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效试验
2022-10-18孟庆果
孟庆果
(山东省沂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山东 沂水 276400)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卷叶蛾科,是重要的蛀果害虫之一。该虫又名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简称“梨小”,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害虫[1],主要以幼虫蛀食梨、桃、苹果、樱桃等多种仁果类和核果类的果实和新梢,一旦蛀入,药剂难以发挥效果,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2-3]。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桃树以结果早、产量高、管理简单、收益快等优点而深受果农欢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报道,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也由次要虫害上升为主要虫害,且呈逐年偏重发生的趋势[4];再加上果农防控措施不当,防治时期不及时,造成梨小食心虫大面积危害、减产现象时有发生[5-6],特别是晚熟品种受害程度达到75%,危害严重的果园达到100%,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效益[7]。目前,果农对该虫害的防治仍偏向化防措施,为达到防治效果,多次加量使用农药,造成梨小食心虫的抗药性逐年增强[8-9],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隐患。因此,开展梨小食心虫的生物防治及更新配套技术势在必行。
本试验运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干扰梨小食心虫雌雄虫交配,减少次代幼虫发生量,探明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及对折梢和蛀果的防效,摸清临沂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期,以期为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主要成分为E-8-十二碳烯乙酯、Z-8-十二碳烯醇、Z-8-十二碳稀乙醇等,总有效成分含量为240 mg/条。诱捕器为三角形诱捕器,由1个诱芯、1个白色钙塑板和1张粘虫板组成,由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5%灭幼脲悬浮剂,由山东绿霸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20年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新程沟村北桃园内进行,该桃园往年梨小食心虫危害严重,面积30亩,栽植品种为金皇后,树龄8年,平均树高2.4 m,株行距2 m×4 m。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性信息素迷向丝防治;处理2:化学农药防治;处理3:性信息素迷向丝与化学农药结合防治;处理4: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面积1亩。于3月22日悬挂梨小食心虫诱捕器,5个/亩,每2周更换1次诱芯和粘虫板。处理1于4月6日按照33根/亩性信息素迷向丝的使用量悬挂于离地1.2 m左右的树枝上;处理2分别于4月6日、5月10日、6月12日、7月20日喷施25%灭幼脲悬浮剂500倍液300 g/亩;处理3于4月6日喷施25%灭幼脲悬浮剂500倍液300 g/亩,于4月13日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按照33根/亩性信息素迷向丝的使用量悬挂于离地1.2 m左右的树枝上。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可进行正常的农事活动,不喷洒对梨小食心虫有影响的广谱性杀虫剂,防治桃蚜喷洒啶虫脒等选择性杀虫剂。
1.3.2 调查方法 自3月22日悬挂诱捕器开始调查,每天调查1次,成虫出现后,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各处理区诱虫数量。在果实采收前(8月24日),每个处理调查10株桃树,每棵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机选取5个果实和树梢,共调查25个果实和25个树梢,记录蛀果数和折梢数,计算蛀果率、折梢率和防治效果。
蛀果率(%)=蛀果数/调查总果实数×100。
折梢率(%)=折梢数/调查总梢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蛀果率-处理区蛀果率)/对照区蛀果率×100。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取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
由图1可知,梨小食心虫成虫诱虫数量共有5次动态波动周期,因此在沂水县桃园内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经过调查发现,3月24日始见越冬代成虫,持续到4月25日,高峰出现在4月13日,发生数量较大;第1代成虫自5月15日发生,持续到6月11日,高峰出现在5月22日,发生数量相对较少;第2代成虫自6月18日发生,持续到7月2日,高峰出现在6月25日,发生数量开始增多;第3代成虫自7月9日发生,持续至8月14日,高峰出现在7月30日,该时期发生量大,持续时间长;第4代成虫自8月14日发生,持续至9月13日,高峰出现在8月28日,发生数量明显减少。
2.2 不同处理诱捕蛾量变化趋势
由图2可知,不同处理对梨小食心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诱蛾数量明显减少。4月6日进行不同的处理后,经4月13日调查结果显示,除处理1外其余处理诱蛾数量明显减少。到5月中下旬后,各处理诱蛾数量明显减少,表明化学药剂能够快速控制越冬代成虫数量,而性信息素迷向丝主要干扰越冬代成虫交配,减少次代成虫数量。到6月中旬后,处理2诱蛾数量开始增加,其余处理诱蛾量持续降低;尤其到后期,不再喷施化学农药后,处理2诱蛾量几乎恢复到对照水平。由此表明,性信息迷向丝持效期长,但对越冬代成虫影响较小,主要影响第1代及以后次代梨小食心虫的繁育和危害;而化学药剂持效期短,且在发生盛期防治效果显著降低。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前喷施1次化学药剂,能够显著压低越冬代成虫口基数,有利于后期的防治。
2.3 对梨小食心虫的折梢和蛀果防效
该试验分别于6月25日、7月30日调查各处理区桃树的折梢率,8月24日调查各处理区桃树的折梢率和蛀果率。由附表可知,3个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折梢率和蛀果率显著低于对照。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处理后,折梢率和蛀果率的防治效果持续增强,到8月24日调查,蛀果率防效分别达到95.7%、96.2%,折梢率防效分别达到86.7%、87.6%。化学药剂防治在梨小食心虫发生盛期防治效果有所降低,7月30日调查,防治效果为79.4%,显著低于性信息素迷向丝的防治效果。处理1、处理3都是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但处理3的防治效果要略好于处理1,因此在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前,喷施1次化学药剂很有必要。
附表 不同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调查桃树生长期内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数量,探明了梨小食心虫在临沂地区桃园内一年发生5代,且具有越冬代成虫量较大、代次多等特点。从3月24日始见成虫,到4月13日即达到越冬代高峰,虽然第1代成虫数量有所降低(可能受气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但到第3、4代成虫量开始显著增加,7月30日成虫量达到高峰。因此,4月13日至5月22日为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孵化期,该时期虫龄小、抗性差,是防控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时期,为农户准确掌握用药时间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在桃园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后,能够有效干扰雄虫和雌虫的交配,显著减少下一代成虫的发生数量,从而减轻了次代幼虫的危害。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折梢率和蛀果率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农药,且持效期相对较长,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桃树整个生育期的梨小食心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而且迷向丝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保护天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优点,因此性信息素迷向丝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大范围用于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该试验还表明,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前喷施1次化学药剂,能够显著压低越冬代成虫口基数,有利于后期的防治。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可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孵化前,采用性信息素迷向丝与药剂相结合的方式来防治梨小食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