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中的街区改造建设工作初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建设为例

2022-10-18唐云超

中华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村潍坊街道

唐云超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发展要求。上海将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推进“美丽街区”建设。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目标、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承载地,是落实“美丽街区”建设战略的排头兵及先行者。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建设为例,探讨城市街区更新改造的控制体系、建设路径以及方法策略等,期望能为相似区域街区更新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街道发展情况

潍坊新村街道始建于1986年7月,辖区占地3.89平方公里,东至源深路,西临黄浦江,南抵张家浜河,北达张杨路,下辖27个居委会、17条城市道路、13条地块内部开放道路以及2条公共通道。街道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经多次建制变革,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城市街区。

1. 浦东内环滨江的核心街道

潍坊新村街道背靠黄浦江,北接陆家嘴街道,南临张家浜,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承接陆家嘴金融中心发展红利,拥有内环内、黄浦江畔双重发展优势。

2. 浦西进入浦东的重要进入性空间

潍坊新村街道是浦西南外滩进入浦东的第一站,杨家渡渡口、复兴东路隧道出口、四条轨交线(2号线、4号线、6号线、9号线)三类到达节点在此交汇,区位交通优越,是浦西进入浦东的第一站。

3. 浦东母亲河源头

潍坊新村街道沿张家浜北岸发展建设,张家浜贯穿浦东东西,连接黄浦江及东海,串联世纪公园、汤臣高尔夫别墅、张家浜楔形绿地、浦东金海湿地公园等重要公共开放空间,被誉为浦东的母亲河,地位仅次于黄浦江。而张家浜正起源于潍坊新村街道,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在此汇聚。

二、街道美丽街区建设主要特点及问题

在总体印象上,目前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建设现状特点明显,包含如下五点:

1. 快慢交融

商务办公的“快金融”氛围与居住社区的“慢生活”氛围在这里交织。街道内功能既有高端商办,又有老旧小区。

2. 分区鲜明

东中西个性鲜明。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先后形成了中部新村聚居区、西部滨江大宅区以及东部商办集聚区三大功能板块。城市新貌与老城旧颜在此处交汇。

3. 临水而不近水

黄浦江东岸滨江虽然已经改造完成,但是从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角度来看只能覆盖到浦东南路以西区域,从街道角度来看,张家浜北岸才是步行覆盖全部街道的滨水空间,应当与黄浦江东岸慢行体系统筹考虑,形成街道内部依托水岸空间发展的慢行闭环。

4. 街道有,而场所无

重视小区内部而忽视街道公共空间建设是工人新村建设时代的特点。新时代居民交往需求外溢,对街道美观及交往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却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街道公共场所的营造是美丽街区建设关注的重点。

5. 绿化色彩单一

走在潍坊新村街道,绿化覆盖率很高,几乎处处有绿,例如南泉北路两侧行道树、张杨路浦东南路路口道路绿化现状较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绿植风貌总体上与周边街道统一,但是个性不鲜明不突出。

三、建设方法与路径

美丽街区建设范围主要是小区围墙外的城市公共区域,是基于城市道路的街道空间,因此在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建设中建立以基于城市道路为分类基础的美丽街区研究方法。

1. 现状街道空间分类

通过对街道的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街道内城市道路可分为三种类型:交通型、生活型和通道型,对应三类街道空间将街道道路空间分为道、街、巷三级。

道对应交通型道路街道空间,交往功能较弱的城市街道,包括世纪大道、张杨路、浦东南路等道路。该类道路的特点为尺度较大,功能以交通性为主,道路两侧以商业商办等公共建筑及高端住宅为主;该类型道路总体街道风貌建设情况较好,但是街道空间缺乏停留设施及休憩活动场地。

街对应生活型道路街道空间,是兼具交通性及生活性、交往功能较强的城市街道,包括南泉北路、崂山路、福山路等道路。该类道路的特点为尺度较适宜,周边多老旧居民小区,沿街底商以生活服务类为主,生活气息较浓厚,道路两侧行道树长势良好;该类型道路两侧街道多建成时间较早,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早期建设时公共功能空间至今已严重不足;二是沿路建筑底层多为商铺,部分商铺存在侵占人行空间的情况;三是道路两侧拆违改建后,建筑立面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四是由于生活型道路沿街底商多为中低端小商铺,店招门面质量参次不齐。

巷对应通道型道路街道空间,是以生活性为主要功能,步行为主的地块内部路及公共通道,包括九六广场内部道路和半开放的小区总弄等。该类道路特点为尺度较小,人车混行。公共通道多位于背街,因此使用率较低,设施养护不佳,比如连接浦城路和浦东南路的公共道路,一端被占用,已无法顺利通行,影响消防车辆的通行。小区内部总弄道路两侧多为社区商业,属于半开放空间,道路一侧停满机动车,人车混行。

综上所述,潍坊新村街道目前已经形成了“三级街道”的街道体系。对应街道美丽街区体系分类施策,构建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建设。

2. 街道空间提升策略

基于潍坊新村街道发展现状、空间特征及目标定位,建立“道、街、巷”分级控制体系,具体演绎为“大道、慢街、小巷”,控共性显个性,做实一路一品,突出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特色。

(1)打造至简大道

大道作为车行与人行的形象大道,沿路分布公建等大型建筑,道路建设基底较好,包含世纪大道、张杨路、浦东南路、东方路等四条道路,打造潍坊街道对外形象。

①大道共性提升策略:锦上添花,提“靓”品质。

一是规范设施管理,包括多杆合一,简化街道界面等;二是提升景观品质,增加景观小品、花箱等措施,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街角、人行道护栏进行景观提升;三是强化立面维护,对沿街界面(店招、门面)进行风貌统筹等。

②大道个性与提升策略—一路一品

一是世纪大道,道路整体气势恢弘、尺度较大,故定位为世纪大道。规划通过潍坊LOGO等元素雕塑提升标识性与到达感。

二是张扬路,作为街道门户道路、道路两侧林立大型公建、商场等,氛围新意、时尚,故定位为新尚张杨。通过在道路内增加创意城市家具、引入互动装置,以及增加绿地景观艺术构筑物等方式打造潍坊新村街道的“第五大道”。

三是浦东南路,两侧以居住区为主,串连南北多个历史节点,故定位为人文浦东南路。通过可利用的道路界面与节点设置文化小品,在重要街角空间塑造文化节点强化道路人文属性,同时,利用小区围墙、道路两侧绿化空间打造跨越百年的文化长廊。

四是东方路,两侧商业氛围浓厚、人气聚集,故定位为繁华东方。通过重塑沿街界面,挖潜建筑灰空间提升街道繁华商业氛围,同时通过引入商业氛围的街具,重视夜景的营造来打造繁华的商业氛围。

(2)打造乐活慢街

慢街主要位于新村社区聚集区域,居民使用率最高,但是道路建设基底一般,包含潍坊西路—潍坊路、浦电路、南泉北路—南泉路、崂山路等四条核心道路,打造潍坊街道家门口的会客厅。

①慢街共性提升策略:挖潜空间,精雕细琢

一是规范设施管理,包括规范停车、杆线合并、归并道路内设施管理空间等,从而在街道内形成连续最大化的步行空间。二是强化立面维护,用色彩、材质控制店面招牌以及橱窗风格、结合植物、花箱优化沿街界面品质等。三是提升景观品质,包括设置花箱护栏、间植色叶小乔木、将树穴盖板色彩化、营造交往场所、结合海绵城市塑造街道景观等。做到道路景观色彩化,街道微空间可用化。

②慢街个性与提升策略—一路一品

一是潍坊路,因其串联东、中、西三区,人流量汇聚,且命名对应潍坊新村街道,故引用潍坊新村街道总体发展口号,定位为大道潍坊。建议在街道中融入潍坊元素,打造特色至简大道,同时分东、中、西三段进行控制,突出特色。东段重点增加交往的空间与场所,中段重点强化重要节点的控制,西段重点优化街头的绿地空间。全段道路通过景观花箱、店招店面、潍坊新村街道LOGO雕塑与特色植物等四大要素进行控制提升。

图1 潍坊路改造实景图

二是浦电路,沿街生活设施齐全,人流量汇聚,是街道人气聚集的道路之一,故定位为活力浦电。通过挖潜活力空间,增加活力设施,打造沿路活力节点。全段道路通过特色小区门头、特色植物、店招店面、特色街具等四大要素进行控制提升。

三是南泉路,现状具有的拱形宜人的街道尺度,适合营造浪漫生活氛围,故定位为浪漫南泉。南泉路现状的人行空间较宽裕且连续,适合营造微交往空间,建议考虑单行交通组织,解决人车矛盾及划定停车位。两侧绿地可通过种植悬铃木、红枫、樱花等色叶树种,打造“风情大道”,同时植入浪漫元素,打造浪漫生活空间。全段道路通过特色植物、特色小区门头、特色浮雕围墙、特色街具等四大要素进行控制提升。

四是崂山路,道路两侧商业集聚、尺度宜人,主要业态以餐饮为主,适宜打造为美食街,故定位为悦品崂山。通过挖潜沿街的小空间,营造“商业灰空间”,同时重视沿街界面的规划,打造尺度宜人的“商业慢街”。全段道路通过特色店招店面、特色夜景设计、特色铺装、特色植物、特色门头等五大要素进行控制提升。

图2 崂山路改造实景图

(3)破解街道僵化空间,打造文艺小巷

小巷大多用于停车的背街小巷或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地块内部通道,包括钱家巷背街小巷及潍坊五六七九十村总弄等。

钱家巷背街小巷单侧为商业空间,气氛悠闲、适合漫步,故定位为悠悦小巷。在改造提升上,一是重点改造街角空间与沿街的商业界面;二是限制机动车出入,扩大道路的步行空间;三是对道路立面材质与外观进行提升,增设休憩以及互动装置等。

潍坊五六七九十村总弄作为居住区内部半开放道路,是居民主要的通行道路,目标打造居民宜居散步的休闲氛围,故定位为舒心雅路。在改造提升上,一是重点改造人行空间与路边绿化;二是规范小区内部道路的机动车停放问题,区分人行与车行空间;三是提升小区内部道路的绿化景观品质。

四、结语

随着浦东新区城市更新建设的持续推进,潍坊新村街道对于街区改造建设的探索也不会停下脚步,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潍坊新村街道自身现状建设特点,初探潍坊新村街道美丽街区建设工作,以街道道路为基础建立美丽街区控制体系,明确各级街道空间定位,分类施策,在优化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级街道空间的个性,探索城市更新中街区改造建设的思路、路径及方法。

猜你喜欢

新村潍坊街道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美味的鼠曲粑
热闹的街道
潍坊,奏响“合作共赢”主旋律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张家畈新村
街道生活
风筝之都潍坊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