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的《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问题

2022-10-17

蒲松龄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聊斋古典文学聊斋志异

朱 军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就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经典强烈的兴趣,并在实践中进行回归,一个醒目的现象是网络文学与四大名著的结合程度已非常密切。目前,已有研究者注意到网络文学对《红楼梦》等进行的“同人”写作或模仿与学习。笔者注意到,网络文学对《聊斋志异》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作为志怪小说和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显然也是古典文学经典。网络上出现了不少以《聊斋志异》为中心的网络文学作品,但尚未有研究者对这一现象进行关注。为此,笔者拟从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的互动原因、互动现状、相关问题及反思三方面入手,进行简单地讨论,并期待接下来能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一、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互动的原因

《聊斋志异》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直被视作文学经典。同样,它也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学资源,为现当代文学所取用。网络文学兴起二十多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作品,它们对《聊斋志异》或取材、化用、改写或仿写,形成了较为繁盛的互动局面。这既是《聊斋志异》艺术魅力和文学影响的体现,也是网络文学回归古典文学的证明。在笔者看来,网络文学和《聊斋志异》互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回归。在网络文学之前的各个阶段的文学都要处理与古典文学的关系,现代文学时期,古典文学面临的是反叛与继承;新时期文学时期,古典文学面临的则是疏离与回归;到网络文学时期,古典文学则获得了有限的回归。如王瑶所说:“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学习和借鉴外国进步文学中发展成熟起来的,但是它同民族文化传统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现代作家在文化追求和文学实践上都以“现代性”为目的,这是他们与古典文学的关系的前提。首先,为了追求现代性,向外国文学学习,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进行了批判疏离。五四文学初期,如《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经典被周作人列入了“妖怪书类”,相似的还有《封神传》(《封神演义》)《西游记》被列为“迷信的鬼神书类”,《水浒传》被列为“强盗书类”,都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但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深入,五四作家开始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古典文学及其经典作品。其次,五四作家又天然地与古典文学保持着密切联系,正如鲁迅所说,五四文学是“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鲁迅、胡适和闻一多等五四作家,本身就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都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关于《聊斋志异》,胡适就说“蒲松龄虽喜说鬼狐,但他写鬼狐却都是人情世故,于理想主义之中,却带几分写实的性质”,这体现出他们重新肯定古典文学经典的价值和继承古典文学传统的意识。新时期文学延续了现代文学对“现代性”的追求,在全球化浪潮中,新时期作家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极深。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少作家都选择回归古典文学传统,代表性作家有格非和莫言等。格非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明与伟大之处是值得我们终生体味的,这些传统才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小说创作的真正出发点”,而莫言则在《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中继承和化用了古典小说技巧。网络文学自兴起之初就天然地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亲近态度,较早的今何在的《悟空传》、树下野狐的《搜神记》和萧鼎的《诛仙》等都是从《山海经》《道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古典文学经典中获取文学资源的。可以说,古典文学作为一种资源,必然为后世的文学形态所取用,《聊斋志异》作为古典小说的经典,自然也在其中。总之,文学传统对古典文学的回归,是《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发生互动的大背景。

(二)《聊斋志异》的文学传统。在现当代文学史中,《聊斋志异》就以其体裁、题材、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影响着作家们。相较于《阅微草堂笔记》的文人气和精英气,因丰厚的民间文学基础,《聊斋志异》在新文学时期获得了更多关注,且经由作家形成了一条《聊斋志异》的文学传统。如鲁迅就主张“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其《狂人日记》就对《聊斋志异·梦狼》的“食人”主题进行了超越性继承。张爱玲在其散文《天才梦》中说:“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其小说中独特的“鬼话”意境和对女性的塑造,显然有来自《聊斋志异》的基因。新时期文学如孙犁在《关于〈聊斋志异〉》中说:“不知为了什么,总有不少机会能在老乡家的桌面上、窗台上,看到一两本《聊斋》……这是一部奇书,我是百看不厌的。”因此,孙犁的小说也在文体和文风上具有明显的“聊斋风味”。又如莫言早年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深,但自1985年的创作高峰后,他开始在作品中大量融入《聊斋志异》元素。在《我的文学经验》中,莫言说:“因为我想我们的老祖宗既然可以写狐狸变成人,既然可以写蚂蚱、飞鸟、牡丹、菊花都可以变成人,为什么我不可以写这样一个特异功能的小男孩呢?”在总结以自己为代表的新时期作家的创作经验时,莫言又表示:“我们这代作家在写作上曾大量向西方小说学习,反而对我们本国小说的资源学习、借鉴不够。所以,我想用章回体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表现了向中国传统的小说,或者是伟大的小说传统致敬的一种表现。”对《聊斋志异》,莫言说:“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莫言小说中深具奇趣的故事内容、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叙事艺术以及批判与浪漫共通的创作精神,都携带着明显的《聊斋志异》的基因。20世纪90年代,汪曾祺则直接对《聊斋志异》进行改编,创作了《聊斋新义》系列作品,目的是“想做一点实验,改写《聊斋故事》,使他具有现代意识”。孙犁、汪曾祺和莫言等向《聊斋志异》为代表的古典文学经典的回归,体现了新时期小说与古典文学的密切关系。由于《聊斋志异》本身就与古典文学有着密切关联,所以他们又经由《聊斋志异》通向了古典文学,使得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不少小说都具有显著的古典文学色彩。当然,恰如汪曾祺所说,这种回归是使其获得“现代意识”,而不是形式与内容的简单继承。

《聊斋志异》与通俗文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可以视作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结合的滥觞。如张恨水在《写作生涯回忆》中提及:“那时,我桌上有一部残本《聊斋》,是套色木版精印的,批注很多,我在这批注上,懂了许多典故,又懂了许多形容笔法……现在我仔细一想,简直就代表了我所取的文学路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文学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回归的目光投向了《聊斋志异》。

(三)《聊斋志异》影视改编的影响。从传播学和接受学的角度来看,文学经典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和接受的。早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前,《聊斋志异》就已经通过影视媒介获得了传播和接受,一直到近年来,仍有《聊斋志异》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较早的是1922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由《聊斋志异·珊瑚》改编而成的《孝妇羹》;至20世纪90年代,改编自《聊斋志异·聂小倩》的《倩女幽魂》直接带动了《聊斋志异》文化热;到2019年,仍有成龙等人主演的《神探蒲松龄》上映。影视改编使得《聊斋志异》获得了更广的传播,也使得《聊斋志异》文本构建起了更深广的意义空间。同时,影视改编也使得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对《聊斋志异》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接受期待。目前,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群的主体是80后、90后和00后,他们在人生的成长阶段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聊斋志异》影视剧,对影视内容和《聊斋志异》的文本具有一定的了解。对网络文学来说,《聊斋志异》就和著名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一样,自带“流量”,很容易形成以《聊斋志异》为中心的趣缘认同。对网络作家来说,对《聊斋志异》进行改编、化用、模仿等,可以天然吸引一大批读者。相对应的,在《聊斋志异》影视作品影响下成长的受众也会天然被这类作品所吸引。在某种程度上,《聊斋志异》或“聊斋”关键词就是阅读量和订阅量的保证。与影视改编相似的是,网络文学也注重对《聊斋志异》的改编,属于典型的二次创作。在网络文学领域,还存在明显的“同人”创作,其对象通常是《聊斋志异》文本和影视剧中的著名人物形象,常见的有宁采臣和聂小倩等。

(四)网络文艺对《聊斋志异》也十分热衷。常见的网络文艺形式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等,都是互联网新媒介诞生后的主流媒介形式。其中,网络游戏对《聊斋志异》的取用原因与网络文学对《聊斋志异》的取用原因也有相同之处。近20年来,以《聊斋志异》为中心的网络游戏有《倩女幽魂》《新倩女幽魂》《梦幻聊斋》《聊斋搜神记》《聊斋搜灵录》等,这些网络游戏通常化用《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叙事场景和故事情节等,且与影视剧《倩女幽魂》等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类型网络文艺对《聊斋志异》的取用,也带动了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的互动。

(五)《聊斋志异》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独特成就也是网络文学与之互动的重要前提。关于《聊斋志异》的成就,研究者都已经谈得很清楚了,但还需要简单提一下其与网络文学互动的前提。首先,《聊斋志异》延续了古典文学传统,在小说方面,进一步扩充了“传奇”“神异”等的表达范畴,使得《聊斋志异》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看作网络文学取材的资源。其次,《聊斋志异》塑造了一大批不朽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也可以直接为网络文学所取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聂小倩、宁采臣等。第三,《聊斋志异》的许多写作手法和网络文学常用的手法有共通之处。如《聊斋志异》中的时空穿越、进入鬼狐异世界、穿梭于人间地狱、往来于天地等基本情节,都是网络文学经常使用的。

二、《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互动现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现状进行分析:

(一)作品创作情况。在“优书网”(一个收录网络文学作品名称和内容简介并提供读者评论的网站)输入“聊斋”进行检索,目前已发表的小说名带“聊斋”二字的作品有211部。网络小说通常体量较大,以100万字为界限,筛选之后的作品有30部,分别发表在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17K小说网、纵横中文网、创世中文网和飞卢小说网等平台,统计如下:

以“聊斋”检索网络小说统计表

以上统计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10日,检索关键词仅为“聊斋”,且检索范围仅限于小说名,因此属于不完全统计,仅为呈现“同人”创作和“衍生”创作的状况。如果以其他相关关键词为条件,还能检索到如288.33万字的《穿越宁采臣》、303.61万字的《阴冥经》、338.54万字的《拜师四目道长》、509.03万字的《诸天大圣人》、254.01万字的《我的亲戚有点多》、245.41万字的《征战诸天世界》等小说。点击量(阅读量)和推荐量是衡量网络文学受欢迎程度的主要标准,而推荐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小说的读者粘性。以上作品主要集中发表于起点中文网,在起点中文网中,推荐票超过1万的“聊斋”小说一共有12部。其中,推荐票超过10万的有4部,分别是《聊斋之问道长生》(15.49万)、《神笔聊斋》(31.43万)、《聊斋大圣人》(26.18万)、《聊斋剑仙》(13.6万)。此外,《穿越宁采臣》的推荐票为23.5万、《拜师四目道长》的推荐票为18.54万。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对《聊斋志异》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在众多“同人”和“衍生”作品中,也不乏推荐量极高的精品。

(二)和其他文学经典作比较。《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学名著的比较来进行分析。以四大名著为例,以同样的检索规则来统计结果。在“优书网”上,目前以“西游”为关键词命名的小说有665部,以“三国”命名的有1406部,以“水浒”命名的有103部,以“红楼”命名的有471部。从数值上看,与“四大名著”相比较,《聊斋志异》的相关小说数量要远远低于《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相关小说,仅比《水浒传》相关小说多119部。在四大名著中,“同人”或“衍生”类小说创作最多的属《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与两部名著的传播度和接受度呈正相关。《红楼梦》相关小说达到471部,类型多为“同人文”“衍生文”“种田文”“宅斗文”“宫斗文”等,与另外三部名著风格迥异。《水浒传》相关小说虽然在数量上仅有103部,但100万字以上的小说有28部,和《聊斋志异》的30部几乎持平。相较于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相关小说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四大名著是“国民”文学名著,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都有极高的关注度;二是四大名著本身就是完整的长篇小说,它们人物众多、情节连贯且完善,也是衍生创作的理想对象。相较于四大名著,《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从接受度来看,仅有少数名篇和少数艺术形象带有较大的“流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文学对它的衍生。例如,某网络小说作家预备从古典文学名著中找到创作切入口,四大名著的白话文学语言使他能够读懂,而《聊斋志异》的文言文学语言和陌生的故事及艺术形象则可能使他望而却步。当然,这还涉及到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网络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素养高低不齐。不过,从目前网络文学创作的趋势来看,精品化写作、知识化写作是网络文学着力发展的方向。因此,如《聊斋志异》一类立意深远、内容丰富的古典小说经典,还有很深的发掘空间。

(三)相关小说的题材、内容和立意分析。根据前文的表格,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这些小说进行分析。先看它们在所属网站的分类标签,除去无法阅读的6部,其类型和数量为:仙侠13部,悬疑8部,衍生/同人1部,恐怖灵异1部,游戏1部。需要辨析的是,这里的“衍生/同人”是晋江文学城对小说类型的界定,除特殊说明外,本论文所提到的“同人”“衍生”指的是广义的以原著中的人物、情节或故事场景进行的二次创作。根据统计,目前网络文学对《聊斋志异》的衍生创作主要集中于仙侠和悬疑两种类型。“起点中文网”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网络文学网站,其中排名第一的类型是玄幻类,第二是都市类,仙侠类仅列第三。也就是说,《聊斋志异》衍生类网络小说中,缺少玄幻和都市两类主要题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玄幻文学和都市文学与《聊斋志异》的内容和题材存在先天性隔阂。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中需要进行多次转换,如果转换不恰当,就很难实现作品逻辑的自洽,从而被读者视为“毒草”。相对的,《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怪、佛道等内容都与“仙侠”和“悬疑”有着先天的“基因”联系,因此这两个类型的“聊斋”小说数量极高。二是玄幻、都市类型小说往往需要作者在小说中构建“异世界”,这与《聊斋志异》的“本土性”是冲突的。这一点也可以参考四大名著相关的网络文学创作,如“三国”“水浒”和“红楼”小说最常见的类型是历史类、“西游”小说最常见的则是仙侠类,它们也都有明显的“本土性”。当然,起点中文网的玄幻小说也包括“东方玄幻”的细类,但在与《聊斋志异》的亲缘关系上,显然不如以修仙和修真等为核心元素的仙侠类。从这方面来看,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的互动范围还比较狭隘,但这也意味着《聊斋志异》可供网络文学发掘的空间还很大。

再对推荐票超过10万的6部小说的内容进行分析。《聊斋之问道长生》在名称上借鉴了“聊斋”,但在内容却非“同人”,小说借鉴了如“画皮”一类的人鬼交往情节,并借用了“燕赤霞”这一人物,可以看到《聊斋志异》小说和相关影视作品对其的影响。《神笔聊斋》可以视作是《聊斋志异》的“同人”创作,即以《聊斋志异》的某些情节和艺术形象作为衍生,再结合作者设定的世界观进行的二次创作,该小说首先出现的场景即是著名的“兰若”,首先出场的女性人物即为《聊斋志异·锦瑟》中的春燕和锦瑟,且锦瑟成为了该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此外,如婴宁、秋容、辛十四娘等《聊斋志异》中的角色也都在该小说中有所呈现。《聊斋大圣人》是完全基于《聊斋志异》而创作的“同人”小说,几乎“继承”了《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怪内容并进行了典型的网络小说式创新,对意外闯入“聊斋世界”的主人公添加了类似《西游记》中唐玄奘的体质使其成为“金手指”。小说中的郭北县、山魈、聂小倩、宁采臣、画皮、伥鬼、婴宁、华姑、燕赤霞等都表明小说作者对《聊斋志异》原著十分熟悉。《聊斋大圣人》是作者“佛前献花”的第一部网络小说,在起点中文网获得了26.17万的推荐,收藏也超过10万。因《聊斋大圣人》的积累,该作者第二部小说《神秘复苏》的推荐高达264.46万,收藏也超过了50万。《聊斋剑仙》采用了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系统流”写法,并将主角所在世界设定为“聊斋世界”,小说在开篇强调了《聊斋志异·聂小倩》中的“兰若”所在地为金华而非影视剧中的郭北县,随后的故事也以此展开。对聂小倩、燕赤霞、朱孝廉等人物的描写也表明作者对《聊斋志异》原著有所了解。不过在整体上,《聊斋剑仙》中的“聊斋”基因并不多。该书的作者还创作了《穿越宁采臣》和《聊斋之长生》,表现出明显的“聊斋情结”。其中,《穿越宁采臣》是唯一一部直接以《聊斋志异》原著人物为主角创作的人气较高的“同人”文。不过,难逃“白日梦”特点,小说中的宁采臣摇身一变成为了众女环绕的权力化身,不仅修仙成功而且还建立了天庭。在小说中,上古神话人物女娲、《聊斋志异》小说人物聂小倩、历史人物蔡琰都成为了宁采臣的妻子,是名副其实的“魔改”,体现出典型的男频小说的特点。

这些推荐票较高的小说都出自“男频”,在立意上大多随网络小说的主流,开“金手指”,使小说主角成为“超人”而不是“反超人”。从已有的作品来看,它们都无意于在文学、哲学、文化或审美上延续《聊斋志异》的立意或展现出更深更新的意识。因此,《聊斋志异》扮演的只是网络文学写作的切入口,还没有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聊斋志异》与网络小说互动的基本现状。

三、问题与反思

作为一部“孤愤之书”,《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最高峰,它“非徒纪事”,更是“有意作文”,是一部有寄托的小说。在文体上,《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古典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在内容上,《聊斋志异》不仅关注当时社会上的重大问题,提出批判,还描绘了一个充盈着狐鬼精怪的多彩世界;在艺术上,《聊斋志异》也常用到后世网络文学常用的“穿越”等手法,用以寄托情志。《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是网络文学向古典文学回归的大趋势中的一环。因此,如果想对古典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同人”“衍生”创作是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网络文学回归古典文学经典的主要形式。关于这点,结合四大名著的“同人”创作情况即可知晓。如有学者统计,截止2019年12月11日,晋江文学城中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有3010部,其中100万字以上的就有68部。晋江文学城的作者们在十五年内创作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数量远超过去两百多年。在这个大潮中,《聊斋志异》也是网络文学回归古典文学的优先选择对象。受传播影响,《聊斋志异》最著名的篇目是为《聂小倩》,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等角色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因此目前所见《聊斋志异》相关小说大都化用了《聂小倩》或直接借用三位知名角色。《穿越宁采臣》更是直接将主角设定为宁采臣,这与四大名著“同人”小说的写法是相同的。但和长篇小说比起来,《聊斋志异》作为短篇小说集,其中各篇的体量都较小,人物数量较少、情节也相对短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次创作的空间。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绵长,可供二次创作的空间巨大。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已有的《聊斋志异》网络小说大多只是借用数个《聊斋志异》的经典人物、场景或情节,使其带上“聊斋”元素,而小说的主体仍然需要作者进行想象、虚构和加工——相较于四大名著的“同人”小说创作,这增加了创作难度。如前文所分析的《穿越宁采臣》,不仅添加了女娲、蔡琰等女性角色,还添加了张良、诸葛亮、赵云、吕布等角色,将其视作“大乱炖”或《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同人”小说似乎也无不可。

其次,目前《聊斋志异》相关的网络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待提高。例如以“聊斋”检索晋江文学城,显示一共有504篇“聊斋”小说,但仅有《我在聊斋做美食》一部在100万字以上,50-99万字的小说仅有12部。在质量上,《聊斋志异》相关小说尚未展现出“经典化”或“精品化”潜质。实际上,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就出现了如《悟空传》一类延续了《大话西游》的解构精神对《西游记》进行重构的作品。《悟空传》所塑造的“失败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对《西游记》之孙悟空形象有意义的重构,具有“经典化”品格。《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有很多可供网络文学取用的地方。但仅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对《聊斋志异》的立意的继承或解构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甚至放弃了《聊斋志异》所承担的讽刺与批判的责任。就这一点来说,当然不能苛责那些借助《聊斋志异》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作家。实际上,即便在纯文学领域,新时期作家们的小说都“没有形成对古典文学的深层自觉和大的创作潮流”。部分作家和作品对古典文学经典的回归,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自觉,但更多时候,古典文学往往更多地只是承担“素材库”或“调色盘”的功能,即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取用往往是为了实现其风格化目的而非深层自觉。所以《聊斋志异》在网络文学中扮演的就是一个提供狐鬼情节、人物原型的素材库。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聊斋大圣人》中看到部分网络作家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体现出一定的“知识性”。在立意上,《聊斋大圣人》也强调“心怀善念”而摒弃“心怀恶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读者反馈来看,《聊斋大圣人》的主角是“圣人但不圣母”,也符合作者对善恶的界定。但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结合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互动质量的提升有赖于作家和读者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想要创作出高质量的《聊斋志异》相关小说,就必须对《聊斋志异》十分熟悉,但同时又必须基于整体的古典文学来对《聊斋志异》和相关内容进行观照和学习。如《幸好我还是贵公子》的作者为了以科举为切入点写好《红楼梦》“同人”小说,专门查阅了《武林旧事》《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资料,对知识素养的态度不可谓不认真。但即便如此,其关于李白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的说法还是遭到了读者的强烈批评。又如《后宫·甄嬛传》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度学习和继承,同时又对古典诗词语言和意境进行了灵活转换,这揭示了古典文学经典与网络文学结合更深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换句话说,作家素养的提高不仅要在“形”,更要在“神”。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是互动性文学、商业性文学,读者对《聊斋志异》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就几乎决定了作者对《聊斋志异》的二次创作能否进行下去。从已有的作品来看,不少“聊斋”小说之所以阅读量不高、推荐票极少,原因就在于读者的“挑剔”。反之,如《聊斋大圣人》能获得极高推荐的原因也正是经受住了读者在这方面的“挑剔”。随着作家和读者素养的提高,《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质量也将得到提升,因为那些低质量的互动作品终将被淘汰。

结语

作为文学经典,《聊斋志异》在网络时代的存在方式包括:第一、《聊斋志异》原著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保存和传播;第二、在继承现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在鲁迅、汪曾祺、莫言等作家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纯文学作家所继承和改造;第三、在影视剧、电子游戏和其他文本媒介中被取用;第四、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传播、继承、改造。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回归将更加深入。同时,网络文学还将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在客观上,《聊斋志异》和网络文学的结合也将更加紧密,如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缺乏相应的网络文学精品或经典,对《聊斋志异》和网络文学都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们期待网络文学与《聊斋志异》的结合走向更加精深的层面。

猜你喜欢

聊斋古典文学聊斋志异
更正说明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读破聊斋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