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讲什么

2022-10-17王瑞芳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诗眼名句诗句

○王瑞芳

古诗教学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既简单又不易讲好。说简单,是觉得讲古诗无非是解释字词,串讲诗意,通过朗读体会诗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说不易,是觉得难以讲出新意。那么,古诗教学到底应该讲些什么呢?

我校以研究古诗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为了丰厚诗词素养,我校教师共读了《重温最美古诗词》《文学性讲演录》《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月迷津渡》《千年历史千年诗》等书籍,提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能力,为古诗教学助力。

一、注重背景资料的搜集整理

诗人在诗作中蕴含的情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比如杜甫的很多诗作就是“诗史合一”。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有助于他们了解诗意。

如教学《上李邕》时提问:李白和李邕地位、年龄相差悬殊,李白为何要写这首诗?宣父是谁?李白借孔子的“后生可畏”用意何在?教学《出塞》时,对于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可以让学生介绍,并以诗带诗,引出卢纶的《塞下曲》。背景介绍应以学生介绍为主,教师进行补充,但不要在课件中呈现大段的背景资料,应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遴选,锻炼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五字解读法”理解诗意

除了根据书上的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我们还总结出了“扩、换、补、调、连”五字解读法。

1.扩。单音节字变双音节词。如“遥知不是雪”中的“遥”字,可以扩为“远远的”;“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字,可以扩为“和谐”“融合”;“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字,可以扩为“原本”。

2.换。用今天的字替换古今异义的字。有的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字义发生了变化。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走”在句中是“跑”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在句中是“因为”的意思;“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在句中是“可爱”的意思。

3.补。补充诗句中没有说出的部分。如《寻隐者不遇》中,谁“松下问童子”?谁“言师采药去”?谁“只在此山中”?在解读古诗意思时,把诗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会更清楚。

4.调。调换字的顺序。古诗要符合平仄、对仗、押韵等要求,所以诗人在写诗时语序进行了调整。释义要按照现在人们说话的习惯调换回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实际上是“在翠柳上鸣叫”;“竹喧归浣女”,实际应为“浣女归”;“林暗草惊风”实际上应为“风惊草”。

5.连。把字词的意思连起来,但不要生硬地连,可以添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连贯顺畅。

三、从不同角度赏析古诗

1.赏析名句。许多古诗都有流传至今的名句。在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之后,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诗中的名句是哪句?为什么?如《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观书有感》中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游园不值》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让学生寻找名句并说出理由的过程,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提升其鉴赏能力的过程。

2.抓“诗眼”,品字析词。“诗眼”是诗句中具有统摄全诗作用的最精炼传神的字。通过让学生找“诗眼”,可以使其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感,体悟诗的意境。如学习《枫桥夜泊》一诗,让学生找一找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当多数学生找到“愁”字时,继续追问: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愁”?作者到底在愁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于没有明显“诗眼”的诗,我们可以品字析词。如《芙蓉楼送辛渐》中让学生思考:“寒雨连江夜入吴”,为何不说是“小雨、细雨”呢?“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到底是谁“孤独”?《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一”用得好吗?可否改成“数枝红杏出墙来”呢?让学生在比较和讨论中体会古诗用字的精妙。

3.通过常用的意象来理解古诗。古诗中有很多常见的意象,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了解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月亮在古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的意象最为丰富,最常见的意象是表达思念与孤独,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再如教学《枫桥夜泊》,对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中钟声的意象,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视频里的钟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体会。了解到“钟”常出现在诗句的末尾,是在强化这种意象特有的余音袅袅的效果。钟声体现了时间的流逝,给人寂静、超脱的感觉,悠悠的钟声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把人带入空阔的精神境界,也让这两句诗广为流传。

4.由一首诗引出一串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优秀的古诗数不胜数。教学中可以由一首诗带出一串诗,举一反三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如:《上李邕》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教师可以提问:你还能想到李白的哪些诗句也运用了这种写法呢?学生会说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诗句。这样就复习了一串诗,学生对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古诗与生活联结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诗从生活中来,也应到生活中去。

在学习了《观书有感》一诗之后,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

1.上语文课时,每次老师提问,小哲总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这源于他平时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这可真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爷爷是个“百事通”,只要我有不懂的问题问他,他都能帮我解答。我问爷爷:“为什么您什么都懂?”他爽朗地答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再如学习了送别诗之后,恰逢六年级的学生临近毕业,正写留言册,教师就鼓励他们用诗句相互寄语,他们写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诗句,这也是对积累的诗句的恰当运用。

古诗教学的探索使教师对古诗教什么有了眉目:教给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入解读古诗,提升品析和鉴赏能力;通过举一反三、拓展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诗眼名句诗句
六一来了
诗眼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诗眼
读诗句,写成语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