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张 娟
2022-10-17
主持人语:本期的“华文文学研究”栏目聚焦于“传统”与“对话”。华文文学研究发展到今天,从修史建制到理论创新,从整体研究到个案分析,研究格局已基本形成。如何有所突破,是当下研究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三篇文章,或聚焦全新研究对象,或开辟独异研究视角,或拓展前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多元、丰富的研究向度。
计红芳教授的《论瑞华作家朱文辉及其侦探推理小说》关注鲜有人知的瑞华双语侦探推理小说名家朱文辉。他被誉为“华文界的柯南道尔”,致力于通俗文学领域中侦探推理小说的译介、评论与创作,成功塑造了一个华人业余侦探形象—张汉瑞,在欧华文学界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文章用流畅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朱文辉创作的多个系列侦探推理小说,探求其成功的秘诀。作者指出,朱文辉的侦探推理小说致力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具有开放性的文学视野和国际化的文学格局,以双语写作打入欧洲主流文坛。同时,立足现实的在地化书写、深谙读者心理的精心营构、精准传神的语言和新颖妥帖的比喻,都是朱文辉侦探推理小说的独异特色,也是其赢得华语文学界和德语文学界关注的秘诀。
奚炜轩的《李永平小说婆罗洲叙事中的鬼魅书写》关注到李永平小说中的鬼魅书写。目前,学界对李永平小说的研究多聚焦于原乡书写、女性叙事和文字纯化等方面,对李永平小说中的鬼魅书写的整体专题研究尚未充分展开。李永平小说中的鬼魅书写是作家对历史、民俗和伦理意识表达最集中、最精彩,也最具美学意义的内容。奚炜轩将“游荡”在婆罗洲叙事中的鬼魅书写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并从空间美学的角度提炼出人鬼共存的超自然魔幻空间,征引桃花源神话与生死象征交换来实践对婆罗洲母亲的文学救赎。
易文杰的《论陈映真的现代名教批判—重读〈唐倩的喜剧〉》在金理现代名教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到台湾文学的现代名教殖民性症候。在胡适、鲁迅的延长线上,揭示出陈映真的意义。文章以陈映真发表于1967年的《唐倩的喜剧》为例,从“反现代的现代性”的第三世界视野思考后发国家知识分子的现代困境,在竹内好的“回心”和“转向”之辨的基础上,分析了陈映真小说中的“伪士”形象,指出了“伪士”受困于“文本性态度”和“殖民性知识生产”的现代名教困境。在作者看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走出“现代名教”,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期的三位作者,既有计红芳教授这样的资深研究者,又有奚炜轩、易文杰这样的研究新秀,其研究或以资料丰富取胜,或以研究视野另辟蹊径,或通过“对话”推动研究深入。华文文学研究也正是在本源与“他者”的文化对话与深入交流中,在差异与创新的流动逻辑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