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月西湖

2022-10-17张如萍

名家名作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朝云惠州东坡

张如萍

清风执拗地从湖北黄州一路飘到广东惠州,让苏东坡的笔尖一刻不闲地游走,一如他辗转奔波的身心,谁曾想,心中的蛮荒烟瘴之地,恰似一位温柔的村姑,以她不加粉饰、浑然天成的秀美拥抱了他。他摩挲这座城,洒落了一地的诗词,至今被人吟诵。尤其是丰湖的烟月,浸润着远山近水,青山与秀水相依相恋,翠竹与亭阁相生相伴,因为这个湖泊位于城西,风景与苏东坡熟悉的杭州西湖一样美丽,他把丰湖称为西湖,至此,惠州的版图上就有了与杭州西湖重名的湖泊,最懂他的侍妾王朝云,也将一缕香魂驻留在此。

在惠州揽胜,不能不去西湖;在惠州文学圈,几乎没有不写西湖的。

提起西湖,第一个跳入脑海的一定是杭州西湖。第一个闪现出的人物也多会是苏东坡。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一幅水墨画卷一般将杭州西湖的曼妙之美铺展开来,“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几秒钟就在唇边蹦蹦跳跳了。伴随着千年等一回的律动,妇孺皆知的白娘子、许仙断桥相会的凄婉传说,令多少人舞文弄墨,长吁短叹,杭州西湖以不带任何悬念的魅力征服了世界,成为我国目前唯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遗产。

西湖,中国古今可查到叫此名的有36处之多,能排上号的当属杭州、惠州、扬州和颍州的西湖,俗称“四大西湖”。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是欧阳修笔下的 “颍州西湖”秀色;“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是汪沆眼里的扬州西湖模样;苏东坡被贬惠州两年多,留下587篇诗词、书信和文章,描写西湖的有不少,其中“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留下了苏东坡与惠州西湖的深切情缘。

惠州西湖建设始于北宋,当时就有“五湖六桥八景”之说,是继罗浮山后惠州第二个5A级景区。集惠州“四东”——东坡、东江、东纵、东征文化于一体,因苏东坡的到来芳名留香。随着时境变迁,西湖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加入了不少历史文化元素,因地制宜修建了一些亭台楼榭和小桥,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呼应,就有了如今“六湖九桥十八景”之说了。

时光的隧道,浸透千年的烟雨,西湖留下了无数流连的踪影,吸引过无数含情的目光;亘古不变的一轮朗月,皎洁的清辉一直喂养着独具湖光山色的“苎萝西子”,让它享有“中国最大的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之赞誉。

五月的初夏,恰逢母亲节,雨后的惠州城气温柔和,空气清新,飘着香槟酒的气息。我再一次来到西湖,从东门踏进,还是那条走了许多次的大道,葱茏的细叶榕、相思树和凤凰木,以她们沉稳的气场,搭建着一条浓密的绿道,像一个温柔的怀抱,置身其中,有一种舒适,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平湖和丰湖隔堤相望。丰湖上那座并不高大的建筑是惠州宾馆。早在北宋时期由两座小岛组成的一块小小陆地,唤作西新村,岛上的村民经常需要涉水到对面的西山去砍柴种地,非常不便,每当遇到恶劣的天气,溺亡的噩梦会惊扰的村民惶恐不安,直到公元1094年,苏东坡的到来破解了这个难题。他虽有官职,却并无实权,凭借着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人们的爱戴。他积极号召当地乡绅捐款建桥,自己带头捐出了身上最为贵重的一件物品——皇帝赏赐给他的玉犀带,并写信给他在朝廷担任副宰相的弟弟苏辙,让他妻子史氏也捐出了黄金,凑齐费用开始动工,于是就有了“两桥一堤”这项民心工程。站在新西桥中央,看着波澜不惊的湖面,苏东坡的这份家国情怀和他经久不衰的诗词一样,依然散发着炙热的温度,让惠州人民受益至今。

约莫几分钟后,一座《造福》的浮雕再现了苏东坡在惠州的业绩,不远处的地面石板上刻着他《初到惠州》的诗句:“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在被贬谪的悲凉心境下,惠州让他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惠州父老对他有相携出迎的敬仰,这该是多么贴心的缘分呀。

顺着石阶而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泗州塔映入眼帘,在葱茏的树木中高高矗立。它是惠州现存最古老,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迹,在惠州任何一个居高点,鸟瞰全城,它是最具标志性的古建筑。据说目前全国现存的泗洲塔仅有两座,一座在河南南阳的唐河县,一座就在惠州西湖。

泗洲追根溯源是一个地名,指的是安徽泗县,之所以用来作为塔名是因为一个朝代——唐朝。唐朝不仅盛产诗歌,而且盛行佛法,唐僧西天取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都发生在这个朝代。当时,从西域过来了一位得道高僧,他在泗洲建立了普照王寺,弘扬佛法,名声大噪,几十年过后,新继位的皇帝唐中宗李显听闻这位大师佛法高深,就请他到朝廷讲经,不过短短两年这位大师就圆寂了,李显命人将这位大师送回泗洲并建塔供奉,那座塔就被称为泗洲塔。从那以后,各地纷纷效仿,只要建塔,都会取名泗洲塔。

惠州西湖的泗州塔最早建于唐朝末年,但由于年久失修而倒塌,现在这座塔,是公元1618年惠州太守温国奇在原来的旧址上仿照唐朝风格重建,塔高37.7米。汉传佛塔一般都是7层,泗洲塔就是一座外7层里13层楼阁式砖塔,登到塔顶可以欣赏到整个西湖的风光。遗憾的是,为了保存这个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现在的游客只能望塔兴叹,没有登塔观光的机会了。我们围绕塔身转了一圈,在塔前站立仰望,用心去描绘着“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画面:在一个风清月明之夜,东坡凭栏站立,手执一杯客家水酒,以微醺之目远眺明月缓慢升起,任凭湖水泛起微微波澜,这应该正是惠州西湖所释放出的无尽美意。

文化的长度是与历史的绵延紧紧链接的,历史的厚度往往与文化的传承有关。一座古塔保留至今,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反映了历代惠州人民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尊重。

离开泗州塔,沿左手上34个台阶就进入东坡园。一尊伟岸的苏东坡雕像伫立在花红树绿的幽静环境里,不时有小鸟飞越头顶,窜入林中。离雕像不远处有一个四梁的几平米见方的亭子,左右两边有对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故称“六如亭”。六如亭身后是王朝云墓。一个约半米高的圆形石圈,正中留出一个口,口正中又对着一个与现代并二致的墓碑,两边各有同样高的半圆的石圈,向两个对称的括弧,也像两只片刻不离的紧紧守护者墓穴的臂膀。亭边有石碑,上面刻有王朝云的画像,朝云的美丽如苏东坡学生秦观所言“目似晨曦,美若春园”,由于传说触摸朝云像,会美丽如朝云,来来往往的女性游客,都禁不住伸手触摸,无数次的抚摸,朝云像变得黢黑油亮。

王朝云是钱塘人,为杭州西湖名伎,琴棋书画无所不能。12岁开始追随东坡,1094年她随东坡贬居惠州,坚贞相随,患难与共。公元1096年病故,只有34岁,像一只刚刚成熟的苹果,来不及散发芳香,来不及绽放红韵,就陨落在栖禅寺松林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坡园有34个台阶的缘由了。她作为侍妾,整整陪了苏东坡23年。在东坡被贬的日子里,她的爱如琴弦,急促拨弹,灌注一股英气力量,催促东坡焕发精神,不遗余力地治理惠州;柔柔轻抚,扫去东坡心头的阴霾,东坡失去朝云心情极度凄婉,对朝云是满心感谢和不舍,“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亲”;他赞美朝云为天女维摩,在《王朝云墓志铭》这样写道:“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与朝云彼此忠敬若一,说明她不仅敬他、爱他,更懂他、怜他。这种情感,跨越了年龄,超越了身份,至今都令人一叹三赞。

今日,东坡塑像挺立在东坡纪念馆前,傲骨豪气,放眼览尽湖光山色;俯首凝视近在咫尺的六如亭下朝云栖息之地,一像一亭,永恒守望。

两处苏东坡纪念馆,面积不大,但屋顶的建筑级别可不低,古代屋顶是有等级之分的,最高级的是重檐庑殿顶,如故宫太和殿、孔庙。苏东坡因为他的才华和在惠州造福百姓的功绩,深受爱戴,所以1号馆用上了亲王才能使用的第二级重檐歇山顶。1号馆入口楹联:“明月浩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此联系清代光绪年间进士徐琪所题。1号馆内,一张黄州插秧马图,反映了苏东坡将黄州先进的插秧技术传入惠州的景象,插秧马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惠州百姓插秧腰酸背痛的劳累;还有一幅笑容满面、须髯飘逸的老寿星的漫画,仔细分辨,可以看见是“福寿”两字,只是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了,所以也叫福寿字,据说这是中国第一幅漫画。

2号馆主要是和苏东坡有关的字画。我喜欢其中两幅画:一幅“一亭湖月冷梅花”,一幅苏东坡为邓守安作的墨竹长卷,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墨竹清丽高洁的气度都在画中。两个馆之间有一尊苏东坡和王朝云的雕像,东坡坐着抚琴,朝云站立身边,左手玉指轻点右唇,含羞微笑,一幅琴瑟和鸣的画面,不厌其烦地诉说着不老的时光、不变的情缘和那些刻骨铭心的存在。

也许是为了应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苏东坡纪念馆附近种了很多竹子,穿过一条不太长的回廊——修竹廊,就站在九曲桥头。九曲十八弯,弯弯景不同,景随步移,步随景动,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站在任何一弯,能够清晰地看到四周景象,湖光山色,亭台楼榭,鸟岛盘坐,小船悠悠,游人漫步,还有长枪短炮的摄影师旁若无人地将各种风景收纳进那几寸见方的匣子里。

湖面散卧着五座鸟岛,岛上聚集栖息着近万只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等鹭鸟,早晨和傍晚是鹭鸟最多的时候,它们在湖面上空盘旋飞舞,追逐嬉闹在水天之间,景象蔚为壮观。

走出九曲桥,一颗枝叶遒劲的榕树向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微笑着迎接我们,它有着120年生命,褐色的枝干几乎是平直的探向湖水,因为朝着泗州塔的方向,取名古榕拜塔;接着又见到了树龄168年的木棉树,还有都过了百岁的牛蹄豆、秋枫等古树木,好像是一群长寿老人在聚会,不为争奇斗艳,只为一场不知结果的长寿竞赛,棵棵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有的葳蕤,有的挺拔,有的婆娑,那颗临近枇杷桥的乌柏,用通体一片一片鱼鳞状的树皮,讲述着近80年的见闻……

走上偃龙桥,像是踩着水面漂移,难怪也叫贴水桥,桥的尽头,一株火红的凤凰木迎宾招展,像凤凰开屏的大扇子一样,红花娇嫩,绿叶水润,一团一团红红的花朵,恰似孔雀一片一片的羽毛。登上芳华州,一座精致的逍遥堂掩映在绿树丛里,平添几分幽静和洒脱。芳华州周边种有很多的池杉和水杉,这些杉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颜色,到了秋天的时候,将是橙黄一片,是惠州西湖中一道独一无二的秋景,要想领略芳华秋苑的景域,只能相约秋天了。

一个拐弯,我们来到一座拱形小桥——迎仙桥,因为后面有一座元庙观,据说从这座桥到达元庙观,就寓意着迎神接仙,可以心随愿成了。顺着桥边往右看,四大片睡莲粉嫩亮相,铺展在水面,花朵不大,似小家碧玉般娉娉婷婷,随着温度的变化,白天绽放,晚上闭合,暗合人的作息规律,很解风情。突然,我们在睡莲的边上,见到了两只小巧的鸟儿,一会儿挺立水面,一会儿像青蛙一样游在水中,它们名叫鸊鷉鸟,是一种潜鸟,体长不足30厘米,上体黑褐,下体白色,善于游泳和潜水,但是它不擅长飞。大自然造物的奇特让人类总有学不完的知识,解不完的迷惑。

走上岸边,水边一颗粗壮的桃花芯木,紧紧依着岸边,如一位痴情的人,不知疲倦地向湖水诉说衷肠。沿着岸边小道继续前行,一阵阵香味挑战我们的味蕾,香气是从和湖水一路之隔的美食一条街飘出来的,那家黎记大排档是我们招待亲朋的经常光顾之地,经营惠州特色美食有快30年历史。来不及嗅得美味,前方就响起爽爽朗朗的笑声,一群大姐大妈穿着鲜艳的衣裙,在一个手举一束黄色花的大姐指挥下,嬉笑拍照。笑声还在耳边激荡,我们的脚步已经踏进了丰渚园。

丰渚园采用岭南传统建筑风格,融合了惠州民居院落特色和西湖历史文化,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岭南古典式园林。迎门的是一人多高的太湖石,右边就是株假苹婆树,圆乎乎的造型,像极了婆婆挽的发髻,我们在亭廊里穿梭,一会看看锦鲤戏水,一会瞧瞧盆景里怒放的勒杜鹃;走进文昌阁,里面一幅江逢辰孝母图的木刻令我们驻足:江逢辰是晚清惠州最著名的诗人、画家,不仅以名句“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被今人纪念,而且因孝母被后人传颂。他曾出仕,母亲病重后便辞官回家服侍,母丧后哀伤难当,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在墓边草棚里守孝整整三年,形容枯槁。他身体本就不好,终以哀伤过度英年早逝,年仅41岁。文昌阁内,还有很多根雕和奇石,形态各异,在几尺天地展万物风情,为喜爱的游客提供了鉴赏的园地。

一路走来,有点微喘,但是一大片薄薄翠翠的荷叶,让我们倦意顿消。丰渚园旧称荷花亭,可见荷花在园子里的分量。因为还不到荷花怒放的季节,无法体验“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大景象,扑入视野的,是不足巴掌大的小小荷叶,带着七分稚嫩,还有三分羞涩,挨挨挤挤地探出水面,充满着好奇和一种生长的希望,仿佛在细声细语地说:没有今天的铺垫,哪来繁花似锦的一夏荷色?有几片荷叶踮着脚尖,随风摆动,似乎调皮地说着:等着我哈,我很快就长大了。

一日可以感受西湖的万千气象,一日不可读尽这里的风物人情。从东门到达北门,脚下踏的是石板小径,眼里装的水光山色,心里想的是历史故事,能真切感受到空气里的呼吸,湖水里的叹息,塔顶上的身影,榕树下的琴声……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惠州西湖,既有的看,也有的听,不仅四季景不同,就是同一天,白天和夜晚的感受也会大相径庭。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那就来体验“满林烟月到西湖”的景致吧。

猜你喜欢

朝云惠州东坡
奔跑惠州
苏东坡“炼丹”
早春欣见海棠绽
远行的舞者
定风波
苏东坡: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骑车赋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