而,出院后,黄茹的重心完全放在如何吃好、睡好,把气血养足,唯一的康复措施是在家烤灯促进伤口愈合。在此期间,她尝试过趴着练习屈膝,但到了一定程度后,疼痛再度袭来,家属又下不了手帮忙。于是,康复训练计划一直搁置。
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看来,骨折后康复训练拖得越久,康复之路越不好走,最终不得不使用暴力手段。
实际上,无论是车祸或摔伤导致骨折的病人,还是每年新发550 万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要想恢复健康,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病人像黄茹一样有康复需求,却因种种原因被耽误了。
被误解的“伤筋动骨一百天”
康复治疗是治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没有康复医学的年代,严重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患者,很容易死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而随着现代康复医学发展,这一现状有了极大改变,糖尿病、冠心病、烧伤、前列腺炎、盆腔炎、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并发症以及耳鼻喉各种急慢性炎症等,都在康复医疗的范畴之内。
然而,中国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甚至部分医务人员的思想,仍停留在“重手术、轻康复”的阶段。他们愿意在手术上花费巨资,却对康复持保守态度。有患者宁可在骨科住院11 天花费数万元等待手术,也不愿在康复科住院治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周文钰曾感慨:“很多骨科医生总说‘多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适当’似乎囊括了一切,但又鲜少有人说出具体的量化标准。与此同时,民间对于‘伤筋动骨一百天’的理解,仍停留在卧床休息几个月的概念上。实际上,如果一直躺着不运动,患处的肌肉会出现萎缩,继而影响关节活动。”
7000 万需求背后的巨大缺口
据原卫计委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 年,全国医院康复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157 万人次。而单以康复需求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来看,我国1.38 亿老年人群中需康复人数高达7000万。实际入院患者与潜在需求患者人数上存在巨大差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三甲医院真正做到“治疗前移”,而更多适合患者就近进行康复治疗的市县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尽管也在开展康复工作,但情况不容乐观。
一位知名三甲医院康复科主任表示,目前,县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技术掌握的不全面、不规范;第二,康复专业人才的缺乏;第三,康复设备以中医康复为主,现代康复理念太少;第四,医保报账覆盖程度有限。
此外,人才短缺问题十分凸出。《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曾披露过一个康复治疗师的国际标准——每10 万人需要50 名康复治疗师。按照14 亿人口计算,中国需要70 万康复师,但中国现有康复治疗师仅5 万人。
康复科最重要的工作人员是康复治疗师。一名本科起点的康复治疗师至少需要4 至5年的本科教育和1 年的规培,才可参加医技类的考试,执业上岗。
尽管华西医院作业治疗室门口会贴上“技师≠治疗师”,但在众多治疗师的名牌上,仍写着“技师”。这也恰恰暴露了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尴尬。国际上已经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作为独立职业进行培养,但我国仍把康复治疗师归为技师,没有单独的注册体系。如何普及康复医疗?有专家建议,让三甲医院承接术后急性恢复期病人,待其基本功能恢复后,再将其送到周边某一专业的社区、民营机构,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康复网络,或许是一个好方案。
从骨科起步,介入神经康复和疼痛损伤,逐步走向运动医学和产后康复,康复医学的领域还在不断扩展,中国的康复医学之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