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2-10-18刘晓丽

大医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证候踝关节骨折

刘晓丽,李 明

(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广东佛山 528000)

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下肢骨折类型,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约占全部骨折的10%[1]。对于伴随明显骨折错位、踝关节不稳定等类型的踝关节骨折,临床多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2]。但踝关节周围组织结构较为特殊,术中需要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影响骨折周围血液循环,加上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术后肢体容易发生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术后康复[3]。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促进踝关节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早期康复锻炼,配合中医治疗消除肢体肿胀、疼痛,能有效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8.27±10.52)岁;Danis-Weber分型:A型9例,B型33例,C型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8.63±11.21)岁;Danis-Weber分型:A型10例,B型32例,C型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佛山市中医院医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实用骨科学》[5]中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均为合并性骨折,行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骨折;②多发性骨折;③合并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处理。患肢抬高,给予冷敷,口服塞来昔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规格:200 mg/粒)镇痛,2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5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198,规格:0.6 mL∶6 400 IU)0.4 mL/d,连用10 d;待患肢肿胀消退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①术后2 d至2周:主要进行肢体被动及主动活动、肌肉收缩、等长练习等,进行大腿肌肉收缩、膝关节屈伸活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等长、等张训练。10次/组,2~3次/d。②术后2~4周:复查X线确认踝关节骨折对位及固定良好后开始踝关节功能训练,被动或主动内外翻、屈伸踝关节,并继续做肌肉收缩训练,辅以温热理疗、电疗等;进行坐位及站立平衡训练。③术后5~8周:去除外固定后,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开始辅助负重训练,包括跨步锻炼、下肢负重锻炼等;若负重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即停止并重新评估病情,适当调整方案。④术后9~12周:采用中药熏蒸。使用川乌、海桐皮、川牛膝、伸筋草、鸡血藤、生卷柏、红花、石菖蒲、路路通,各50 g,加入中药熏蒸雾化治疗仪(河南博恩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型号:BX-200)中,加水浸泡患肢30 min后,开启仪器开关,煮沸后雾化蒸汽熏蒸患肢,20 min/次,2次/d,1剂/d。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aird-Jackson)为标准评定患者疗效,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能力等,总分0~100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优:≥96分,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91~95分,踝关节功能明显好转,屈伸轻度受限;中:81~90分,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屈伸有所受限;差:≤80分,踝关节功能改善不明显,屈伸明显受限[6]。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Baird-Jackson评分[7]、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8]评估踝关节功能,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9]、Berg平衡量表(BBS)[10]评估行走及平衡能力。Baird-Jackson评分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能力等内容,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踝关节功能越好;AOFAS评分包括疼痛(40分)、自主活动和功能(10分)、足部对线(10分)、反常步态(8分)、踝-后足稳定性(8分)、前后活动(8分)、后足活动(6分)、地面步行(10分)等8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踝关节功能越好。POMA评分共17个项目,总分0~28分,≤23分表示存在平衡功能障碍,<15分表示有跌倒危险。BBS评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平衡能力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包括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活动度。以踝关节中立位为标准线,使用量角器测量背伸角度、跖屈角度。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所观察的证候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红热、关节活动障碍等,每项0~3分,得分越高,证候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AOFAS评分、POMA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ird-Jackson评分、AOFAS评分、POMA评分、BB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POMA: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BBS:Berg平衡量表。

组别 例数 Baird-Jackson评分 AOFAS评分 POMA评分 BB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68.56±4.71 90.24±4.53* 64.57±4.24 87.62±4.38* 11.47±2.0325.14±2.73* 35.97±2.8348.62±2.11*对照组 54 68.37±4.92 81.48±5.60* 64.82±4.31 77.19±4.96* 11.32±2.1521.01±2.58* 36.14±2.6543.27±2.49*t值 0.294 8.764 0.285 10.437 0.225 4.413 0.227 5.3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比较(d,)

组别 例数 疼痛消失时间 肿胀消失时间 临床愈合时间 骨性愈合时间观察组 54 16.74±3.96 12.12±2.75 75.42±5.76 100.36±12.15对照组 54 22.25±4.78 16.23±3.98 81.17±5.69 112.43±18.04 t值 5.514 4.412 5.753 12.072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背伸角度、跖屈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背伸角度、跖屈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背伸角度跖屈角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6.23±2.04 15.41±2.86* 10.17±1.97 28.82±2.54*对照组 54 6.17±2.01 11.98±2.29* 10.32±1.82 23.28±2.76*t值 0.226 4.343 0.275 5.547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红热、关节活动障碍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红热、活动障碍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关节疼痛 关节肿胀 关节红热 关节活动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2.43±0.28 0.81±0.26* 2.41±0.29 0.66±0.14* 2.27±0.23 0.64±0.17* 2.47±0.28 0.90±0.19*对照组 54 2.47±0.30 1.48±0.31* 2.38±0.32 1.28±0.23* 2.32±0.27 1.24±0.22* 2.44±0.25 1.55±0.24*t值 0.215 7.053 0.209 7.042 0.225 7.060 0.209 7.0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手术能够将踝关节复位并提供牢固的固定力,但术后机体可因创伤刺激造成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刺激神经疼痛信号的释放及传递,引发肢体疼痛、肌肉痉挛,同时炎症刺激增加了血管通透性,使得切口周围组织渗出增多,并阻碍淋巴及静脉回流,造成肢体肿胀[11]。加之踝关节术后需要制动一段时间,使关节容易发生僵硬、活动度降低、肌肉粘连或萎缩等。这些因素均对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恢复极为不利。

常规治疗通过对症用药来缓解肢体疼痛、肿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但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效果[12]。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能够根据术后骨折愈合的生理规律,并强调早期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制定针对性、分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促进下肢肌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13]。本研究在术后2 d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术后2 d~2周为第1阶段,进行肢体被动及主动活动、肌肉收缩训练等,能够促进肌力恢复,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粘连、僵硬。第2阶段为术后2~4周,此时可进行踝关节的被动及主动训练,并开始下肢无负重平衡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4周后逐步开始负重训练,并增加踝关节活动度,直至完全恢复正常行走。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康复治疗,显著提升下肢肌力,恢复踝关节功能,提高下肢平衡能力。中医治疗在各类骨伤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独特的疗效。本研究使用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的中药在术后早期对患肢熏蒸,通过温热之力,将药物透皮弥散至骨折周围,能有效抗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缓解疼痛、肿胀,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内环境[14]。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通过中医、西医各种治疗方式的协同治疗,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肿胀状态,促进踝关节功能的逐步恢复,并加快骨折愈合速度,达到确切治疗效果[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恢复指标、踝关节主动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应用优势,发挥了中西医治疗的优点,既通过早期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又辨证使用中药改善骨折恢复的内环境,从而协同增效,提高了踝关节功能的康复质量。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确切,有效恢复了踝关节功能,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减轻中医证候,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证候踝关节骨折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崴脚可不是小事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