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22-10-16曹娜娜苗婧王爱芳李春玲
曹娜娜 苗婧 王爱芳 李春玲△
(1.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急诊科,陕西 榆林 719000;2.陕西省榆林友芳医院护理部,陕西 榆林 719000;3.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心血管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急诊外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其具备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病种复杂且繁多、抢救与管理任务最重等特点,属于医疗安全的高风险科室。近些年,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既往常规护理在院内转院中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急诊护士在处理特定疾病时的经验较少,加上转运期间可能出现较多突发事件,从而提升院内转运的风险[1-5]。随后临床经过研究分析,提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更好,其中选择患者疾病相关医护人员共同构成护理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方式共同为患者服务,从而保障院内转运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保障[6]。因此本文展开实验,依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外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纳入的120例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外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纳入的120例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其中60例接受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为研究组,另60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6.48±1.24)岁,四肢外伤26例,脑外伤21例,复合性外伤13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6.71±1.19)岁,四肢外伤25例,脑外伤20例,复合性外伤15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7]。
1.2方法 研究组:提供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1)创建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邀请神经内外科、普外科、重症科、呼吸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急诊科等参与其中,并由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并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出院内转运的流程,提前准备转运期间需要的特殊仪器设备等。(2)首先由临床医师完成转运医嘱,并由护士长进行分工,其中管床护士快速对患者转运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预警分级,而医护人员主动与家属沟通,详细讲解转运的目的、风险、配合方式与注意事项等。协调护士通知接收科室,并检查转运路线是否合理、通畅,与电梯值班员进行联系,提前准备并清点转运工作设备。而专科护士与管床护士则依照患者具体病情开展静脉通道、插管等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最后接收科应提前了解患者情况,提前准备治疗相关药物或者仪器等。(3)转运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改变,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转运,若夜间转运时,可在平车周边贴上反光警示条,由协调护士进行转运疏导,利用对讲机联合电梯员就位。(4)将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后,尽快与其科室内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并在转接单上签字。而管床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回访,整理并总结本次转运期间遭遇的突发事件。专科护士则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尽可能满足合理要求。(5)转运结束后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针对转运中各环节进行分析,并总结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由急诊科护士与接收科联系,并简述患者情况以及转入后需要进行的治疗与护理,随后由责任医师、护士利用平车将患者转运至接收科,转运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院内转运成功率 研究组院内转运成功率96.67%高出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院内转运成功率[n(%)]
2.2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 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n(%)]
2.3对比两组院内转运时长及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转运时长短于对照组,且对沟通服务、操作能力、途中护理的满意度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院内转运时长及患者满意度
3 讨 论
院内转运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将患者从一个科室运送至另一科室,而多发性损伤的危重患者的伤势较为严重,且病情变化速度极快,通常在急诊外科进行初步抢救后,需要转运至相关科室执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但此时患者的病情尚未确定,随时可能出现无法预测的进展,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8-9]。因此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成为急诊外科风险较高的工作。临床经分析发现,转运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因素包含工作流程较为混乱、转运的医护人员经验不足、转运设备或者仪器准备不充分、转运期间受到交通或者环境等突发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成为急诊外科待解决的难题[10]。
本文研究结果中看到:研究组院内转运成功率96.67%高出对照组81.67%。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23.33%。研究组转运时长短于对照组,且对沟通服务、操作能力、途中护理的满意度均高出对照组,提示研究组转运成功率更高,且防止转运期间护理缺陷的产生,缩短转运时长,提升患者满意度。由于多发性损伤为重患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加上既往护理的经验,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多学科团队医学模式作为原则,邀请神经内外科、普外科、重症科、呼吸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急诊科等参与其中,对患者进行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护理、转运后回访等步骤,最终达到多学科协作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运用于急诊外科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转运的成功率,并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同时缩短院内转运时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