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022-11-25潘滨
潘滨
(山东省交通运输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0 引言
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的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对此,相关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实际价值,切实强化道路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效能。
1 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道路工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涉及前期调研、工程立项、数据采集、地质勘查以及可行性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阶段而言,其工作量都非常大[1]。在此情况下,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完善的道路工程规划。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预算监管、项目安排、施工过程控制等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划分,然后结合当前的数据库、数据模型以及信息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道路工程施工规划。
(2)降低道路工程的建设成本。原材料选用、购买及运输在道路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是道路工程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针对此情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原材料价格、原材料质量、原材料供货商等相关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并结合网络平台,对原材料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全面了解和有效对比,使原材料供货商之间能够进行良性竞争,从而达到降低道路工程建筑成本的目的。
(3)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道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协作,从而全面优化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信息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1)施工图纸绘制管理
施工图纸在建筑行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各项施工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能够全面呈现建筑结构和施工细节。传统模式下的施工图绘制,设计人员往往需要采用手绘的方式完成平面施工图。在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BIM 技术已经在3D 立体施工模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果结构图纸比较复杂,平面图显然无法满足施工精度的需求,同时,巨大的信息量也是人类大脑无法承载的。在此情况下,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应用BIM 技术,将基础道路工程模拟成三维立体施工图,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中存在的各种缺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为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2]。
(2)提高经费预算管理的精准度
BIM 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全面呈现道路工程的各项细节,进一步明确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清晰明确地标注各个结构的使用材料。在此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三维立体施工图的实际情况,精确计算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用量,从而提高道路工程估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2 道路工程数据采集
在传统的道路工程数据采集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不仅会造成部分数据丢失,还会严重影响数据的精准性。在此情况下,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实践中,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强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1)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然后将各种信息数据上传至系统中。
(2)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为信息数据的查询提供便利条件。
(3)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已经处理过的信息数据上交至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帮助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及时发现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同时,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普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作效果十分有限。针对此情况,相关企业应根据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构建能够满足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断加强各项信息数据之间的整合交互,有效防止“数据孤岛”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的统一和共享,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数据支持[3]。
2.3 安全事故模拟
一些管理人员在应对安全事故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加之相关企业未能积极开展安全事故模拟工作,对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4]。针对此情况,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工作人员模拟具体的安全事故现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例如,在开展实际培训中,可以利用扩音器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实现有效模拟火灾事故现场,然后组织工作人员根据模拟的情境开展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逃生路线和灭火方法,并进一步优化工作人员对灭火器以及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
2.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全面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道路工程的安全系数,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手机App 与PC 端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道路工程的安全检查工作,全面实现对问题的追踪和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隐患的治理效率。手机移动终端主要用于管理人员对道路工程施工的抽检和巡检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危险源判断纲要以及危险源台账,有效判定危险源的各项因素是否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并通过自动发送短信的方式,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给相关负责人,及时下达具体的整改方案,有效确定整改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及时复查安全隐患的治理情况[5]。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抽检和巡检的数据传至数据中心,然后由数据中心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形成完整的统计报表,使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安全隐患排查的Web端,对安全隐患的检查情况和整改情况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满足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需求的施工安全日志和监理工作日志,形成全面的动态施工管理体系。
2.5 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开展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对工程施工前以及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检查、测试、验收工作。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收集和录入各个施工环节的信息数据,并建立统一的交流平台。工程施工前,工作人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全面核实各承包商的相关信息,保证承包商具备良好的建设能力和商业信誉,从而促进道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准备环节,工作人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案进行全面核查,保证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案能够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在工程验收环节,工作人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测试道路工程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如果经测试确定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追责和整改工作,并且将涉及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标注。
2.6 风险评估与风险预测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能够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清晰呈现出来,当施工单位提出新的施工方案或需要对现有的施工方案进行改动时,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开展施工模拟工作,从而对新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案的改动部分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会引发新的施工问题,实现对道路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和施工流程,从而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6]。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构建三维立体施工图,使道路工程的施工精度能够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及时向施工单位呈现出来,从而帮助施工单位及时排除施工安全隐患。
2.7 优化自主学习平台
施工人员是开展道路工程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决定着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因此,施工单位应结合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工作人员构建信息化自主学习系统平台,使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技能。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自主学习系统平台的积极性,可以将员工的薪酬待遇与考核绩效直接联系起来,使其足够重视自主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积极开发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App学习软件,并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网络在线学习,然后由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软件后台的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人员的网络在线学习情况,将其纳入考核范围,从而全面优化工作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和施工管理能力,为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良好条件[7]。同时,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远程教育,将安全事故造成的严重危害以一种生动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工作人员切实感受到安全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愈加频繁,对道路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为进一步促进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相关部门要在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开展施工图纸绘制、经费预算管理、工程数据采集、安全事故模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体系完善以及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等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