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共同富裕有效机制

2022-10-17刘璐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江苏

刘璐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追求。

江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良好基础

富裕程度较高。江苏农民收入多年位居各省区前列,2021年农民收入26791元,仅次于浙江,位于各省区第二,高出全国7860元。城乡收入差距较小且逐年缩小,2021年江苏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16,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34。农民收入增速也达到了10.7%,位居全国前列,居长三角第一。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200万元,高出全国120万元左右。较高的农民收入和较强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奠定了江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农业科技优势最终转化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坚强动力。江苏农业科研院校较多,农业学科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农业人才数量庞大,农业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全国唯一的农业“硅谷”——南京农创中心。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强劲,拥有部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7个,数量全国第一,占总数的近10%。2020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江苏是较早实施农村改革的省份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等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全国较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40多年来,江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孕育出丰硕的“三农”改革果实。

构建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江苏农村有着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未改善,苏南、苏中、苏北共同富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建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切实筑牢共同富裕底线,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物质富裕是共同富裕的第一要义、基本前提。着力构建农民农村物质富裕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筑牢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系数,打造未来智慧农业的先进生产条件。坚决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制定并持续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同步强化耕地质量改善和保护,持续改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扎实推动绿色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运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动建设“无人机”农场,助力打造未来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有效推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加快融合,大幅提升农业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发展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等千亿级乡村特色产业,逐步实现量增质优。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强镇,布局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推动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强化品牌建设,唱响江苏品牌知名度,凸显品牌价值。稳定扶持各类经营主体。江苏小农户基数大、抗风险能力弱,要注重拓展小农户生产发展空间,实现小农户的增收致富。家庭农场是带领农民致富的中坚力量,开展家庭农场立法,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家庭农场方式,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贯彻实施一法一例,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质发展,有效发挥合作社合作致富的目标效能。

精神富裕是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必要组成,要努力彰显人文之美,打造精神普遍富足的长期繁荣局面。强化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县域覆盖,依托中心组织开展党的理论宣讲、惠民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道德建设,推动道德讲堂建设镇村全覆盖,加大道德模范等推选活动力度。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乡村文化产品供给。鼓励创作一批展现乡村振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推广“马庄经验”,扶持农民进行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创作。实施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培养认定一批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团队和骨干。创新设立“乡风文明志愿岗”等,深入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强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努力丰富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适度发展农耕文化产业,推动农耕文化释放新活力。在全省建立一套地域性强的农耕文化保护目录,传承一批标志性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一批历史性强的乡村遗址、村落和生态景观,建立一批科普性强的农耕体验基地、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建立健全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制度体系。

目前共同富裕的难点依然在乡村,只有着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共荣共享机制,促进乡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努力构建城乡空间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机制。江苏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尤其苏南发达地区,不少地方城乡已经融为一体。但是苏中、苏北地区城乡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乡村资源、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乡村逐渐失去发展活力。要努力改变城乡之间要素不合理流动状况,建立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机制与途径。激活乡村要素,推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和自由交易,赋能乡村发展。努力推动城乡居民权益平等化。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居民身份出现明显区别,主要表现是社会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不均等。努力消除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空间界限,打破城乡空间壁垒,实现城乡居民空间权益和保障的平等化。在经济社会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科学编制好村庄建设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乡村发展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一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让乡镇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努力确立城乡空间治理新秩序。加强空间治理,以构建良好的城乡空间新秩序。务实推进乡村治理,逐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城乡江苏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水韵江苏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水韵江苏
图说江苏制造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