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农电子商务视角 探究四川凉山经济发展模式

2022-10-18张希瑞张苏云

商展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凉山农产品电子商务

张希瑞 张苏云

(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

三农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媒介,连接起城市与农村、生产商与消费者,一方面刺激了农产品消费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额;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当地农村电商经济的长足发展。但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等诸多因素仍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为了探索三农电子商务在电商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的创新型进展,本文以四川凉山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探究出一条适用于当地经济的农村电商发展新道路。

1 背景

1.1 中国农村电商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相关话题热度渐高,讨论量不断增多,这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电商巨头进入了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如京东、阿里巴巴、汇通达等企业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电商下乡工作。在现代新农业、扩大农村农民需求、扶贫富农、“互联网+电商”等政策的拉动下,农村电子商务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1.2 政策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范围渐广,我国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贯通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在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推动下,国家通过鼓励政策,采取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措施,主要以中央财政力量带动农村电商经济发展。

凉山本地政府尤其重视电子商务在扶贫富农方面的推动力,开展了包括讲好凉山故事、做好线上短视频传播、培养电商营销人员等工作,极大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1.3 存在问题

尽管政府、社会、企业及农村都非常重视电子商务下乡带来的极大驱动力,但一些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

1.3.1 专业人才缺乏

虽然互联网在农村愈发普及,但是因教育落后,农村人口平均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生产方式和信息观念较为传统,以及“空心村”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缺乏专业人才参与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各个流程中来,使得电子商务很难推广开来。

1.3.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直以来,农村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其基础设施供给尚且不足。这方面产生的效率低下问题直接限制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其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商要求。这种不足体现在:对外通道的建设较为滞后,物流企业的各类运输、仓储、装卸等环节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集聚程度较低,等等。这些方面都大大制约了当地电商经济的发展。

1.3.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当前,不仅是凉山州地区,我国其他地方也存在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满足大市场需求的问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深加工率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阻碍了农村农产品上行。小农户应该如何对接大市场成为亟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2 运营模式

2.1 B2B2C模式

2.1.1 模式介绍

B2B2C模式是指融B2B、B2C、C2C、O2O、P2P 等为一体的经营范围最广的新型综合电子商务运作模式。B、C分别是BUSINESS和CUSTOMER的简称。

B2B2C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把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对生产、销售、物流运输等环节进行了有效资源整合。此模式缩短了链条,为生产商和平台节约了成本,在扩大效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货物及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权益及体验感应成为极具考量价值的因素之一。

2.1.2 模式优点

其一,节约成本。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同,B2B2C模式将企业与单个客户的不同需求完全地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缩短了销售链。通常,越是成熟的行业,销售链条越短,充分为客户节约了成本。

其二,提高消费者成交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公司,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协作,形成整套物流解决方案。省去B2C的库存和物流,又拥有B2B模式欠缺的盈利能力,让更多的消费者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交易目标。

2.2 “电商企业+小农户+基地+信息库”模式

2.2.1 模式介绍

所谓“电商企业+小农户+基地+信息库”模式与B2B2C模式并不违背,“电商企业+小农户+基地+信息库”模式是指我们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电商体系与管理机制,农民和种植养殖基地作为农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平台间接地与市场联系起来,而我们打造的信息库整合了包含市场信息、客户信息、行业发展信息、农产种类信息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供农户使用,使其能更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而不是盲目进行生产。该模式将电商企业和农户组成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实现了双方共赢。

2.2.2 模式优点

其一,此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精准投产。通过大数据分析及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有效的时间内预测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散落的小农户与基地相结合可以扩大产量。当所有信息入库整合时,可为电商企业及市场提供相对精确的发展方向。

其二,多方互利共赢,价值最大化。此模式将电商企业、小农户、种植养殖基地、信息库融合在一起,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的调配方式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显然,他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惠互利。

3 发展路径探讨

运用日趋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将互联网、扶贫、电商和文旅联系在一起,主要为当地农产品及其他特色产品建立完备的信息平台。同时提供其他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市场预测等,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解决我国农产品信息技术建设落后、农业电商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助力凉州本地的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1 线上服务探索

3.1.1 平台建立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在此进行产品的售卖及宣传其他并行项目。通过开通各大互联网平台账号及主流媒体报道等多渠道宣传吸引消费者,通过多个特色项目共同推进提高市场竞争力。

3.1.2 产品售卖

第一,产品选择。根据凉山当地农产种植、销售情况,选取几款市场行情较好或品质很好的农产品,例如大石板水果萝卜、马湖莼菜、凉山黑绵羊、凉山烟叶、花魔芋、青花椒、苦荞等。此外,企业致力于推广当地非遗文化,如会理绿陶、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等。

第二,订单处理。根据客户订单需求量,平台会自动选择不同的订单处理方式。订购量较少的普通消费者,平台提供秒杀、团购服务,通过客户拼单的方式适当提供商品价格优惠和运费优惠。但为了保证一定的盈利性,平台对于商品拼单有一定要求,对于商品件数、地点、距离等都存在门槛。而对订购量庞大的消费者,设定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大订单处理流程

第三,个性化定制。开放窗口提供精细化订单服务,如预约种植或其他个性化需求(见图2)。消费者可在平台开发的土地内远程参与种植,类似支付宝积分兑换种植,后期生产商可将成品寄给消费者。争取打造个性化区域型农产品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与市场有差异化且更优质的产品。

图2 预约种植流程

3.1.3 信息库建立

大凉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互相合作,共享人才技术,为建立网络信息库提供支撑,信息库中覆盖包括产品种植信息、市场预测信息等一系列农产品消费市场信息,企业合作共享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信息,从而提高信息交换率及信息服务率。

3.1.4 线上特色体验馆

线上特色体验馆采用全景音像技术,通过小游戏互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凉山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非遗工艺、生鲜绿植、特色节庆等。若技术支持,还可将这部分内容与时下热点——元宇宙相结合。此外,线上社区的推出可将兴趣相同的用户聚在一起,增强用户体验感。

3.1.5 特色专栏

平台上开辟特色专栏设置新闻专栏、文化遗产专栏及彝族文化专栏等,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

3.2 线下服务探索

3.2.1 仓储物流

考虑到凉山的地理位置及生鲜食品的特殊性,建议自营配送和第三方配送相结合。首先,企业招聘当地劳动力从事分拣包装等技术工作,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其次,对于凉山周边地区的订单,分派专门的配送人员,争取保证当日达;对于远端订单,企业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在需求量大的城市圈设立中转站,通过公司技术部门的数据分析,中转站可以提前存货,让远端客户也能享受高时效。

3.2.2 人才培训

凉山当地设立了农村人才培养中心,配合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正在努力提升技术学校的培养能力。在此背景下,与当地政府合作,开设培训班,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谋生手段;平台后期会考虑线上模式,邀请专家入驻平台,一方面,可以给培训班提供专业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对此类产品感兴趣的平台用户答疑解惑,从而增加用户黏性及平台日活跃度。

3.2.3 技术创新

其一,实时监测技术。利用实时监测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等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实现农业标准化、体系化。

其二,种植技术创新。为了提高当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种植技术方面的创新与覆盖必不可少。例如,烟叶是凉山脱贫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通过提升防蛀虫技术,使得烟叶产量提高;包括苦荞,根据海拔不同,有效地利用光照气候,可采取春秋分期播种的方式。

3.2.4 养老产业投资

鉴于养老这一板块深受政府重视,建议当地政府或者企业可以大力拓展养老投资这一领域,这也有助于推进凉山当地经济建设及民生产业迅速发展。

其一,养老地产+大型社区。打造出一个大型且多元化的养老社区,内里可以涵盖养老金融、老年餐饮、老年疗养、老年出行、老年用品及老年服务等多种项目。

其二,养老金融产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更多创新型养老金融产品。

其三,养疗一体。将医疗、保健、心理、科技疗养品等作为养老板块的核心服务内容。

3.2.5 线下体验馆

设立线下体验馆,在旅游旺季,举办有机餐饮、技艺体验等活动,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2.6 复制与延伸

根据不同地方的地域特色,凉山三农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也可以复制延伸到更多村镇。

4 结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建设日趋完善、电商平台百花齐放,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农村发展的主要商务模式之一。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应用是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发展乡村振兴农业转型的必然。电商下乡可以引领和赋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此外,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形成有效运作的市场体系,进为当地提供持续的内增动力。

近几年,电子商务与三农的结合已然成为大的趋势,在目前已有的市场上,农村电商的体量和影响已然今非昔比。本文以四川凉山为例,目的在于探索更加因地制宜、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建设村镇,实现乡村振兴,争取向着新型城镇化迈进,为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凉山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清明前大雨夜悼凉山消防烈士(外一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记 忆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