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环境、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凉单14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22-10-18龙永昌吴永芳郭蓓蓓王世忠杨宏楹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凉山州农艺性状

钟 林 李 润 龙永昌 吴永芳 郭蓓蓓 王世忠 杨宏楹 肖 勇

(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玉米是凉山州的主要粮食作物,2020年种植面积为279万亩左右,是凉山州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助推凉山州玉米产业发展。玉米新品种凉单14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在西昌市用外引自交系YU9552[杂交种SL98052(F4)杂株连续自交6代而育成]作母本,以自育自交系L1008(YA8201/QR273为基础材料从中选择优良单株自交8代而育成)为父本组配而成。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02065)[1]。本研究将玉米新品种凉单14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密度条件下种植,力求选择出不同环境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凉单14推广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表明,对奖学金评定持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在求知兴趣、利他取向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在声誉获取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认为奖学金评定合理的大学生更享受学习的乐趣、注重能力的提升、在乎他人的评价。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奖学金的评定过程充满了主观色彩,缺乏科学性,评定过程没有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达不到激励目的,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淡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因此不愿刻苦学习,认为为他人树立榜样也没有必要。这与陈瑶[3]的研究相一致:我国高等院校的奖学金评定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玉米品种为凉单14,由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环境(A)×密度(B)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环境,分别是A1(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民运村)与A2(凉山州盐源县润盐镇花碉村)。设置5个密度,分别是B1(5万株/hm2)、B2(6万株/hm2)、B3(7万株/hm2)、B4(8万株/hm2)、B5(9万株/hm2)。小区面积:20 m2;每小区种植4行,3次重复。

试验于2021年分别在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民运村和凉山州盐源县润盐镇花碉村2个地点进行。2个试验点土地较平坦,肥力均匀,排水条件好。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民运村海拔1 540 m,凉山州盐源县润盐镇花碉村,海拔2 357 m。

每个处理田间选取有代表性的10株测定株高和穗位高,成熟期每个处理选择中间2行收获并晾晒,然后每个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10个果穗考种,考种项目包括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等,最后进行水分及小区产量测定。

利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出籽率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由表4可知,出籽率方面,因素A(环境)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素B(密度)、因素A(环境)×因素B(密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方面,因素A(环境)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素B(密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

利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各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由表1可知,不同环境下株高、穗位高、穗长和穗粒数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行数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穗粗和秃尖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密度下株高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穗粗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农艺性状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环境与密度互作效应中,株高、穗位高和穗粗互作效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农艺性状互作效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环境条件对玉米新品种凉单14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穗粒数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同密度条件对玉米新品种凉单14的株高和穗粗影响是显著的,对其他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环境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凉单14株高、穗位高和穗粗的影响是显著的。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国内电动机界的研究者们对磁通切换电动机的研究工作也已逐步展开,诸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现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这几所学校的研究者已经走在了对磁通切换电动机研究者的前列。

2.1.2 不同种植密度对凉单14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密度条件下对凉单14的株高和穗粗的影响差异是显著或极显著的,对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显著。株高性状表现为在密度为处理B2时株高最高,显著高于处理B1和处理B5;穗粗表现为在密度为处理B2时值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B1,极显著高于处理B4、B3和B5。不同密度条件对株高、穗位高和穗粗的影响趋势一致,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穗粗先增加再逐渐减小的趋势。

1.4 数据处理

2.1.1 不同环境对凉单14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环境对凉单14各农艺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即在盐源试验点种植,凉单14各农艺性状的数值均高于西昌试验点,其中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穗粒数在盐源试验点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西昌试验点。穗粗和秃尖在2个试验点差异未到达到显著水平,均表现出盐源试验点高于西昌试验点。

砂石料:按要求选用天然河砂和人工碎石,天然河砂产自麻城巴河,经人工淘洗保证含泥量满足要求;人工碎石选用湖北阳新生产的5~10mm和10~20mm的石灰岩碎石,天然河砂和人工碎石经检测均满足规范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环境与不同密度对凉单14农艺性状的影响

基本气候条件,西昌市年平均温度为17.2℃,年降水量1 004.3 mm,年平均日照数2 432.1 h;盐源县年平均温度为12.1℃,年降水量为838.3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561 h。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和DPS 7.01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四个标准分别赋予4、3、2、1的分值,一张问卷满分为40分。家长与幼儿对该活动的评价总分为3192分,平均分为37.55分,在满分为40分的情况下,家长与幼儿的总体评分很高。

表3 不同密度对各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环境与不同密度对凉单14产量性状的影响

油油匠?我有些疑惑地看着前面一步拖一步走着的王爷(前些年他骑自行车摔倒,右腿骨折做了手术),他原来不是学校的炊事员吗?

表4 出籽率、产量方差分析(固定模型)

2.2.1 不同环境对凉单14产量性状的影响 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凉单14的出籽率和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由表5可知,不同环境条件对玉米新品种的出籽率与产量影响趋势一致,均表现出西昌试验点高于盐源试验点。出籽率在处理A1(西昌试验点)时达89.01%,极显著高于处理A2(盐源试验点)(87.45%);产量方面,不同环境下种植玉米新品种凉单14,在西昌试验点的产量为14 885.09 kg/hm2,极显著高于盐源试验点的产量(12 314.82 kg/hm2)。

表5 不同环境对出籽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2.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凉单14产量性状的影响 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凉单14的出籽率和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由表6可知,出籽率方面,不同密度处理下出籽率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中不同密度条件下出籽率均较高,均高于87%。在产量方面,密度为处理B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5 107.85 kg/hm2,与处理B3(7万株/hm2)、处理B2(6万株/hm2)和处理B1(5万株/hm2)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与处理B5(9万株/hm2)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8万株/hm2和9万株/hm2时均能达到最佳的产量,考虑种植成本等经济因素,玉米新品种凉单14在西昌和盐源试验点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万株/hm2。

表6 不同密度对出籽率和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1)不同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光、温、水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信乃诠[2]通过对气候和产量的多年试验表明,这些基本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多会增加作物的生产力。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环境对玉米新品种凉单14各农艺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即在盐源试验点种植各农艺性状的数值均高于西昌试验点;出籽率和产量方面,受年平均温度、降水量等影响,西昌试验点在出籽率和产量方面都极显著高于盐源试验点,表明玉米产量在光照强度足够的条件下,受降水、温度的影响较大,这个研究结果与白萍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2)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4],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5]。玉米合理密植一般来说是根据品种的特性、环境条件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适合的株数,使玉米生长发育在生育期内与环境统一,最大地发挥其产量潜力。本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密度条件对株高、穗位高和穗粗的影响趋势一致,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穗粗先增加再逐渐减小的趋势。

(3)在产量方面,种植密度在5万~8万株/hm2范围内时,其产量呈现升高态势,继续增加种植密度到9万株/hm2时产量呈现降低态势,说明产量与密度并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但超过一定密度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差异不显著甚至出现产量降低的趋势,这与马兴林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7]。主要原因是在单位面积内土壤所含水肥量一定时,增大种植密度可增加产量,但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水肥难以充分供给,同时也使植株的通风透气差,光照不足,势必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玉米光合作用降低,有机养分供给量减少,从而影响产量[8-9]。

综上所述,玉米新品种凉单14属于可密植的新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在西昌和盐源种植产量均较高,整体呈现出在西昌种植产量高于在盐源种植,种植密度为8万株/hm2时在西昌和盐源种植均能获得最佳产量。

猜你喜欢

凉山州农艺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