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困生”精准帮扶项目下的机制建设实践探索

2022-10-18范菊雨曾昭海庄小兵刘佳

中华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困难学困生精准

范菊雨 曾昭海 庄小兵 刘佳

在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实现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是目前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在众多高职院校的“学困生”群体中,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帮扶机制和完善的精准帮扶育人体系,存在“学困生”比例逐年增高的趋势。努力挖掘各层面支持资源,因材施教,建立完善的帮扶机制及制度体系,精准定位和分类问题导向,构建“学困生多元化梯级培训”体系,完善“学困生”帮扶项目考核与评价机制,推深做实并循环推进,是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一、项目背景与思路

1. 项目背景

职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在多元化服务为主体背景下,更需要专注服务对象,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之一,其目标是以服务高职学生群体为本,实现人人成才。同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生源的选择原因,在学习理念和能力上相对较弱,在学习动能上需要更多硬性管理和软性引导。在众多高职院校的“学困生”群体中,又以“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群体数量最大,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帮扶体系,存在“学困生”比例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由于“学困生”的监管过于流于意识形态层面的说教,使得“学困生”的转化质量不高和出现反复,与目前高职教育实现人人成才相违背。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实现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是目前需要各级层面关注的主题。因此努力挖掘各层面支持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突破目前瓶颈,落地实施、因材施教、助力成长,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执行层面真正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转变,实现成才目标。

2. 项目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链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关系到能否增知长能和服务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必须及时纠正和引导。如何落实学困生帮扶体系运行机制,组织构架合理性,制定学困生的考评体系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提升项目帮扶的精准性和科学实施性,因此,围绕此思路,在针对“学困生”的“精准”帮扶中,需落实三个“精准”原则:

第一,帮扶机制及制度体系精准完备。即构建“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建设体系,形成可操作性和科学有效的,系统性建成针对各自专业特点和学情特点的帮扶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各类可实施性细则,构建校级和院级帮扶组织构架图,各司其责,明确分工,各专项组需落实组内人员职责界定、帮扶人员筛选分类、管理办法、考评机制等,为后续有效推行并继续深入研究实现帮扶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帮扶对象精准定位和分类。即进行“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精准调查与深入研究,并运用各类调研方法,采取不同手段,通过成绩核定、分类(专业、生源来源)统计问卷调查、走访记录、心理咨询等将“学困生”主体和形成原因进行精准定位和分类,为后一阶段的帮扶举措和梯级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帮扶举措精准全面可持续。即形成 “学习困难学生”转化“学习动能教育”的较完整的系统对策和帮扶方法。针对各类不同因素导致的学生学习困难,制定差别性精准的帮扶计划,实施直接有效的帮扶举措,并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动态调整梯级类别,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并实时监控执行效果及时修正总结,帮扶举措适时调整,常态化运行。

二、“学困生”帮扶项目成因分析

学习困难,也叫“学习失能”,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用来标记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滞后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属于需要通过正常考试渠道进入高等教育系统的学生群体,基本上不可能存在智力上的过分缺陷。

我们立足典型性高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业考试与考核课程评价结果,分别抽取各层级学困生的专项数据分析,将对象范围界定在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考试考核成绩要求,受到学籍预警的全日制学生。在数据分析中,重点对各专业“学困生”的分类数据进行量化和分解。同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原因分析,由一线任课教师以及带班辅导员,先后采取线上、线下两种问卷调查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心理和逻辑行为,用于界定“学困生”的本质特征与内涵外延。

1. “学困生”学习活动逻辑行为的分析

抽取具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筛选“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特点,按照“学习困难学生”表现的明显程度进行具体排序。在这些数据中我们通过分析导图,再次进行学习动能影响因子的梳理,为后续机制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以及有针对性的方法选取。

“学习动能影响因子”分析导图

一线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界定,更多关注于学生本身的学业成绩结果导向结合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分析,侧重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意识因素,包括专注力、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等。

2. “学困生”学习影响因子的分析

为理清“学困生”的内涵特征和产生原因,我们发现仅从学生课堂内外学习能力和意识表现及学习过程本身去界定,尚不能穷尽“学困生”内涵特点和原因,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社会因素和心理健康等因素也会成为很多“学困生”的标签和成因。在高职院校中带班辅导员(或班主任)也是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导师,我们随即对带班辅导员(或班主任)也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对调研学生在影响因子中进行排序数据比对,再次对数据进行了频次比例分析和总结。有6大因素超过了10%,后续将是我们在制度化流程建设中的重点实践因子。

“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导图

学困生精准定位及帮扶行动项目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是一个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看,既有“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意因素和行为障碍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不良循环。从外因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助推或加速了 “学习困难”群体的形成。因此需要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制定科学的教育教案策略,探索配套机制建设,并在各种发展变化的因素中,加以动态的反馈调节,有效实施制度推进。

三、项目实施思路

1. 建立项目组织构架

建立以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引导,以帮扶委员会指导,院级专项帮扶工作小组为主导的“三导五介入”的组织体系。

成立校院级三级帮扶组织构架:一级构架为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构成的帮扶委员会,主要由心理健康中心、教务处、学工处、质量管理处四个行政部门构成,帮扶委员会主要全面统筹帮扶工作,完成数据信息化传递和管理,帮扶制度化建议和指导工作;二级构架为二级学院专项帮扶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各管理人员和系主任参与,实现合理筛选主导帮扶人员的选定,并组织构建帮扶机制及制度体系、实施细则等文件的推进执行,落实前期“学困生”对象定位和帮扶举措、落实“梯级培训体系”,启动“帮扶”后评价机制,执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等工作;三级构架为由心理专员、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管人员、学生党员等以帮助实施“学困生”目标实现的具体执行人员。

2. 制定“学困生”工作流程细则

为全面掌握“学困生”情况,设计格式化流程及工作细则,确定“学困生”类型并制定精准帮扶计划与举措,落实每一位“学困生”“一生一策”档案的动态帮扶记录,同时在组织机构架构工作流程启动后,落实学困生分类的梯级培训体系,依托校级各类资源平台,实施闭环管理。

3. 确立“学困生”成因统筹分类

结合学校育人总体思路及机构设置综合考量,把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统筹分类。建立联动监护制度,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并做到及时反馈,落实专人专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4. 制定“学困生”精准帮扶对策

制定精准帮扶对策,对因学习能力和意识缺失导致的“学困生”,加强学业咨询,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做好并推进学业规划,提出定质和定量的学习要求,审查学生学习计划,实时考核跟进;关注“学困生”生活意识及规范性培养,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协助其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困生”精准帮扶项目下的机制建设路径探索

1. 精准界定“学困生”范畴,明确帮扶方案

导致高职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第一步就是“找准原因”,而不是“千篇一律”。承认并把握“学困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性开展从心理到行为上的转化工作。使得对“学困生”的精准帮扶工作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帮助高职学生快速走出困惑和挣扎。因此帮扶责任人指定要明确,帮扶计划要规范清晰,帮扶技巧既要专业统一,又要因人而异;帮扶档案要全面详尽。

2. 深入推广帮扶专项工作,持续诊断与改进

构建“学困生多元化梯级培训”体系,循环实施推进。通过“心流”计划(以一生一策为依托,制定“学困生”个人心流计划),在心流计划的引导中,以制度化建设落实梯级培训体系,形成梯级实施流程图:通过专业基础课轮训、专业核心课兴趣培养、校企文化意识导入、思政意识形态养成、学习动能培养等方式;以多元化特色方法和举措来支撑梯级培训体系的推进:以短视频、微课实训专项、学生社团和各类型讲座、到企业参观和邀请校企优秀员工讲座、思政大讲堂和课程思政、职业规划目标的对照和树立等;以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平台来促进方法和举措的实施及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体系的运营、学生第二课堂和特色教学模块的建设、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各类思政案例教学资源库平台、心理咨询联盟单位和各级产业学院及联盟体等建成多元化的立体交互平台体系,助力“学困生”实现各自“心流计划”的目标。

(注释:“心流”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和专注力高度相关,是一种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目标明确、规则清晰、反馈及时,而且有符合我们实际水平的挑战,有各类获得的等级目标,所以很容易沉浸其中,实现良性循环,获得各阶段的成就感。通过心流原理制定学困生的专项心流计划,精心制定学困生的合理目标等级值,同时制定和各自能够实现的各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时间节点,通过各级各类方法和举措实现沉浸式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动能的持续性。)

3. 完善帮扶项目考评体系,落实目标后评价机制

确立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帮扶项目评价体系,形成“三导五介入”的帮扶工作思路及专项考评机制。以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引导;依托学工处学生管理日常帮扶管理细则,对接教务和质量管理处考评监管体系,以帮扶对象学期考核数据体系指标为指导依据;在二级学院中深化落实学困生日常管理各项帮扶工作的动态调整方案和实施方案落地,以学院层面为主导,以学困生考评机制内容体系为参照点,以全员参与(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学生党员)为介入点,实施考评全过程体系。

进一步完善目标后评价机制,形成后评价协同规划机制,落实跟踪、检查、再执行的PDCA循环,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帮扶工作持续向好,学习动能持续提升,学生学习步入正轨,形成全员支持和主动参与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活动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未来,“学困生”群体的帮扶任务仍然很艰巨,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帮扶效果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度挖掘,只有努力提升才能有效解决育人体系中个性化层级的短板,以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色,提升适应性和高匹配性,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创造更好的实践育人成果。

猜你喜欢

困难学困生精准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