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运输安全技术应用与标准需求分析

2022-10-19李睿

人民交通 2022年5期
关键词:检测站设施运输

文 / 李睿

道路运输安全技术应用现状与标准需求

道路安全设施技术

所谓的道路安全设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它指的是能够保障道路运输正常进行的各类设备,比如说交通控制设施、护栏、防眩设施、隔离设施和诱导设施等,都属于道路安全设施。

目前,我国道路安全设施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比较完善。但是,我国许多道路(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设施的应用却很不规范。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标准多是针对材料、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这些标准对如何具体使用、布设道路安全设施只是做出原则性的描述),缺乏设施的使用标准。

车辆行驶安全技术

车辆行驶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此道路运输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车辆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发达国家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断投入到车辆安全性的研究领域,并制定了量相关的汽车安全性标准。我国关于汽车自身安全的标准也已经比较完备,可以比较好地促进我国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但是随着ITS的发展,针对汽车自身的安全标准已经不再适应现有交通的发展,故需要一个针对整个交通大系统的安全标准及时出台,以适应现代交通的发展。

在传统的汽车安全性设计过程中,被动安全系统广受重视,比如说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安全带等设备,达到降低车辆事故给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的目的,但是不难看出,这一类被动的安全系统通常都只能在事故发生以后发挥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道路运输安全问题。

在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道路运输情况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从车辆安全的主动保护层面出发进行设计,成为了新时期的重要工作方向。

道路运输安全技术具体策略

提升车辆的安全系数

首先,要尽快提升高技术含量、高性能的运输车辆数量,对目前仍在使用的淘汰车辆进行严肃查处,从车辆的角度出发优化运力结构,保证道路运输安全。在汽车工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运输车辆的生产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对车辆的性能进行调整优化,因此新型的汽车必然要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有关部门需要通过有效手段调控市场需求,引导道路运输业的车辆及时更新迭代。

同时,还需要加强车辆的管理工作,从经营者、生产厂家、车辆购买者等方面分别入手,通过为安全性更高的车辆优先办理经销手续、提供新车购置补贴等方法,保障更多高性能、高安全性的车辆投入到道路运输当中去。

加强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教育

道路运输安全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从业人员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所谓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指的是从事、服务于道路运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稳定的安全意识水平,必然会对道路运输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从道路运输从业者入手,通过更加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而从业人员自身也必须要认识到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通过自学等方式完善自己的安全保障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入手,通过下发安全手册、组织召开道路运输单位安全会议等方式,提升在岗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使之能够充分认识到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严重危害,保证其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

加强安全技术保障部门管理

第一,要尽可能对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进行制度化管理,确保维护单位综合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维护单位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着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因此必须要对那些资质过硬、服务效果突出的维修单位进行扶持,通过定点合作单位的方式保证维修效果,对那些设备不更新、技术不过关的维护单位则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支持,确保其能够在道路运输安全维护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还需要对维护单位的服务效果进行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解决过去维护单位乱象丛生的问题,要求其秉持着统一的开业标准、维护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等为车辆提供服务,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网络化管理,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等手段,保证车辆维护的有效性。

第二,要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高质量检测,加强车辆检测的标准性。道路运输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辆自身的性能,因此通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确定车辆情况十分重要,检测站能够确定运输车辆的技术条件、维修水平、改造安全性等一系列情况,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应尽快对检测站有关事宜进行标准化处理。比如,要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规划布局进行调整,考虑到本地区运输车辆的规模和数量等,对检测站空间资源进行有效应用,降低检测站运行成本,确保每一个车辆都能够得到最精准、最负责的检查,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之成为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三,要尽快加强客运车辆进出站的检测制度建设,对道路运输安全进行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除了货物运输之外,旅客运输也是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

客运安检站是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桥头堡,承担着保障安全技术体系落实效果的责任,对安检站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管理,保证例检制度的落实效果,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①根据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以及车辆维护周期,确定车辆的检车频率,每日运行里程超过400km的车辆需要15天进行一次检定、每日运行里程不超过400km的车辆需要30天进行一次检定,从而保证车辆安全问题被及时发现。

②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人工及设备的综合检测,确定营运车辆的综合性能,对车辆的制动、动力、外观、环保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某项性能不符合安全标准,则不允许其进入站点或发车,经维修通过复检的可以允许继续运行。

③安检站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本地车进行安全技术检查,涉及到外地返程车辆需要核对其安检证明,对于不能通过检查、无法提供安检证明的车辆,不允许其进入客运站或发车。

④针对车辆所在地没有安检站和客运站的情况,可由终点站的安检站负责进行检定,确认无误后发放安检证明,确保道路运输车辆安全管控万无一失。

第四,尽快完善现有的车辆救援维修制度,进一步尝试道路运输安全服务。汽车救援维修服务在今天已经成为了道路运输中最常见的一种服务,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建立救援维修体系方面做出了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能够对突发故障的车辆进行维修和运输等,降低了有故障车辆带来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地级市为单位建立区域性车辆救援维修体系,在地级市的路政部门设置救援中心,负责接收地级市辖区内的求助信息,同时按照县级市的行政区划建立辐射半径30~50km的救援点,安排专业技术水平突出的维修人员负责该区域的车辆救援工作,同时配备相关的救援车辆、通信设备等,确保汽车救援维修的有效性,从根本上遏制由于车辆故障导致的道路运输安全事故。

强化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

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绝非易事,除了上文已经提到过的几方面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道路运输安全标准能够落到实处、确保相关单位及人员能够完成本职工作,共同为道路运输安全做出努力。

首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必须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顺利完成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任务,对车辆是否具有参与营运的资格进行审查,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道路运输业准入制度,对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和准入标准的单位,绝不允许其从事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同时要做好车辆技术情况的审查工作,按照车辆维护检修标准,提升车辆运输安全性,避免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对参加道路运输的驾驶员进行资质审查,建立从业人员认证模式,确定每一个参与道路运输的驾驶员都拥有保障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

在工业化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道路运输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其也开始面临更多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尽快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强化车辆行驶安全技术和道路安全设施技术,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规避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人员还需不断探索道路运输安全技术应用现状与标准需求,为确保我国道路运输业顺利发展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检测站设施运输
地下汽车检测站建设的约束条件分析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高职道桥专业检测站管理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河南省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