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影响分析

2022-10-16靳亮亮纪爱萍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围术层级脑出血

靳亮亮 纪爱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急诊科,陕西 铜川 727031;2.陕西省澄城县医院门诊护理,陕西 澄城 715200)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是指高血压患者因血压上升导致颅内小动脉破裂而出现的脑实质出血,是临床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1]。大部分属于不可变因素,而术后血压控制则为可控因素。HCH患者术后血压管理与围术期护理质量高度相关[2-5]。本方案采用层级护理模式对HCH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以期提高其血压控制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提升患者手术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5.81±8.25)岁,均行颅内减压术。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72±8.23)岁,均行颅内减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于经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明确为脑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减压术治疗:(2)患者或者家属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医护人员相关指令及医嘱,具备遵医遵护客观条件,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同时实施其它脑血管病变手术者:(2)术后12 h内死亡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及围术期护理工作、术后给予止血药物、营养神经、镇镇痛、监控血压收缩压130~150 mmHg范围,舒张压80~100 mmHg范围,脱水对症等处理,有呼吸道梗阻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术期层级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出血征象即行CT检查,明确是否发生再出血。(1)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术前与家属沟通,使其了解手术安排,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所需准备工作,术后需家属配合事宜。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由ICU护士遵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措施,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ICU护士实行三班倒制度,护士交班时交待患者护理进度、后续护理内容、治疗内容等。(2)观察组层级护理模式护理:患者实施层级护理,患者入组后,主治医师和护理部主任召集资深神经外科护士、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评估,针对患者存在的可能增加术后再出血风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等,参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对护理分级规则,评定患者围术期护理等级(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安排与评级相篇匹配等级的护士进行护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内容,明确各项生命体征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监测结果需报告的范围等,加强患者既有术后再出血风险因素的监控,尤其是加强对患者术后血压的管控,加强血压检测频次,及时根据患者血压变化予以护理对策进行减压,尽量缩小血压变化幅度。护士加强对患者出血征象的观察如:患者神志、瞳孔、颅内压等,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或者颅内压骤然升高或者瞳孔增大等,应立即报告行CT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再次脑出血。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 h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舒张压、收缩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最高血压值及血压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 h 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mmHg)

2.2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内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再出血率比较

2.3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3 讨 论

脑出血后患者神经细胞发生较为严重的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对神经系统功能造成较大破坏。同时颅内出血后机体自身凝血系统发挥作用形成血栓,血栓周围血液聚集而形成血肿。血肿压迫脑神经,阻断脑循环,进一步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6]。脑细胞缺血缺氧超过一定时间导致细胞坏死,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可逆损伤,造成多系统功能发生障碍,因此脑出血患者具有非常高的残疾风险,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7]。手术是解除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尽快恢复脑微循环,缓解神经细胞损伤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目前现有临床研究显示,术后血压控制质量是导致术后再出血最为主要的可变因素[8-9]。脑出血手术虽然暂时解除了患者颅内血肿,恢复了患者内循环,但出血部位的小血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再次出血的风险很高,尤其是颅内压里再次骤然剧烈变化。因此如何使患者术后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是脑出血手术患者再出血最为主要的护理要点[10]。

本方案采用层级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ICU护理,层级护理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血压变化幅度、舒张压和收缩压最高值,使患者术后短期血压控制在较为稳定的范围,降低了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层级护理是一卫生部退出的一种护理管理制度,其通过对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分级,将经验丰富、资历较高、专业水准较高的专科护士分为特级护士,匹配临床病情危重、生活自理和能力差的患者;以此类推,不同级别护士匹配不同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达到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患者,其由于出血量、出血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生理状况等不同,其风险程度差异较大。

综上,层级护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危险性,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降低患者风险,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围术层级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