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2022-10-19张革
文 / 张革
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推动建立农村公路综合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智能化管理,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快速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农村公路统计精准、规划合理、建设精致、管理高效、养护及时,提高农村交通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
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需求
在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日常监管工作上,还是以传统的工作模式为主,存在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落后、与基层脱节的问题,数据以表格、系统以单机形式存在,不能满足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等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要求。
构建统一的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融合管理农村公路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及业务数据,实现农村公路信息资源的衔接和共享,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公路智能化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有关要求,紧扣农村公路行业管理的需求,包括规划项目管理、规划数据管理、建设进度监管、养护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迫切需要从农村公路行业管理的特点出发,建设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平台,以项目、资金管理为抓手实现农村公路全链条综合管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手段实现农村公路行业综合“智”理,助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任务繁重且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采取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可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
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数字化。为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海量化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应用,支持建管养及安全运营数字化管理。需将农村公路规划、计划、建设、养护和运营等大量数据全部纳入到数据库内,实现市县乡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线上联动作业。(2)动态化。基于信息化基础设施,采集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动态更新路况信息以及病害数据,为养护工程施工和管理提供支持,全面提高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3)决策科学化。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展开智能化分析,可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构建的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化计算技术状况的各类指标及安全运营监管,有效避免人工计算的出错率,保障计算的准确性,辅助科学预测,为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提供支持。(4)管理高效化,妥善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及时汇总,快速上报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信息,实现“数据化”办公。
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的研发和使用
根据农村公路运行状况宏观监管和绩效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需求,进一步建设农村公路运行状况动态监测和农村公路绩效管理考核评价功能,完善路况评定、基础设施更新等统一业务管理系统,为农村公路资金管理、项目监管、养护实施和绩效考核等业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通过前期工作调研、编写方案、技术攻关、基础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内业数据处理系统研发、基础数据库建设、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推广应用等流程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
总体架构
设计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此部分主要负责道路数据、桥隧涵数据、附属及安保设施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为养护管理和路桥管理提供支持。
其中,工程建设管理部分开发了工程规划、计划管理模块、工程进度管理模块、工程资料管理模块以及项目储备库。日常养护管理部分,则开发小修保养管理模块和养护资料管理模块。
根据管理的需求,开发定期报告模块、检测数据查询模块、专项重点项目。实际应用中数据模块主要负责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分析,为后续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主要负责农村公路客运管理的全过程智能化管控,实现各个部门业务流程的融合,负责提供全过程的数据支持以及动态数据。
主要功能分析
数据资源层包含基础设施数据库及业务数据库,其中基础设施数据库包括基础设施属性数据库和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包括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文件数据库以及系统参数数据库。通过业务管理子系统,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流程管理。基础数据包括路网基础数据(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桥梁、隧道、渡口、居民点等)和电子地图数据(矢量切片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数据包括规划、计划、进度监管、资金监管、路况检测、养护信息、绩效考核评价、道路运营、文件资料等业务数据。
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策略
增强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与信息化的融合度
从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实际分析,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把握,做到及时上报数据信息,实时化掌握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状况。
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提高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的质量水平,实现对公路数据信息的实时化掌握,做好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合理布置养护任务,跟踪养护工程的推进情况,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高质量落实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各项措施。
构建完善的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系统
根据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一般来说,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下:
前端采集的数据信息准确性与时效性较为关键,必须要做好严格控制。合理引入移动数据采集终端,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借助智能化养护信息采集终端,经过无线通信传输,实现对建管养业务数据和安全运营巡查数据等的全面采集与处理。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数据信息采集,可降低工作强度,同时保障数据信息采集的时效性。
应用高分辨率经过后期处理及分析研判,能够分离出影像覆盖范围内的公路线型、走向、公路等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在不需核查人员抵达现场的情况下,客观公正地了解项目建设地点是否与上报方案相符,核实建设项目的里程规模,对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规模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农村公路运营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对重点设施的可视化查询和展示,为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对于路网病害和处理信息,支持可视化查询以及展示。对于养护工程的具体分布和明细,同样支持可视化精准定位、查询和展示。当公路出现隐患或者道路运输安全等问题时,利用GIS系统能够精准反馈产生的位置与具体信息,为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提供支持。在农村公路的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中利用此功能,工作人员可快速到达隐患点。
业务管理系统
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业务管理体系,通过手持APP采集农村公路病害,通过基层管护人员海量实时采集数据信息,借助网络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分层级进行处理,再发送给有关部门,进行智能化分析,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的推进提供支持。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并且将验收结果上传到系统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汇总与输出,当做经费拨付以及结算的依据,实现对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的全面化管理。从系统构建的角度出发,开发数据中心时,必须要以信息标准化为基础,利用功能模块化为架构,实现建管养及安全运营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关联与分析,结合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部门和对象的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还要具备从目录到基础数据分层级展示的功能,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记录和整理,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建管养及安全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深度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辅助建管养及安全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提高农村公路管理的效率与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具体应用的角度分析,必须要开发适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功能模块,实现系统前端、“中枢”、后方的有效联通,及时采集数据信息,结合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和任务部署,做好后期的全过程跟踪和控制,保障建管养及安全运营工作高质量开展和落实,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