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施工技术研究

2022-10-17田发全

交通世界 2022年27期
关键词:进洞偏压挡墙

田发全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

1 工程概况

该隧道洞口有碎石及少量含砾黏土构成的大型地震堆积体,地形复杂,斜坡地形、陡缓相间坡度约为30~45°。洞口表层松散并有滑塌现象,与地面等高线成小角度相交,坡面上覆盖土层厚度很大,偏压影响较大;洞口的大型地震堆积体已堆积到河边;隧道堆积体结构松散,有条带状混合岩、闪长岩块石等混合,并存在架空现象;河道边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崩塌物表面滑溜,导致岸坡后退;该隧道洞顶上有厚度26m的覆盖层,且堆积体松散度极高,导致进洞难度很大。为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需先分析洞口结构再确定进洞方案。

2 进洞方案选择

该隧道项目洞口地形复杂,受地震及自然环境影响,洞口表层岩面破碎高度较高,且洞口陡缓相间,最陡坡度超过80°。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防止大范围堆积体滑塌,应在隧道施工中合理选择进洞方案。

2.1 进洞方案1

对于隧道洞口表层的大量堆积物应采取防滑塌措施。首先要对洞口仰坡进行刷方减载,以降低隧道洞口边仰坡滑塌问题,然后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加强洞口附近仰坡防护,对隧道实施管棚超前支护,以有效保证该隧道进洞结构稳定性。

2.2 进洞方案2

按照新奥法施工原理及受力平衡原理,基于隧道进洞围岩现场勘测数据,制定合理的隧道掘进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扰动围岩及山体。新奥法基本原则包括:(1)以岩土交界面为基点由上而下掘进;(2)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对围岩实施锚喷网防护,隧道进洞顶部设置截水沟,导向墙采用建筑套拱;(3)隧道中管棚的加固区域面积为240m2,洞顶交叉施工使用直径为32mm 自进式锚杆;(4)为防止隧道洞口的山体滑塌,在山体坡脚增设C20 混凝土仰斜式挡墙反压巩固基脚,采用三台阶法开挖隧道洞身,开挖到洞身20m后,还需采用钢管桩方案,加固大范围堆积体底部的土体。

以下为进洞方案1与进洞方案2的对比:

(1)方案1 在施工中需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对大范围堆积体进行刷方减载,该方案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且刷方后的高仰坡不利于进洞施工。

(2)方案2 符合生态保护要求,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可有效解决隧道浅埋偏压洞口堆积体过大的问题,保证隧道进洞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大范围浅埋堆积体隧道采用进洞方案2效果最佳。

3 进洞方案的实施

3.1 进洞施工工艺流程

进洞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进洞施工工艺流程

3.2 施工控制要点

3.2.1 高仰坡自进式锚杆施工

该隧道工程共用到244 根直径33mm 的中空自进型锚杆,在洞顶13m×21m 区域设置锚杆,施工时可同时采用注浆方式加固隧道坡面堆积体。

(1)施工准备:清理施工现场并平整场地,搭建脚手架,连接施工所需排水管、通风管并确保管路畅通。检查施工设备,确保无机械故障。

(2)钻孔:启动空压机风枪,根据隧道坡面的实际情况调整钻孔角度;在第一节锚杆前端套上钻头;在钻孔过程中,一节锚杆钻进后接入下节锚杆,直至达到施工设计要求长度;锚杆加固时,纵横方向间距均为1.5m,单根锚杆长10m,可加固区域面积为240m2;

(3)注浆:将注浆管与注浆泵连在一起,并在同一时间启动泥浆搅拌装置;将所述混凝土和其他掺加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待充分搅拌混合后,倒入压浆泵进行注浆。

(4)在压浆完成后,应立即将止浆塞固定于锚杆上,并将其紧固。将垫板套在锚杆外露部位与地表紧密结合,并将螺丝帽固定在垫板外侧。

3.2.2 管棚施工

在隧道开挖断面的150°位置施作40m 长,直径108mm×6mm 超前大管棚,以确保隧道开挖轮廓外围岩的稳定、牢固。

(1)施作管棚套拱:在山体附近的隧道掘进轮廓线外,拱部180°区域内设置四榀I18 型工字钢、间隔50cm 的拱架,纵向用直径为22mm、间距为100mm 的钢筋相连;将拱架与隧道底连接,同时用槽钢支撑拱架,设置钢筋作为定位装置,以保证拱架结构稳定。

(2)将空口管作为管棚导向管,安装47 根在套拱内。为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发生位移现象,空口管应焊接在工字钢上。

(3)采用5cm 厚木板加宝丽板(保证混凝土面光滑)安装到套拱上,并用直径为12mm 的拉筋外加蝴蝶卡加固;为保证套拱模板的稳固性,外侧采用工字钢、钢管进行支撑。

(4)内模表面涂刷脱模剂,再用C25混凝土浇筑套拱,浇筑时利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满足施工要求。

(5)大管棚布设见图2:

图2 大管棚布置示意(单位:cm)

3.3 反压混凝土挡墙施工

该隧道工程进洞入口附近存在大面积堆积体,且处于架空状态,隧道存有裂缝病害,导致施工中存在滑塌安全隐患。因此,采用反压混凝土挡墙护脚,在隧道洞口左侧边坡坡脚位置设高10m,长45m 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墙,墙体及墙基都采用C20混凝土,保证挡墙结构稳固。

(1)施工准备和放样:施工前,须做好地面的排水工作;将挡墙后表面的空隙清理干净,并对其截面进行再放样;现场墙趾地面线与图纸剖面偏差较大时,应与设计方进行交流,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基坑开挖:挡墙基坑挖深1.0m,形状、埋深、大小都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确定;单次基坑跳槽开挖10m,及时用C20混凝土浇筑基础,以确保山体稳固。

(3)现浇墙身混凝土:墙身浇筑模板采用35cm×160cm 的钢模板,通过支架支撑,单次浇筑高度1.8m;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专人监控施工现场,用蝶形螺栓固定模板;当混凝土降至2.0m 以上,利用串筒、溜槽进行浇筑;串筒出料筒下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超过1.0m,以避免混凝土离析。

3.4 进洞施工

保证隧道进洞施工安全的关键是做好大管棚、高仰坡自进式锚杆、反压混凝土挡墙施工。

(1)按照“三台七步法”进行隧道进洞施工,需严格按照“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基本原则确保隧道进洞施工质量。

(2)进洞施工时,需有专人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指挥人员,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应采取措施及时处治,保证隧道进洞施工质量。

3.5 钢管桩施工

隧道浅埋偏压洞口地形复杂、表层大范围松散且有滑塌迹象,承载力不足。采用直径为70mm 的钢管桩,并注浆进行加固,以防隧道结构出现沉降、滑塌病害。

(1)在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增设围岩量测点,并进行实时监测,每6~8h测量一次并进行分析。若实际监测情况与设计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在进行隧道洞身的钢管桩施工时,需提前设置钢管桩施工孔位。孔位纵横间距为1.0m,呈梅花形状全幅布置。

(3)等填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钢管桩施工,每根钢管桩长10m,以水灰比为4∶5 的比例注浆。洞身钢管桩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洞身钢管桩布置示意图(单位:cm)

4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应遵循施工设计要求设置拱架,控制好垂直度与间距,并确保拱架的牢固性。

(2)实时监测围岩应力变化,并及时分析测量数据,若数据与设计数据误差较大,应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反馈。

(3)进洞施工方法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开挖过程中应错开马口,单个台阶长度不超过5m。

(4)及时填充仰拱、衬砌混凝土,施工时需控制好衬砌、仰拱长度,确保快速形成封闭环。

(5)采取人工+机械开挖方式,尽量避免施工扰动隧道围岩。

5 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应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指标对原材料质量及规格进行全面检测。在材料进场之前,要查验出厂合格证,将材料规格与设计要求进行认真比对。

(2)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设置项目经理为质量控制小组的主要负责人,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合理分工、强化职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技术交底工作的效率。

(3)建立安全管控小组,实施安全教育机制。为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小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工种、工序的安全教育和学习;

(4)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强化安全培训的体系管理及执行力度,进一步促进安全人员执行力的提升。

(5)保持操作面和周边区域的干净整洁,在施工现场划分处理垃圾的专属区域,安排专人对施工场地堆放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定时定点完成垃圾的外运,严禁随意抛掷垃圾的行为。

6 结语

综上所述,实例隧道工程浅埋偏压洞口附近存在大面积堆积体,因此,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合理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案,有效减少了对隧道围岩的扰动,很好的控制了施工中的危险性。从施工准备阶段到竣工阶段,合理运用浅埋偏压洞口的施工技术可有效确保隧道进洞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进洞偏压挡墙
浅谈重力式挡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高频脉冲电子束偏压电源设计
浅析下穿通道挡墙模板设计与施工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加固高速病害挡墙的应用研究
勇气掉进洞里了
小球进洞了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地形偏压隧道判定方法及设计施工措施
结构力学大小偏压在结构计算中的理解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