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关系研究

2022-10-18姜思同

商展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协整省市城镇化

姜思同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吉林长春 13001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经济的显著增长能够带动城镇聚集,扩大经济发展规模,提升城镇整体发展水平,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求,研究城镇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好地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本文选取我国10个省市地区进行实证分析。

1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1.1 指标选取及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以我国10个省市为横截面单元,样本区间为2018—2020年,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收集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进行探讨,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论证。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层面可选取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等指标进行分析,本文则选取人均GDP。ADF单位根检验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0个省市ADF单位根检验

分析模型中每个序列是否具有单位根,由此分析模型变量是否平稳。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检验时,包括相同根情形、不同根情形两种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其中相同根情形采用的检验方法有Breitung 检验法、LLC 检验法、Hadri 检验法,不同根情形的主要检验方法有Fisher-ADF 检验法、Im-Pesaran-Skin 检验法、Fisher-PP 检验法。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0个省市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1.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Pedroni 检验过程中结合个体差异进行分析,不同个体之间协整系数有所不同,并且可能存在不同的短期动态学。Pedroni 检验中不存在协整关系,通过计算过程分析协整回归的回归余项,针对分析数据中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同时进行维度内检验与维度间检验,后者能够更好地判断异质面板数据协整关系,并检验统计量的原假设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10个省市数据协整检验结果

通过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见,在数据论证与分析过程中除了Panel rho-Statistic 、Panel v-Statistic、 Group rho-Statistic 检测中未通过5% 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余统计量分析中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10个省市弹性排名如表4所示。

表4 10个省市弹性排名

2 结论

2.1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文实证模型分析、对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 Granger 因果检验可见,城镇化水平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反之,经济增长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则较为有限。这种研究结果与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区域发展要素整合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支持。

从当前我国发展现状分析可见,城镇化建设与推进的速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相匹配,当前未能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一个长期发展阶段,需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水平,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与推力。通过良好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对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多种支持要素。这对于促进我国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本文对10个省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协整分析,结合分析数据可见,当前我国10个省市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基于协整检验,针对10个省市发展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见表5),得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弹性,均为正值。可见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很多省市地区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空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弹性系统差异表明了当代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发展政策的差异。

表5 10个省市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结果

3 对策

3.1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指导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不断加强对城镇化发展与建设的宏观经济指导。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现状与要求相结合,对当地城镇化建设制定科学全面的指导,以城镇化建设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要求当地政府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国家调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步骤之中,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以及宏观发展政策,为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指明发展道路。

3.2 明确城镇化发展道路

构建五个不同的发展层次,包括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实现不同城镇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并对此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发展建设之间的良好协调与趋同,构建城市发展中的都市圈,与都市圈建设形成不同城市发展中的良好协同趋同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以小城镇建设更好地实现人口转移,为促进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提供平台与机会。构筑包含特大城市、全国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及农村小城镇的整体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发展与协调发展,发挥上一级城市对下一级城市的协调带动与辐射作用。

3.3 重视城市圈发展

加强都市圈建设与发展。基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理论,城市是由当地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发展规模、交通因素、地理区位因素、国家相关政策等联合作用之下所构成的建设局面。具有多种不同的发展规模及空间表现方式,也具有层级发展状态及圈状发展状态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集中表现与体现,当地城市基于地域关系构建了包括一二层级的都市发展圈。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发展圈的规划与建设,对其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与支持,以圈状建设带动层状建设,形成新的城镇化建设格局。

3.4 构建农村新型社区

结合当地地理、人文等要素,探索构建农业园区、公共服务区、生活居住区等,在保留当地农村特色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持与保障,促进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如山东潍坊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当地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了城南光电科技、朱刘新能源、营丘机械制造、鄌郚乐器、城关医药电子、红河出口食品等产业,对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产业支持,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当前山东潍坊产业园区总体投资126.7亿元,具有81个就业项目,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对促进新型社区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8—2020年我国10个省市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得出:我国10个省市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对当地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应当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包括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城市圈,实现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以小城镇建设实现人口转移,加强都市圈的建设与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好协调关系。

猜你喜欢

协整省市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中国省市名称重新设计(二)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