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通识课跨学科架构及思政融合探索
——以“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为例

2022-10-18公绪金杨晓庄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10期
关键词:脂砚斋理工科红楼梦

公绪金,杨晓庄,孙 颖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文章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华夏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增强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内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证实,深入拓展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体系交叉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本科生对于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是高等学校培育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2]。特别的是,根据专业类别与知识体系架构的显著特点,强化理工科专业体系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通识课程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对于实现“新工科”建设目标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体系中,中国古典文学经典著作和相关史学材料是传承传统文化与思想价值的重要载体[3]。其中,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巅峰,将传统文化、艺术、建筑、诗词、饮食、衣饰、儒释道思想、神话等与历史、政治深刻融合,交织出一部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百科全书。红学研究也随着考证派与索隐派、新红学与旧红学的学术争论不断与时俱进。以《红楼梦》赏析为核心架构的通识课更是受到高等学校学生的青睐。

一、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

在开设“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课程之前,笔者所在团队根据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红楼梦》鉴赏相关通识课程教学积累的经验,对《红楼梦》通识课教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如下。(1)大部分选课学生对《红楼梦》感兴趣但缺乏系统的阅读基础。文科类学生对《红楼梦》相关章节的文本、艺术、人文层面的理解程度远高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单纯基于文科思维的教学大纲及授课模式,不利于同步提升理工科学生的课题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需要在课程架构及教学模式上,探索兼顾文科与理工科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融合创新点。(2)多数选课学生只是通过初高中时期阅读的教材片段或影视剧开始了解《红楼梦》,对人物关系、故事发展轴线及隐含的前后关系等的认识较为基础和薄弱,限制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融合创新,在课程初期让学生总览《红楼梦》纲要。(3)选课学生普遍对手抄本所蕴含的艺术及考证价值认识不足。只有少数平常喜欢钻研《红楼梦》文献的学生对手抄本《红楼梦》有着初步的了解。多数学生还是基于不完全阅读“通行本”开始喜欢上红楼梦的,对于红楼梦的熟悉程度和其内在的理解并未形成成熟的观点,特别是对于后四十回故事轴线的发展方向的判断。因此,需要通过手抄本和脂砚斋评语的重点诠释,展开一幅红楼梦后28 回(据考证推测)的朦胧画面。(4)与前一个问题类似,多数学生在开课初期就希望能够通过课程对曹雪芹创造的家族史、红楼梦创作的政治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但以往课程体系多从文学角度、阅读鉴赏角度出发,在基于史料的考证方面较为薄弱。因此,融合史料分析,强化红楼故事、人物与历史背景的联系,将是课程体系更新的重要方面。(5)《红楼梦》内核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之间存在壁垒,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不足。班级内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等活动的开展不够深入。因此,除针对文科生的红楼艺术文化、政治历史背景考证内容外,探索理工类知识体系的融合,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将是课程改革重点。(6)以往知识点答卷式的课程考核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文学再升华创造的积极性。因此,“开放式思维、开放式命题、多元化结课成果”也将是课程改革重点。

二、课程架构及教学方式探索

“八十回古本红楼梦”课程共26 学时,开课面向文、史、经、管和理工科类本科生,春季与秋季学期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始于2017 年冬季学期;已经过9个学期,累计选修该课程本科生1 368 人;其中文科类学生占比60.30%,理工科学生占比39.70%。基于前述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开展了教学目标、课程构架及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以不同时期的《石头记》手抄本、脂砚斋评语和《红楼梦新证》等红学研究著作为基础[4],从解析红楼梦的艺术境界与创作历史背景出发,诠释人物命运及其给予现代社会的启示。并通过探轶学及考证学方法,基于八十回古本红楼梦和脂砚斋批语,解析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推测并还原红楼梦后28 回的真故事,展现一部符合曹雪芹原著思想的红楼全景。

2.通过融合理工科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实现理工科类与文、史、经、管类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即在强化理工科类知识体系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同时,促进文、史、经、管类学生对理工科类专业知识体系的认知领域与深度。

(二)考证与赏析相结合的课程架构

根据前述的教学目标,开展了多轮课程架构的设计、实践、调整与探索过程,结合教学反馈与调查问卷分析,逐步确定了如表1 中所示的“八十回古本红楼梦”的课程架构。

如表1 所示,课程主题主要包括:(1)古今话红楼(2 学时):主要讲述《红楼梦》问世近三百年来,古今中外存在的不同版本;对红楼梦的艺术、人文及历史价值进行系统的评价;解析高鹗所续程甲本与曹雪芹创作本意的强烈冲突。(2)金陵十二钗(12 学时):依据脂汇本红楼梦的故事残片,对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的关键人物的判词、命运结局及其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诠释宝黛钗、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及王熙凤的爱情或婚姻故事,结合现代社会思想进行品鉴。(3)红楼梦考证(4 学时):通过分析脂砚斋批语与历史史料,诠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构图及八十回后的线索,通过探轶学和考证学的方法尝试还原一个更加接近曹雪芹本意的红楼梦真故事。(4)太虚幻境与大观园(4 学时):曹雪芹在中国的神化体系外,创造了一个太虚幻境,这是红楼梦开篇立题所在。“沁芳”是大观园的主旨,也是太虚幻境的表达,通过对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联系,诠释曹雪芹心中的红楼世界与其追求的思想境界。(5)专题融合课程(4 学时):尝试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古典文学与理工类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文学艺术水平、传统文化思想、专业技术领域协同培育的目标。

表1 “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课程体系

(三)教学方式探索

在“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中,融合了“线上MOOC 资源+实体课题讲授+影视资源插入+分组主题讨论+自由文学创作”的教学方式。“MOOC 教学+实体课题讲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拓展课程内涵与外延,形成更立体、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分组主题讨论+自由文学创作”可以形成更加激烈的红学探讨氛围与思维创新,学生在争辩与脑洞风暴中逐渐形成对红楼梦人物及内涵的理解,构建自我鉴赏体系。

除以上教学方式的融合外,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对于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总结,主要开展了基于以下方式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探索。

1.透过手抄本《石头记》的文字差异,随脂砚斋一起品猜断臂文字。与经过高鹗修订后的通行本红楼梦不同,流传于世的手抄本都是残缺不全的,各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字差异,与通行本更是在很多细节上截然不同[5]。但是这些残缺的手抄本中所留下的脂砚斋、畸笏叟、戚蓼生等人的评语,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部真实的前80 回,也是解读一部完整的红楼梦的金钥匙。通过对甲戌本、庚辰本、乙卯本、列藏本、蒙古王府本、戚序本等古本红楼梦的对比,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差异,尝试理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与修删概况。例如:在手抄本系列中,关于“神瑛侍者”与“通灵顽石”的关系便与通行本存在巨大的差异。手抄本中神瑛侍者与通灵顽石没有关系,在通行本红楼梦中却修改成“通灵顽石曾游太虚幻境,被警幻仙姑留下做了神瑛侍者”。通行本看似简单的修改,却对曹雪芹架构的“假亦真时真亦假”“贾宝玉为甄宝玉做传”“黛玉以泪还情的多重戏剧冲突”“正邪两赋论”等创作理念产生了巨大的破坏。通过其他诸多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对于引导学生尝试去构建一个认识红楼梦的架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通过越剧版《红楼梦》沉浸式场景融入红楼梦爱情故事主轴线。在87 版经典《红楼梦》电视剧之前,以越剧和黄梅调为表达方式的红楼梦作品展现了不同时代艺术形式对红楼爱情故事的诠释。其中,越剧版《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轴线,文词优美、声情并茂、细腻真切,对于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红楼梦情感具有很好的帮助。越剧版《红楼梦》在唱词上更是通过凝练的描写衬托出故事背景及人物心里、命运的刻画。例如:在教学中重点选取了《葬花》这一出中对于黛玉葬花的情境描写的念白,“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葬落英”。结合《葬花词》充满哀怨的唱段,学生沉浸在惜春伤春的红楼情节内,体会着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却又渴望爱情、伤于爱情的内心世界。每一期课程期间都会有很多学生前往哈尔滨大剧院去现场体验越剧版《红楼梦》,完成与红楼梦戏曲相关的结课论文。

3.给红楼梦写部编年体,通过历史理解红楼梦创作背景。主流红学研究一般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曹雪芹家族兴衰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尽管开篇便言“地域邦国无考”“不涉时政”“闺阁之中事”,但考证与还原清朝康雍乾时期曹家所处的政治历史背景已成为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因此,在课程构架中,和学生一起给“红楼梦纪年”成为各个学期课程的中心任务之一。除捋清红楼梦故事时间外(前80回主要涉及红楼元年至红楼16年),找到一个与真实历史相契合的时间点就变得非常关键。

在本课程教学中,逐渐完善了“以宝玉生日为基础的生卒年初考”。第27 回提及“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第29 回又提及“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都将贾宝玉的生日指向“四月二十六”。通过清康雍乾时期的万年历证实,“四月二十六日,芒种”分别出现于顺治六年、康熙七年、二十六年、四十五年、雍正三年、乾隆元年”。加之脂砚斋评语[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逝(1762年,乾隆27 年)]和敦诚《鹪鹩庵杂记》挽雪芹诗(四十萧然太瘦生、四十年华付杳冥)。照此推算,曹雪芹应在雍正二年生,合计39 岁,虚40 岁。但雍正二年存在闰月,也就是四月二十六和闰四月二十六,但当年的芒种是“闰四月十四”。而雍正元年的四月二十六也不是芒种,而是五月初四。奇怪的是,雍正三年的四月二十六虽是芒种,但是寅时,而不是未时。因此,红楼梦中的两个时间点中“芒种”很可能成为了障眼法,其目的是要找出那个不平凡的“闰四月二十六”。基于此,红楼梦元年便大致是从雍正二年开始。课程中,通过学生查阅文献,初步明确了一些极其重要的时间点,包括:(1)乾隆19年(公元 1754 年,甲戌年)定名《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秘传于世,此为今日所见最旧之《红楼梦》钞本;(2)丙子年(乾隆 21 年),脂砚斋三评《石头记》,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3)己卯冬(乾隆 24 年),脂砚斋四评《石头记》;(4)庚辰年(乾隆 25 年),脂砚斋写定四评《石头记》;(5)壬午年(乾隆 27 年),脂砚斋五评《石头记》;壬午除夕曹雪芹卒;⑥乾隆56 年(公元1791 年),120 回《红楼梦》问世。

三、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创新

作为以财经类专业为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理工类学科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环境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烹饪、中药学、工程管理、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根据以上学科与《红楼梦》中蕴含的交叉融合点,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类专业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教学探索。

(一)土木工程与环境设计学科的交叉融合

古典建筑、园林和景观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艺术瑰宝,《红楼梦》中描绘的敕造荣宁两府与大观园映射出18 世纪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的设计艺术、社会等级制度及人文思想。红楼梦中的建筑同时又具有强烈人物个性与文化色彩,与红楼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描绘建筑的红楼诗词也是构建红楼梦大观园世界的文化符号,因此建筑园林景观是红楼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6]。

土木工程学科的“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概论”“园林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学科的“居住环境设计”“中外建筑史”等专业课程均涉及到古典建筑与园林的相关知识体系,从工程技术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诠释红楼梦中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因此,本课程以“大观园建筑艺术与文化”“敕造荣宁两府的文化、制度与建筑特色”“太虚环境与大观世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与“元妃省亲”等主题,融合土木工程与环境设计学科的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基本概论与典型案例分析。其中,课程以荣宁两府、大观园建筑群和太虚环境为核心,将红楼梦建筑文化思想和土木工程与环境设计学科的融合点聚焦于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营造法式在红楼梦建筑中的体现,建筑等级主义与平等自由思想的激烈碰撞,神话色彩与道法自然思想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等方面。例如:大观园的总体构图与设计体现出清代江南园林造园意境,可谓“虽为人造,宛若天开”。结合苏州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豫园等中国古典园林,结合仿建大观园建筑群,从大观园立意构造、亭台楼阁、溪闸丘壑、翠峦叠嶂、诗词对额、诗情画意等方面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与红楼女儿命运的息息相关。

教学实践表明,土木工程与环境设计学科与《红楼梦》中建筑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及古典诗词的交叉融合,增强了各学科本科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拓展了文科生对于建筑、园林景观艺术的认知领域与深度;提升了理工科学生对古典建筑中折射出的传统文化思想与古典诗词的理解。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

林语堂在《饮食》中写道:“任何人翻开《红楼梦》或者中国的其他小说,将会震惊于书中反复出现,详细描述的那些美味佳肴,比如黛玉的早餐和宝玉的夜点。[7]”《红楼梦》中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文字描写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囊括了食物、器皿、宴饮及诗词、酒、茶等。据胡文彬先生所制《红楼梦中肴馔名目一览表》统计,前80 回中涉及饮食80 种,干鲜果品14 种[8]。关于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评价,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饮馔谈》写道:“真会讲饭菜的,只是在最普通的常品中显示心思智慧、手段技巧;别致、考究,并且不俗,没有“肠肥脑满”气味。[9]”其中,脍炙人口“茄鲞”(第 41 回)就充分体现了贾府烹饪艺术之高妙。除传统饮食外,书中还提及了许多舶来品,如暹罗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罗猪和鱼、西洋的葡萄酒、雪花洋糖、暹罗进贡的茶叶等。更为高超的是,曹雪芹将《红楼梦》中宴饮与酒令、音乐、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结合,这使得饮食活动的描写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塑造的载体,同时展现了18 世界中国社会的宫廷、贵族和市井风俗文化特点。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烹饪与营养教育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开展学科主干课程“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和“中餐烹饪工艺学”与《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交叉融合,对于提升相关学科本科生学习兴趣,深入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增强对红楼梦历史背景、故事轴线和人物命运的理解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选修课围绕“甄士隐中秋会雨村”“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寿怡红群芳夜宴”和“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等章节,将食物、器皿、宴饮、酒、茶等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烹饪与营养教育学科的主干课程相融合;协同增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和饮食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红楼梦》与中药学科的交叉融合

文学巨著《红楼梦》同时也是一部难得的中医药养生典籍,包括了诸多与中医药相关的描写。书中对于病症、药理、药方的描写,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预示人物命运的关键。例如:林黛玉为弥补弱症所服用的“人参养荣丸”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脂砚斋在评语中却提及“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的80 回后情节,暗示了林黛玉可能的死因。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更是让人惊奇,其配方与制作可谓是煞费心思,虽是作者杜撰,却意味深远。秦可卿病重期间,更是详细描写了相关病症和“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贾宝玉为林黛玉开的“海上方”包括了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珍珠等名贵药材。书中还提到了西洋药,如“清露”“鼻烟”和“依弗哪”等。

哈尔滨商业大学现有制药工程、中药学和药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在“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的教学内容设计时,针对药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邀请药学专业教师一同设计了以“冷香丸”“海上方”“人参养荣丸”“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等红楼医药为结合点的“中国传统医药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专题课程探索,同时融合了以“青蒿素”为代表的现代中医药探索前行的研发历程与贡献。专题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相关学科本科生将“中药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药剂学”等课程与文学艺术相融合,强化人文社科素养培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思政融合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0]。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文学类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于此,教学改革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及“新时代思想”贯彻融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挖掘并发挥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解读文学经典,把育人功能与文学艺术修养培育进行有机结合。历经三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构建了如表2 所示的课程思政融合元素;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动态适时调整,包括并不限制于表2 所示的融合元素。

表2 “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元素

五、鼓励探索的开放式考核方式

鼓励探索开放式考核方式的内涵是“开放式思维、开放式命题、多元化结课成果”。其中,“开放式思维”是鼓励学生在基于前八十回手抄本的基础上,通过脂砚斋评语及曹雪芹“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尝试跳出思维定式,重新演绎一段红楼梦中事。一般采用任课教师命题的方式开展。如历年较为热点的命题形式包括:(1)据片段续写红楼梦故事。偶有一日,风吹雪,四极苍茫,荒原之上天地难分,举步维艰,进退无路......(2)据脂砚斋批语“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谈一下你的看法或者创作一篇短文续写这一故事。(3)脂砚斋的评语中有“晴为黛影”和“晴有林风”的评判,《芙蓉女儿诔》也有“明诔晴雯,实诔黛玉”的说法,请结合晴雯与林黛玉的故事轴线,补写一出戏:探晴雯黛玉________。

“开放式命题”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命题与创作,学生提出热点自命题创作举例如下。(1)薛宝钗与林黛玉,红楼梦读者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展开了一场纠葛了数百年的对比与评判。请根据你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续写一段林黛玉去世之前与薛宝钗的对话故事。(2)提出“正邪两赋论”的贾雨村可能是联系甄宝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键人物。尝试解读贾雨村这一人物,或创作有关故事片段。(3)王熙凤的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请结合你对红楼梦的理解,演绎一段王熙凤被休之后的故事。

“多元化结课成果”是指结课成果不限于演绎、论文或者读书报告,也可以引申为即兴散文、书信、诗歌、绘画、歌曲及戏剧编排等形式。其中,书信成为学生阐述自己与红楼梦缘分故事的常用形式;其次是理工科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对红楼梦进行的跨界解析。如清代江南园林设计理念在红楼梦中的体现、红楼梦中的“茄鲞”做法溯源及现代食品工艺解析、“冷香丸”与“海上方”炮制与药理分析等。

六、结论

“八十回古本红楼梦会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在构建考证与赏析相结合的课程架构的基础上,开展古典文学与自然、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融合,可显著提升各学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科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与人文素养培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同时,基于新时代思想引领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拓展了古典文通识课的外延与内涵。

猜你喜欢

脂砚斋理工科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别样解读《红楼梦》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红楼茶馆·脂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