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2-10-18张春华马长青赵倩倩张鑫鑫
张春华 马长青 赵倩倩 张鑫鑫
(1.高邮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 高邮 225600;2.中共高邮市委组织部 江苏 高邮 2256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生存成本的增加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倾向于在周末假期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郊区农村开启自己的“漫生活”,体验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惬意。在此背景下,休闲旅游农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休闲旅游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为游客提供具有观赏、娱乐、科普、体验等功能的新型产业形态[1]。休闲旅游农业在我国兴起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节,它的产生与发展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开启了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江苏省也于2018年将休闲旅游农业列为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发展的8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之一,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为全省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契机。
1 基本概况
1.1 高邮市概况
高邮地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区,自古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水产之乡”;耕地面积84万亩,农业人口约44万多人,拥有闻名于世的双黄鸭蛋、高邮麻鸭及大米、罗氏沼虾、扬州鹅、大闸蟹、湖鲜四宝、界首茶干等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1.2 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1.2.1 基本情况 近年来,高邮市借助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农民为主体,以高邮湖、芦苇荡、龙虬庄遗址等先天优势为底蕴,以八桥国家农业科技园、中国鸭文化博物馆等后天资源为载体,借助回乡民俗、渔乡风情等软实力文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由表1可知,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共有100亩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37个,总占地面积3.58万亩,年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年综合经营收入4.49亿元。
表1 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主体分类(单位:个)
发展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打造了“两区、两带、三园、多点”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两区”即丘陵特色小镇精品旅游集聚区和“国科园”现代农业观光体验集聚区;“两带”即沿高邮湖自然生态休闲观光带和城郊文化游憩与观光度假带;“三园”即休闲度假、科普观光、康体养生各有侧重的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珠湖小圳湿地公园;“多点”即围绕休闲旅游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培植各类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各乡镇经营主体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分布
1.2.2 取得成效 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程目标,以江苏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一园两基地”培育推介、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创建等活动为抓手,立足休闲观光、康体养生、乡土教育等,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积极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新动能。由表3可知,成功创建了多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品牌。同时策划推介了湖上花海踏青赏花游、界首芦荡渔乡体验游、回乡美食民俗风情游、卸甲现代农业科普文化游、清水潭湿地田园康养游等特色精品线路5条,并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结合高邮特色美食、风俗民情成功举办了“苏韵乡情”中国农民丰收节、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甲秀花海经贸美食节、界首草莓龙虾美食节、临泽桃花节等重要农事活动,不断彰显休闲旅游农业新的增长极。
表3 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已创建单位汇总(单位:个)
1.2.3 模式类型 田园农业体验模式:以高邮本土田园景观、传统种养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亮点,通过开设采摘、垂钓、捕捞、美食酿造等农耕活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沉浸式观光体验的休闲农业模式类型。典型的如界首连标葡萄园、秦邮人家小社员农艺体验园、萌宠多肉体验观赏园、龙虬蓝莓采摘园、湖上花海等。
生态康养度假模式:指以优美的田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农、林、牧、渔中的健康农产品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康体保健、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农业旅游模式[3]。这类园区主要特点为资源独特、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典型的如珠湖小圳、界首芦苇荡湿地公园、清水潭度假区等。
农业科普教育模式:指依托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主题公园或博物馆,将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有机融合,为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种模式。如龙虬庄文化遗址公园、中国鸭文化博物馆、卸甲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等。
民俗风情鉴赏模式:即以高邮 “回文化”“水文化”为资源,以回民(渔民)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主要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的一种模式。如菱塘回乡民族风情小镇、界首芦荡渔乡、临泽古镇。
2 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
2.1 便利的道路交通
高邮是全国2 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京沪高速、连镇高铁、京杭运河穿境而过。从高邮出发,20 min到达扬泰机场,40 min到达扬州火车站,1 h到达南京,2 h到达上海。
2.2 良好的资源优势
高邮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之一,有着天赋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先天优势上,拥有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秀美高邮湖,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水上芦苇迷宫——界首芦苇荡,淮南第一山——帝尧故里神居山,江淮地区东部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农业遗址公园——龙虬庄遗址公园等,是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上好景观;后天资源上,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中国鸭文化博物馆、万亩油菜花海、珠湖小圳等景观,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也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所在[4]。高邮市有着7 000多年文明史和2 2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从江淮史前文化——龙虬庄遗址到上古先贤三皇五帝——帝尧故里;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沿线仅存的邮驿遗存、漕运主航线明清运河故道,到烽火热土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文明薪火,亘古流传、生生不息,形成了独特的稻作文化、邮文化、水文化、回文化、汉文化、帝尧文化、红色文化,孕育了宋代婉约派词宗秦少游、清代训诂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和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众多人杰,这些都为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增添了内涵[5]。
2.4 坚实的农业基础
高邮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该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过去的“以粮为主”到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农业承载力更强,农业品牌更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37个、各级农业龙头企业98个,建成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8个,7个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成功挂牌,拥有“红太阳”“王鲜记”等多个驰、著、知名商标,产品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
3 制约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3.1 外部资源条件制约
一是土地要素瓶颈。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制度,虽然有文件指出,要求“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各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6]。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用地管理丝毫不敢“休闲”,用地少、用地难、用地贵,成为阻碍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二是政策扶持薄弱。针对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虽然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文件规划,在项目申报、资金奖补上完善了具体的扶持政策,但现有的规划远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上下不对应,执行不到位,扶持资金散小乱。
3.2 主题特色不够鲜明
特色就是灵魂,没有特色就很难生存和发展[7]。近几年,高邮虽然建设了一批休闲农业园区,但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现有主体所依赖的农业资源基本还是果蔬栽培和特色种养。第一产业占比较大,季节性强,投资主体规模偏小、实力薄弱,发展中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调研,造成园区休闲娱乐元素空洞雷同,地方唯一性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除了钓鱼、打牌、吃土菜等传统节目,缺乏具有创新性、体验性的项目,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能力不足[8]。
3.3 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休闲旅游农业是一种全新的业态,其健康发展与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息息相关[9]。但就目前了解,高邮市大部分休闲农业都是个体经营性质,实行家族式管理,从业人员也基本以当地农民为主,他们在种植养殖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但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上,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较弱,服务经验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加之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薄弱,导致园区服务质量与游客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回头客不多。同时,在产品的开发策划上面,除了珠湖小圳、清水潭度假区、界首芦苇荡湿地公园等几个大的园区,配有专业的策划和宣传团队,能够定期推出一些特色主题活动,多数基地发展无序,经营模式固化,创新、创意能力明显不够,后劲不足。
3.4 品牌效应不够突出
品牌是休闲旅游农业体现差异化、找准经营定位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手段,也是休闲农业获得丰厚利润的来源[10]。近年来,在省、市部门的推动支持下,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市拥有了像清水潭、芦苇荡、湖上花海、珠湖小圳、清真美丽乡村这些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品牌,但相较于兴化垛田、高淳慢城、汤山七坊等,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有限,游客基本还是以高邮、扬州等周边家庭游客为主,市外游客对高邮的认识依然停留在高邮湖、文游台等景点,对高邮休闲农业了解较少,团队游客不多。而且从目前发展来看,多数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品牌维护和长线投入,导致园区形象模糊、品牌不强,可持续发展乏力。
4 推动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在对现有休闲旅游农业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高邮市文旅资源、绿色果蔬、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等优势,重新制定休闲旅游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江苏省“一园两基地”等创建活动为抓手,立足休闲观光、康体养生、乡土教育等,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加强主体培育,夯实产业基础,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2 以政策扶持赋能发展
一是强化资金支撑。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对休闲农业园区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参加国家(省)展示展销会、创建全国(省级)品牌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扶持奖励,不断增添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新亮点。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联合教育局、体育局、旅行社、学校等力量,策划开展农耕教育、体育赛事等活动,推动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吸纳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发展、旅游管理等人才,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加强对整个产业的指导、服务、孵化、推广等工作。三是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力量,做好人才培养、强化从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11]。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培训、联合办学、招才引智等措施,从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队伍、休提升闲农业经营者素质三个层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集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策划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4.3 以示范创新提升发展
一是加强主体培育。重点围绕高邮湖、芦苇荡、油菜花海、野趣休闲等水韵特色和农业资源,立足水文化、回文化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深入挖掘与开发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乡村旅游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休闲农园建设养生养老基地、农耕实践基地、体育健身运动基地,丰富乡村休闲娱乐元素。二是加大产品创新。立足高邮鸭蛋、高邮大米、高邮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在产品加工、品牌包装等方面加强创意设计,积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融农耕文化、高邮民俗文化于一体,开发一批具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的土特产系列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真正做到让游客在高邮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买。
4.4 以宣传推介助力发展
采取集中推介、打包营销的方式,在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策划开展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专场推介活动,吸引银发族、亲子族等来高邮观光旅游,激活“假日经济”。紧紧抓住“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加大宣传推介,拓宽营销渠道,以应时鲜果、特色花卉、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为依托,突出四季特点,适时举办油菜花节、桃花节民俗展、大闸蟹美食节、葡萄采摘节、农民丰收节、水乡干塘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奏响“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游品牌。
5 结语
目前我国进入“小康+健康”的“双康”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休闲旅游农业不仅是消遣玩乐的产业,更是文化传承、生态涵养、农业科普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带动下,高邮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扶持政策、注重示范创新、加大创意宣导,努力形成发展方向有规划、行业服务有组织、宣传推介有载体的良好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