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教育探索
2022-10-17唐山市第一中学耿立志杨小平
■唐山市第一中学 耿立志 杨小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唐山一中积极响应国家“万众创新”的号召,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积极推动创新教育工作。
普及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思维
唐山一中作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具有悠久的创新教育传统和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为了在高一新生的心中播下创新教育的种子,学校在他们当中专门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引领活动。一是邀请科技专家讲座。“名家进校园”是学校的一个品牌平台,几十位国内顶尖大学科学领域专家应邀来校普及科学常识,介绍各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展望科技前景。其中,北京大学郭建栋教授、清华大学夏群生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袁超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暾教授等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同学们推开了一扇了解前沿科学研究的大门。二是打造多彩选修课。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不仅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足了包括音体美在内的所有基础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学校以选修课为阵地,设置了包括科学素养类、学科拓展延伸类、人文素养类等共6大类超过50门的课程。其中,科技创新类所占比重最大,包括3D打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无人机航拍、生物兴趣小分队、Flash动画制作、机器人制作等课程,参加学生人数约为年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三是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实践平台。学校尝试将环境熏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基于学科课程整合的科技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自主研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成立科技创新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确保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更加规范;将实践探究与理念研究相结合,在充分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把研究经验形诸文字、撰写成文、编辑成册,形成理论性的指导与规范。
全员参与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创新大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每一次参赛都是对团队整体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和才能的综合考验,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锻炼和提升。通过参赛,学生不仅能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学校从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主题、确定重点、广泛发动、提高质量,确保了科技创新大赛的全面完成。
一是精心组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余校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学生创新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校的创新活动,办公室的负责人是科研处主任,组织工作常务机构设在科研处——科技创新办公室,由一位教师具体负责。二是全员培训。每年的4、5月份,由科研处、教务处和年级部联合给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及40岁以下教师在学校礼堂召开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及培训会。具体流程是:首先,由主管副校长作报告,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创新大赛和参加创新大赛的意义等;其次,由科研处主任给学生做创新大赛选题方法及经典案例分析的培训,由上届获得省创新大赛金牌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由科研处负责创新大赛的教师讲创新大赛的具体要求,公布学校创新大赛的时间安排。三是亲子共研。在培训会后,科研处以信件的形式给每位高一年级的家长提供一份指导材料,详细地给家长们讲解关于创新大赛的有关事项,同时也明确了家长在孩子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中应起到的作用。四是筛选评估。在6月下旬,学校对学生们上交的申报书即选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估,确定了一批有价值的项目,鼓励他们在暑假期间认真研究。五是校内初选。在9月下旬,科研处确定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人文等六大学科教师组成的评委组,对每一项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审,对个别有争议的项目进行集体会商,最终评出奖项。各位评委对每一项一、二等奖的作品都给予书面评价,指出项目的优缺点,提示学生下阶段完善的方向与重点。六是及时反馈。评审结束之后,由科研处教师负责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学生自习课的时间公布获得初评一、二等奖的名单,并向学生及时反馈评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七是好中选优。在10月底,科技创新办公室聘请评委老师对学生修改完善后二次提交的作品进行复评,最终确定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参加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而被推荐到省级和国家级的创新竞赛平台。
科研引领,丰富成果
教而不研则退,研而不教则废。教学和研究是相辅相成,分不开的。教师若一味地埋头教学,而不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他将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学水平也难以提升。在浓厚科研氛围的熏陶下,学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探索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而存在的,它围绕着教学目标,以问题探索的形式为主,让学生追溯与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从中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生成意识,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学习。这种突出主体性、突出主题性、突出实践性、突出课程性的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已形成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教育模式,即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给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问题探究。例如,针对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且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题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索国内外文献,正确选择科学事例或探讨事实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行结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寻找课题,确立课题,合作探索。二是积极参与课题研究。2016年11月,学校参与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践”之子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验研究”顺利结题。该课题创建了现阶段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有着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本文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该项目获河北省第八届基础教育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