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17肖琴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肖琴

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 (江西吉安 343000)

抑郁症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1],患者典型临床症状有情绪低落、焦躁、烦躁、悲伤、忧心忡忡及精神不振等。虽然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发展,但是仅依靠药物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严重时患者可出现自杀倾向。有研究表明,针对抑郁症

助电极片不断刺激相应穴位,不仅能够调理局部经筋、疏通气血、恢复神经与肌肉作用,还可对经筋网络循行部位进行调整[8]。此外,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还可刺激神经支配肌肉,引发肌肉节律性收缩,保留肌肉组织内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预防肌肉结缔组织韧性及弹性减弱,增强患侧肌力,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将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够从多途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使用能协同增效,改善肢体功能,促进病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5~69岁,平均(60.34±5.63)岁;病程4~18个月,平均(8.70±2.23)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或以下15例,高中、中专12例,大专、本科或以上16例;抑郁程度,轻度14例,中度16例,重度1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8~70岁,平均(61.39±5.12)岁;病程2~20个月,平均(8.45±2.90)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或以下16例,高中、中专11例,大专、本科或以上16例;抑郁程度,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自愿参与,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临床判断标准;入组前3个月未使用过抗抑郁症药物。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神经疾病;有滥用药物史;患有脑血管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肝、肾等器官衰竭。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如抑郁症发病原因、危害、治疗方法等,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以消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工作。(2)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配备完善的日常用品;不定时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以调节患者情绪,使其放松身心。(3)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介绍医院设施,使其熟悉医院环境,缓解其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充分了解患者兴趣爱好,引导其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可采用奖励措施对患者进行鼓励;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嘱其日常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多关怀患者,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使其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大连华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NBB-1型)干预:使用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仪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使患者放松心情;使用时,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两耳后侧,采集静息状态下患者的脑电波信息,设置时间常数为0.2 s,交流滤波为50~60 Hz,引导患者进行松弛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和自我放松训练等,嘱患者耐心观察自身的感觉,并理解治疗仪所反馈信息的含义;30 min/次,3次/周。

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1)抑郁程度:干预前及干预3、6、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的抑郁程度,内容包括入睡困难、有罪感、早醒等,其中,评分<7分表示正常,7~17分表示可能有抑郁症,17~24分表示有抑郁症,>24分表示有严重抑郁症[4]。(2)生命质量: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两组的生命质量,内容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4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抑郁程度

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分,

2.2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抑郁症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心理疾病,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且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部分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自杀倾向,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5]。已有研究表明,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抑郁症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6-7]。常规护理可从健康教育、环境管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但是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干预方式,针对性较差,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干预,导致护理干预效果不甚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6、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促使病情逐渐恢复。究其原因,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根据生物反馈原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将患者接收的外部信息形成反馈,再以声、光等形式显示在脑电显示器上,然后由感官神经传输回患者大脑,患者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与心理训练后,通过学习达到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的目的,从而缓解患者紧张、低落情绪,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8-9],故相较于单纯采取常规护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经分析,其原因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主要通过将患者的肌电信号转变为听觉信号与视觉信号,待信号强度上升至预定值时,使患者脑部产生舒适感及愉悦感,从而改善其悲观、低落、浮躁等情绪;联合常规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并可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担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0]。

综上所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基于成本最小化信息的社会性意图识别:来自脑电和行为的证据*
心理学研究方法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