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促进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10-17项春丽
项春丽
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 (江西上饶 334600)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损伤、支撑结构缺陷及功能障碍导致的综合征,以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会对女性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妊娠与分娩是导致PFD的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作用在盆底支撑组织上的压力逐渐加大,致使盆底支撑力量减弱。加之自然分娩过程中部分肌纤维断裂,进一步降低了盆底支撑力量,导致盆底组织结构损伤,继而可诱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2-3]。目前,盆底功能锻炼是减轻患者PFD的有效方法,可通过强化盆底肌肉收缩刺激,改善盆底功能。但盆底功能锻炼形式较为单一,且锻炼效果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欠佳。盆底康复治疗属于物理康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产后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8.63±2.14)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7例;顺产28例,剖宫产15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8例,高中与专科20例,本科及以上15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28.41±2.28)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6例;顺产29例,剖宫产14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7例,高中与专科19例,本科及以上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产后检查盆底Ⅰ类与Ⅱ类肌力<Ⅲ级;合并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阴道松弛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产后恶露未排尽;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既往存在子宫肌瘤等盆腔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认知、交流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功能锻炼:锻炼前,护士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生原因、诊疗方式及预期效果等,强调盆底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锻炼时,护士指导患者在吸气时收缩肛门、阴道、括约肌等部位,维持5 s(避免臀部、大腿肌肉收缩及避免腹部吸气),呼气时缓慢放松,持续练习,以15~30 min为1组,每日锻炼2~3组,每周锻炼不少于5 d,持续锻炼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法国Vivalns公司生产的PHENIX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干预:将电极传送装置置入患者阴道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刺激频率,Ⅰ类肌纤维脉宽设置为320~740 μs,频率为8~32 Hz,刺激时间为10~15 min;Ⅱ 类肌纤维脉宽设置为20~320 μs,频率为20~80 Hz,刺激时间为5~10 min;为患者制定 Ⅰ 类、Ⅱ 类肌纤维收缩训练方式,设置多种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模式,训练时间共30 min,每周干预2次,持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1)盆底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使用PHENIX治疗仪测试两组的Ⅰ、Ⅱ类纤维肌电值、总肌电值。(2)生命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使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Committee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综合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PFDI-20量表从肠道、膀胱、盆腔症状3个方面评价,评分范围为0~80分,分值越低表示症状越轻;ICI-Q-SF量表从尿失禁严重程度、性生活、日常生活、情绪、其他泌尿症状5个方面评估,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低表示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
干预前,两组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Ⅰ、Ⅱ 类纤维肌电值及总肌电值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功能比较
2.2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PFDI-20、ICI-Q-SF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PFD的发生与妊娠、分娩、盆腔手术等相关,其中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最为明显,且持续时间长[4]。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会损伤产妇的盆底缔结组织、韧带、肌肉及神经,使盆底肌肉群松弛,支持作用减弱,控便及控尿能力降低,进而导致盆腔脏器脱垂或尿失禁等PFD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5-6]。
盆底功能锻炼通过有意识地锻炼盆底肌肉群,可改善盆底肌力及支持张力,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及肌肉群的协调性,从而改善盆底功能。但盆底功能锻炼受患者依从性、身体耐受性、理解能力等影响,部分患者锻炼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Ⅰ、Ⅱ类纤维肌电值及总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FDI-20、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及电刺激干预能够改善产后PFD患者盆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7],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盆底康复治疗仪借助放置在患者阴道内的电极片将不同频率电刺激传递至盆底肌肉,然后将盆腔肌肉生理变化信息反馈至医护人员,护理人员依据反馈结果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实现恢复盆底功能的目的[8]。盆底康复治疗仪释放的电流可对患者盆腔深层软组织、神经等进行持续刺激,促使盆腔肌群产生自主收缩,唤醒部分受损的神经肌肉,提高盆底神经、肌群的敏感性,恢复盆底肌张力,从而改善盆底功能[9-10]。康复治疗仪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式是将患者盆底肌肉的活动信号转化为视觉信号,方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盆底肌肉状态,然后帮助患者制定符合其实际需求的盆底肌肉训练计划,使患者更加正确的完成盆底功能锻炼,更有利于盆底肌纤维肌电值的提升、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减轻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