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链延链巧生金 多业融合效益高

2022-10-17顾士刚江苏省睢宁县委宣传部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睢宁县集镇植保

顾士刚/江苏省睢宁县委宣传部

江苏省睢宁县魏集镇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发展以家庭农场主导的果树种植加工、肉牛养殖、大棚蔬菜、粮食作物种植等“四朵金花”产业,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家庭农场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串起乡村全面振兴金色飘带。

林下套种有“钱”景多业发展巧生金

在魏集镇境内故黄河岸边睢宁县魏集镇果树种植家庭农场里,农场负责人周维刚正一边和工人维护修剪后的梨树、苹果树、枣树,一边观察林下套种的大蒜长势。

“眼下正是果树和蒜苗管护的最佳时期,附近的村民都在基地帮工。”周维杰高兴地说,“这里长期干活的有20人,农忙时有100多人,日工资80~100元。”2019年,长期在外从事建筑的张庄村人周维刚回家创业,在镇政府和村“两委”协调、支持下,投资400多万元,成立了睢宁县魏集镇果树种植家庭农场,流转324省道沿线张庄村、叶场村、马王村、张集村等2000多亩土地,种植梨树、苹果树、枣树等,同时发展林下种植,春季种大蒜,秋季种甘薯。“一亩地种三样作物,相当于有了三亩地的收入。”在基地务工的62岁村民梁帮侠高兴地连竖大拇指,“土地流转了,有了流转金。在基地帮工,有了劳务费,一年下来赚上万元不成问题。”

“种植产业既要长稳远,也得短平快。”周维刚说,发展林下经济是对果树产业有益补充,购置农机、整葺土地和田间道路都要花钱,种植果树是长期投资,每年的工钱都要花费60万~70万元。所以他又投资建了甘薯粉加工厂,延伸农产品产业链。2021年收回投资成本且略有盈余。

科学养殖发“牛”财变废为宝生态好

来到位于陆圩村的徐州鑫牛养殖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牛舍,干净整洁的8个圈舍里,有的牛儿在卧床上安静“休息”,有的牛儿在相约“散步”,个个悠闲自得……50岁的牛倌陆加飞和工人一起忙着喂食准备工作。“2019年,我选择‘养殖+种植’,在镇政府指导帮助下,成立徐州鑫牛养殖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占地24亩的8个牛舍,贷款500多万元,办起养殖场。这一年,每头肉牛销售获利5000元左右。”陆加飞说。

养牛场面临牛粪尿处理的老大难问题,在魏集镇政府政策和技术支持下,陆加飞购置一台干湿分离机,每天定时收集牛粪牛尿,经处理后约有3吨干牛粪送到镇沼气站作为原料,每天有150元收入。在小麦收割季,陆加飞大量收购小麦秸秆作为养牛所需饲料,废弃的秸秆变成“香饽饽”。按现存栏1100头肉牛计算,每年应收购小麦秸秆4000多吨,按4亩1吨计算,麦田秸秆收购面积将达到1.6万多亩。陆加飞说,秸秆作为饲料可以喂牛,牛粪牛尿回归土地增加土壤肥力进行良性循环,既提高了企业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现在合作社年产值2000多万元,我们农村人干牛事、发牛财、做牛人。”正在和其他10多个工友一起忙活的陆加飞高兴地说。

设施种菜规模大全链发展效益高

2019年成立的睢宁县魏集镇欣欣绿野家庭农场流转魏集镇张铺村、徐场村共500亩土地,种植西兰花、大蒜、西甜瓜等。农场主贡辉是一位憨厚的苏北汉子,农场创办之初,还是一个普通的小菜农,之前也是村里的低收入户,如今已成为魏集镇大棚蔬菜的种植大户,规模经营让他尝到甜头。

在蔬菜生产基地里劳作的贡辉说,在品质上,他始终坚持生态种植,县农技人员隔三差五上门指导蔬菜新品种栽培技术,积极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高效栽培、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先进种植技术,不仅保证了蔬菜、瓜果的产品质量,而且取得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最近,睢宁县农业农村局鼓励支持魏集镇欣欣绿野家庭农场按“19万元补9万元”的标准建设小型蔬菜冷库,拉长蔬菜保鲜期,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实行“双线”销售,即线下与蔬菜批发商对接,线上利用魏集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实现生产、加工、贮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欣欣绿野家庭农场的成功运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带动和服务周边30多农户生产发展,也帮扶了本村7个低收入户,实现了农场与农户共赢。”魏集镇农经办主任张州说。“收入比较稳定,年产值300多万元。今后,我会尝试种植更多蔬菜品种,带领更多农户种植大棚蔬菜,将成熟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大家,大家富才是富。”贡辉信心满满地说。

睢宁县魏集镇养牛场

稻麦蹚出“小康路”种收用上“自动化”

种着成片的农田,看着满眼的绿,操作着会飞的植保机……姚亮兴奋并陶醉着,他的种田梦想成为了现实。2012年从事材料加工业的魏集镇戴庄村人姚亮,时年37岁的他突然对种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从村民手里流转50多亩地,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种植业。经过10来年的打拼,姚亮现在已流转戴庄村、陆圩村、王圩村、新工村等4个村的2100亩土地,创办成立现代化的睢宁县魏集镇阿亮家庭农场。

在姚亮农场的农机库中,这些年陆续购置了12台现代化农业机械,从育秧到耕种、施肥、植保,到最后的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让姚亮引以为豪的是新近购买的4架无人植保机,一台植保机,一天8个小时干下来,可以进行农药喷洒、施肥等植保作业300亩。“操作非常简单,又快效果还好,特别是夏天无人机喷洒农药安全。”这些“农机宝贝”虽然个个“身手不凡”,可是价格也不菲,12台设备花费了100多万元。

姚亮的家庭农场麦稻两季每亩净收入约500元,粗略算下来年收入100万左右。姚亮表示: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亩三分地耕几天。现在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植保施肥都用无人机。日常用工20人,日工资80元,农忙时要30多人,工资每天80~300元。不仅村民富了口袋,他自己也转型“职业农民”。

如今,江苏省睢宁县面对“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现实情况,努力打造高质高效的农业大花园、宜居宜业的农村大公园、富裕富足的农民大乐园。魏集镇制定了农业“两区、两线、一园”规划,即:在徐洪河灌区进行3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在庆安灌区建设2万亩优质稻(菜)麦轮作区;在324沿线打造2万亩的古黄河高效林果文旅产业带;在505沿线新建西瓜基地3000亩,打造2万亩设施瓜菜产业带;以王圩为中心打造2万亩循环农业产业园。如今,家庭农场已成为睢宁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猜你喜欢

睢宁县集镇植保
睢宁县构建六个体系 强化支撑能力
睢宁县精准执法步不停 安全发展促双赢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搭建与安全播出探究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