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漏水问题分析及合理处理策略
2022-10-18范培震宋丽
范培震 宋丽
给水管网是市政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运行中存在漏水问题,不利于正常供水,且有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给水排水管网漏水问题,探讨具体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针对管网漏水的处理策略,以期给市政给水管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市政给水管网的建设水平。
一、工程概况
南方某市市政供水配套管网迄今已有七十年历史,供水管线总长约272km,配套DN75至DN1000的管道。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供水管网规模日趋扩大,管网形态呈枝状逐年延伸;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加,明显加剧既有管网运行压力,管网长期呈超负荷运行状态,更见有不同程度的漏水问题。由于管网有漏水现象的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攀升。针对该状况,管网设计者应深入分析原因,探寻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管网漏损率,增加管网利用效率。
二、管网漏水的主要原因
1.管网老化
供水管网铺设年代跨度大,各段管网的使用时间存在差异,其中有百余千米为五十年代老管线,由于当时建设理念、作业方法等方面的限制,普遍采用刚性接头,其对温度、地基下沉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爆管。
2.管材质量欠佳
供水管材类型丰富,有球墨铸铁管、镀锌管、PVC管等多种形式,且管道材质因出产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管道质量特性也不尽相同。对于城区部分,各段的管网压力难以维持一致,部分区段的管网压力明显偏大,由此更加大爆管的发生概率。
3.设计不合理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上世纪供水管道设计时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设计人员难以对沿线地质、水文、既有管线情况等形成全面整体的认识,导致设计存在不合理,例如管道阻力明显偏大;背墩设计不合理,承受力不足;现场地基处置不足,有下沉迹象,其会影响管道接口的稳定性,导致该部分发生松脱;管道覆土深度不足,外部荷载对管道的作用力较强;未配套管道伸缩器,温度变化幅度大时,热胀冷缩会导致部分区域尤其是焊缝部位开裂。
4.闸阀、消防栓受损
闸阀丝杆的密封圈未得到有效的防护,长期遭浸泡,显现出明显的锈迹;日常使用中,频繁开关闸阀,摩擦程度剧烈,易损伤闸阀丝杆的完整性,可见闸阀处有漏水现象;此外,由于人为因素,地上式消防栓(安全结构如图1所示)受损,也将出现漏水现象。
图1 消防栓安装结构图
5.接口方面的问题
管道接口数量繁多,而管道接口处强度偏薄弱,可能有漏水现象。从力学角度来看,接口处的应力较为集中,接驳管段容易发生伸缩及不均匀沉降,此时将有明显的应力传递至接口处,致使接口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产生松动、破裂。此外,接口填充通常采用膨胀水泥或石棉水泥,此时形成的接口往往有较大的刚性,对温度较为敏感,在温度发生改变后,由于收缩拉力的作用而导致水管断裂;此外还有温度应力作用,其直接影响管道接口的稳定性,使该部分松动。施工中,油麻填塞不够均匀,受气温变化及温度应力作用,会影响接口稳定性,可致使其膨胀、收缩,由此也出现接口渗漏问题。
6.其它原因
(1)日常使用过程中,供水系统局部管道呈高压运行状态,迫使管网爆裂,且此现象在局部高点、转弯等部位体现得尤为明显。
(2)管材的质量存在差异,各段管道的使用状态有所区别,可能会因管材质量问题而导致局部漏水。
(3)供水管道施工期间,员工并未按照规范完成管道接口处理、回填等相关工作,导致管道易受到损伤。以回填为例,部分情况下管道的埋深不足,且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道路建设规模扩大,迫使原本处于绿化带下的供水管道变更至车道下,车辆荷载对管道的作用力增强,易引起管道的下沉和侧向位移,此时管道受到冲击增多,有爆管的可能。
不仅如此,运行管理水平偏低也是漏损关键的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巡查人员的态度不端正、业务水平偏低,难以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通常是在出现明显的管道漏水问题后再组织抢修工作,而此时管道漏水已经造成较大规模的不良影响。
工程技术资料不完善,施工单位向供水企业提交的资料缺乏全面性、准确性,不利于供水企业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明显加大管理难度,因此容易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管道漏水现象。
随着行业的发展,给水供水管网领域的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相继衍生出大量的管理技术,但并未将其合理应用到位,例如压力监控系统(平台示意图如图2所示)、独立计量区域管理(DMA)等的应用价值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图2 SCA-DA平台示意图
三、给供水管网漏水的应对策略
1.控制供水管网漏水的措施
立足于现状,提出如下2项控制供水管网漏水的措施:
(1)合理选择管材。以行业规范及标准为准绳,选取性能可靠、耐久稳定的优质管材,切实提高供水管网的质量。现阶段,球墨铸铁管是较为主流的管材,其兼具高强度、抗腐蚀、抗老化等多重性能优势,使用寿命超50年,在提供持续性的供水服务的同时还可提高经济效益;配套的是柔性质胶圈接口,有利于应力的释放。如若有要求减少供水管网领域金属消耗量,可采用PPR、PE等管材,此类管材具有质地轻、耐压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多重优势,可以满足供水工程在质量、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等方面的要求。
(2)妥善应用柔性接口。以往的刚性接口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开裂、断裂现象,且在气温显著变化时体现得更为明显,此时接口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在采用柔性接口后,可有效规避刚性接口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接口的质量可靠性增加,漏水概率自然降低。
2.合理确定管网漏水控制目标
城市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超过10%,虽然此目标的实现难度较大,但若注重方法,从优化设计、强化管理等方面着手,将能有效实现该目标。
3.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设计是工程全流程中的基础环节,其能够给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引导。合理的设计,能够从源头上规避问题。于城市管网工程而言,在设计阶段合理设定工作压力参数,能够有效优化用水状态,避免管道高压运行。此外,诸如管道的流速、流量等参数拟合合理,控制有效,可以避免因压力异常波动而导致的管网受损乃至漏水问题。合理设定供水压力,可显著降低漏水率。
在降低管网压力时,需要根据供水系统的实际特点而定,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1)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长期偏高时,应降低水泵扬程的方法,此时一方面可减轻供水系统的运行负担,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
(2)对于长距离或高差较大的供水系统,应设局部加压泵站,此外也可根据供水系统的实际规模实施分区供水的方案,以此来降低供水系统的压力。
(3)供水系统的供水量波动较为明显时,推荐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借此装置灵活控制水压。
(4)针对敷设在低洼地区的管网,其水压力相对较高,可以采用自力式压力控制阀,用于维持出水压力的稳定性。
4.加强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供水管道普遍为隐蔽工程,相应地对施工质量要有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中应由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共同参与其中,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以科学的方法检测,准确判断工程质量,针对其中的缺陷及问题,予以有效的处理。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有效保证管道施工质量:
(1)从源头上加强质量防控,即检查施工材料,任何不达标的材料均不允许被投入使用;依据工程规范标准,妥善完成搬运、存放等相关操作,避免材料受损;管道敷设前,详细检查管材,判断是否存在外观质量缺陷,若确实有不足之处,不可投入使用。
(2)组织管道试压,确保实测结果满足要求。
(3)以工程施工情况为准,绘制管道施工竣工图,同时注重对资料的归档、备案。
(4)密切关注各区域、各分段的隐蔽工程,依据规范做好验收和交接工作。
(5)供水管道使用时间较长,而城市现场地质、水文条件特殊,有管道腐蚀现象,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防腐措施,做好管道防护。
5.多途径提高供水管网管理水平
有效提高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持续完善日常运营管理,确保供水的水量、水压在合理的运行范围内。一方面,保证供水水量、水压的充足性,以免因水量或水压偏低而导致管网内形成强烈的负压;另一方面,不可过度增加水量、水压,否则会因爆管、停水而产生水锤现象。换言之,水量、水压均要适中。
(2)持续完善供水管网竣工档案,诸如管网走向、管材、节点位置等相关信息均要得到完整的记录。在循序渐进之下,建立完善的供水管网竣工档案,管网查漏、抢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并有利于后续运行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3)注重抢修队伍的建设。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在源头上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若出现突发事故,及时启用应急预案,由抢修队伍高效处理,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需要注重抢修队伍的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抢修队伍。
(4)有效提高检漏水平。检漏所涵盖的细节较多,具有系统性,因此需要由专员以全局化的理念开展检漏工作。管网漏水的隐蔽性较强,易因处理不及时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有效提高检漏水平,及时发现管网渗漏部位,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在提高检漏水平的实现路径中,需要注重检测设备的应用、人才队伍的建设、责任的划分等多个方面,在软硬件协同之下,切实提高管网检漏水平。
(5)积极构建适用于供水管网的独立计量区域(DMA)。以城市供水管网的实际规模为准,基于科学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计量区域,富有针对性地管理各计量区域,掌握其管网漏耗水平,协同开展日常检漏工作,以便及时锁定漏水的管网,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采取修复措施,使管网尽快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给水管网漏水是管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会引发水资源浪费、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问题。而管网漏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在规避管网漏水时,需要从多角度切入,协同推进。
经过本文的分析,认为合理组织规划设计、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建立健全管网竣工档案、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至关重要。管网漏损的控制,需在各人员协同努力下,才能尽可能保证给水管网的正常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