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钢琴专业的有益探索和国际化视野
——波多黎各国际合作钢琴音乐节侧记

2022-10-19杨霖希

音乐生活 2022年9期
关键词:室内乐钢琴家音乐节

杨霖希

2022 波多黎各国际合作钢琴音乐节(PRCCP)于6 月19 日至7 月3 日在波多黎各的圣赫尔曼举行,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它旨在提升古典音乐中“代表性不足”的声音,参与此次音乐节的音乐家们和代表们来自美国、波兰、维也纳、哥伦比亚、墨西哥、韩国、中国等。整个音乐节包含了内容丰富的讲座、音乐会、大师课、工作坊、讨论和比赛,音乐节的讲座、论坛与表演、排练、比赛等项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流畅、高效、高质量和高水准。它是一个探索合作音乐的乐趣,推动合作钢琴学科发展的国际音乐节,它的成功举行让更多边缘化的新作品被人熟知,让合作钢琴在舞台上展现它的独特魅力,让合作钢琴家们站在国际化的视野去观照这个学科,并针对学科发展中一些代表性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参与者们与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们在充满异国风情、风景绚丽的热带岛屿城市交流、探讨、排练、演奏,共同学习和分享音乐。

此次2022 PRCCP 夏季音乐节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艺术家和学者,包括塞尔吉奥·波萨达先生(维也纳表演与艺术大学钢琴教授)、巴西钢琴家罗桑杰拉·塞巴博士(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钢琴教授)、凯伦·萨维奇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学院副教授,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博士)、美国钢琴家奈尔逊·奥赫达·瓦尔德斯、韩国钢琴家李库恩博士、美国长笛演奏家兼音乐治疗师丹尼尔·勋伯格博士等等。以下我想重点谈一下这个音乐节的特色、意义和价值。

一、音乐节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1.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特色鲜明

本次合作钢琴音乐节的音乐内容种类繁多,主要由学习和演奏两个部分组成。 学习部分有室内乐排练、工作坊、室内乐指导、研讨会、小组讨论和室内比赛。 表演部分包括交流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大师班、波多黎各合作钢琴国际比赛。整个音乐节的主题特色是:通过室内乐排练和音乐会来展示各国的新生代作曲家及新作品,同时推动国际合作钢琴比赛,来推广21 世纪比较具有特色的新作品、新声音和小众作曲家。 除了这些学习和表演,他们还安排了冥想、互动游戏和舞蹈,以填补休闲时间,放松紧张的心灵。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综合、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国际音乐节。

2.学术氛围浓郁,理论实践结合

音乐节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介绍边缘化、非主流的作曲家,探讨他们的作品内涵,分析其作品特点,通过室内乐排练、音乐会等形式展示他们的作品成果。在音乐节中,参赛者不仅可以获得很多合作经验,提升合作能力,还可以通过主讲学者的讲座介绍,全面地了解当今北美和欧洲合作钢琴学科的发展,新作品的诞生,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来审视全球合作钢琴专业的发展。

波兰钢琴家安娜·鲁特科夫斯卡·朔克博士介绍了两位犹太裔的作曲家:来自俄罗斯的阿尔弗莱德·舒尼特克(1934-1998)和来自波兰的米克兹斯洛·温伯格(1919-1996),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室内乐和华彩乐段的特点。密歇根大学的阿格涅斯卡·齐克博士论述的主题关于 “推动钢琴曲目的公平和包容”,她展示了作曲家艾美利·梅耶 (1812-1883) 的生活和音乐,重点是她的弦乐和钢琴室内乐,探讨了梅耶女士的风格、流派和美学,并表演了 D 大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来自伊斯曼音乐学院的阿尔森·詹姆科齐安博士通过讨论阿诺·巴巴詹扬的钢琴组曲、钢琴三重奏和《六张照片》来介绍亚美尼亚籍作曲家阿诺·巴巴詹扬的音乐。他展示了这位作曲家的现代主义作曲技术和将亚美尼亚民间传统、西方古典传统和流行作曲风格融合起来的曲风,新鲜的音乐元素和阿尔森博士生动的讲座音乐会,将异域的音乐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罗桑杰拉·塞巴博士就巴西室内乐进行了讲座。在巴西音乐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巴西舞曲的元素。作为巴西的代表作曲家,罗纳尔多·米兰达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创作了前奏曲与赋格,为小提琴、钢琴作品分别创作了宣叙调、赋格与边走,展现了他序列主义的技术特色。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学院副教授、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博士凯伦·萨维奇通过展示和分析各个流派、不同时期的钢琴与器乐合作的作品,详细讲解了如何拓宽钢琴演奏中的音色。

二、音乐会高潮迭起, 比赛精彩纷呈

音乐节的亮点包括受主办方邀请的音乐家的一些令人难忘的演出。例如,奈尔逊·奥赫达·瓦尔德斯和弗洛克·鲁兹朗格利亚博士、李库恩博士和丹尼尔·勋伯格博士的钢琴和长笛二重奏的两场精彩音乐会;凯伦·萨维奇博士和小提琴家保拉·卡瓦列罗的钢琴和小提琴音乐会令人印象深刻。在所有器乐音乐会中凯瑟琳·加纳博士和塞雷娜希尔·拉罗什博士这两位的声乐和钢琴是众音乐会的一大亮点。他们共同合作了浪漫派作曲家艾米·比什、克拉拉·舒曼的作品,同时也演绎了莉莉·布朗、华金·推纳等小众作曲家的作品。PRCCP 委员会还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艺术家,雷切尔·弗雷德里克森博士为观众带来了多场精彩纷呈的巴松管表演。这些音乐会包括巴松管和钢琴的二重奏,以及巴松管和双簧管的二重奏。艺术节的师资力量不仅仅是协调行政事务,事实上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因此,在他们的教师音乐会上,杰西卡·科比博士、吉娜·哈特·肯伯博士大展身手,过人的技巧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欢呼甚至尖叫。

PRCCP 夏季音乐节旨在提升古典音乐中 “代表性不足” 的声音(即小众的现代派音乐)。 众所周知,在一般的音乐比赛中,选手都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作品。 虽然风格不限,但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并自主选择的。 本次音乐节比赛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非传统作品的推广比赛,所以主办方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通过与会者投递的简历,为他们选择作品并给予参赛者两个月的练习时间,最后到音乐节彩排现场进行彩排和排练。 竞赛。 本次比赛共有十名选手参赛,分为大学生组和专业组。 这两组最终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荣誉奖,比赛向公众开放,并进行脸书(Facebook)线上直播,大约2000 名线上线下观众观看。最终大学生组第一名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学院19 岁的伊森·霍伯,而专业组的第一名则授予墨西哥籍的钢琴家阿斯特丽德·莫拉莱斯·托雷斯。

三、音乐节的学术价值及举办意义

首先,这个音乐节参与者是不限年龄、学历、资历,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也有在读的博士,也有已经博士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同时也有合作钢琴专业的教师,自由音乐职业者,学生们可以多听多看,而更有能力和经验的青年艺术家或教师,可以做讲座。而这些参与的所有人都会得到与大师一对一上课,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音乐节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不仅有表演实践环节,还有很多大师班、工作坊、讲座和研讨会,丰富的学术理论提升使合作钢琴领域不再停留在埋头苦干的表演环节,而是给人很多的理论思考空间,因此,音乐节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价值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它促进了音乐交流,加强了合作钢琴理论和舞台研究。

此外,在音乐节的座谈会、研讨会和讨论环节中,主办方提出了当今合作钢琴专业领域很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合作钢琴家的心理调整、舞台紧张的处理等一些话题。 这些话题都非常值得讨论,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彼此受益匪浅。 例如,杰西卡·科比博士就“合作关系中的表演焦虑”做了一场精彩的工作坊,她非常详细地描述了钢琴家与他人合作时的焦虑状态,并提出了几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波兰钢琴家安娜·鲁特科夫斯卡·朔克博士在小组讨论中选择了 “如何有效避免演奏中的伤害” ,她分享了自己在高强度表演中如何防止双手受伤的个人经验和想法。她还分享了如何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和安全的想法和技巧。在自由论坛上,与会者讨论了“与乐队和室内乐组合合作的心得”,钢琴家们分享了各种有趣的经验,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看法。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音乐节致力于推动“新声音、新作曲”,它还寻求通过他们的领导、曲目选择和研讨会主题来推动历史上被排除在外的音乐声音。这也是它与其他音乐节不同的地方。音乐节通过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介绍小众作曲家,探讨内涵,分析其作品特点,并通过室内乐排练展示各国新生代作曲家和新作品和音乐会,同时,通过他们的国际合作钢琴比赛,向线上线下的观众们呈现这些美妙的作品,让大家充分地感受这些小众音乐的魅力。

四、写在音乐节之后的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对合作钢琴一直存在误解。有人说: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些独奏钢琴家因而转向合作钢琴;也有人说,大多数独奏钢琴家存在技术缺陷,所以他们选择了合作钢琴。针对这样的问题,音乐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随着对合作音乐认识的不断深入,钢琴伴奏者的角色已经从伴奏的从属地位转变为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次,许多合作钢琴家通过音乐会继续得到公众的认可。其次,越来越多的音乐学院建立了钢琴合作专业,开始培养专业人才。“钢琴合作艺术”这个专业名称来自美国,目前欧美大部分的音乐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合作钢琴专业。我们不可否认,合作钢琴这个专业在美国以及欧洲是非常热门的一个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磨砺下,它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较为扎实的教师储备资源。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音乐学院关系密切的波多黎各国际合作钢琴中心,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的音乐节。从他们规范的组织和科学的安排,以及他们举办经验来看,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举办波多黎各这样国际性的合作钢琴音乐节,是促进世界合作钢琴专业的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工程。对于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有学术价值的音乐节,我觉得应该多举办一些,它不仅使得合作钢琴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宣传,同时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合作钢琴这个学科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

近些年来,合作钢琴专业在我国逐渐被大家认识和熟悉。很多人从不知道何谓合作钢琴,意识不到合作钢琴的重要性,到观念不断地发生改变。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在国内的声乐和钢琴音乐会上,钢琴演奏者很多时候是处于附属地位,称之为钢琴伴奏的,甚至他们都是被人忽略的,这些观念对于钢琴合作艺术专业的发展来说是有伤害性的。在西方,人们并不认为合作钢琴者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地,他们认为,凡是在舞台上表演的音乐家们,地位都是同等重要的。最常见的钢琴与声乐合作演绎艺术歌曲,钢琴与歌者是合二为一的,他们的关系是二重合作关系,而并不是主唱与伴奏的从属关系,钢琴的织体作为艺术歌曲的组成部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起到伴随歌者旋律的作用,很多时候是气氛的烘托、背景的渲染,包括前奏、间奏、尾奏都是艺术歌曲整体构架中具有独特个性的部分。在合作音乐的体系中,钢琴与器乐们的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不论是二重奏还是多重奏,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合作意识,了解作品的整体内涵,而非仅把钢琴作为伴奏,忽视融合的重要性,沉浸于自我发挥,把对方仅仅当作陪伴,而不是伙伴。

在我国,目前开设合作钢琴专业的院校较少,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天津朱莉亚音乐学院有相关的课程。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2013 年我国举办了首届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发展论坛,围绕我国高等音乐院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发展及学科建设的中心议题展开了研讨,同时也举办了“声乐,器乐钢琴艺术指导大师班”,“课堂展示”,“全国九大音乐学院钢琴协作专场音乐会展演”。这样与合作钢琴相关的学术论坛活动为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同时使我们看到了钢琴艺术指导学科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但是目前,我们没有举办过类似的国际合作钢琴音乐节。波多黎各的这个音乐节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它为合作钢琴的学习者和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从使我们重新开始思考合作的重要性,并且逐渐认识到,“钢琴伴奏”到“合作艺术”需要进化和提升。

目前就我国来看,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钢琴合作艺术的认识和重视,从以前的钢琴伴奏到艺术指导,再到钢琴合作艺术学科的系统发展,需要大量有针对性、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投入教学,并很好地进行传承。在培养人才方面,并不是一味地将钢琴独奏表演的人才转化为合作钢琴的从业者,而是因材施教,根据演奏者的特点和喜好来区分,确定培养方向和发展道路。另外,我国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专任师资和舞台实践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有效地借鉴国外的合作钢琴学科设置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来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健全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演出实践机会,跳出已有的框架和认知。比如声乐合作艺术方面,可以开设语言正音课,世界艺术歌曲赏析,合作实践课,让各个声乐、钢琴专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互相合作,把课堂变为灵活的舞台。针对器乐合作艺术方面,可以开设重奏课、室内乐合奏课、乐队合作课。让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和专家来联合共同培养学生。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同时要加强演出市场的推广,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室内乐,培养观众,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增加相关的室内乐演出、音乐节、研讨会,加强与合作音乐家们的沟通与合作等,无疑是对这个专业的有力推动。

我们相信,有艺术院校、演出市场和音乐家们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合作钢琴学科一定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涌现出更多除了独奏之外的优秀合作钢琴艺术家,从而促进更多高水准的室内乐演出。

猜你喜欢

室内乐钢琴家音乐节
学院举办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音乐节
弹琴与补鞋
巴西 音乐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