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子宫微循环及再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2022-10-16杨玲玲宋爱英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术式肌瘤腹腔镜

杨玲玲 宋爱英

(1.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陕西 安塞 717400;2.延安市安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陕西 延安 717400)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患病者在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但机体激素水平的影响,肌瘤的体积会不断增大,逐渐压迫盆腔组织,引发子宫异常出现等不良反应,严重甚至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1]。伴随微创理念在临床的深入,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运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日益提高,该手术方式不仅可以为主刀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还可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保障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2-4]。本研究为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子宫微循环及再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子8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总共8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5]。依据不同术式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年龄依次是26~50岁、24~49岁,均值依次是(38.12±5.14)岁、(38.20±5.05)岁;肌瘤直径依次是4.2~7.6 cm、4.0~7.8 cm,均值依次是(5.22±0.45)cm、(5.25±0.40)cm;单发、多发比例依次是20:18、22:20。两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对分析。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完善各项检查工作,排除有关手术禁忌症。观察组于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术中采用膀胱截石卧位,予以全麻,人工建立起CO2气腹,并控制气腹压在13 mmHg,依次在患者的左上腹部、右下腹部以及肚脐上缘进行穿刺操作,并将腹腔镜与器械置入,在必要情况下朝肌壁与肿瘤交界位置注射10U缩宫素,通过电凝钩在子宫肌瘤突出位置将表面的浆膜层纵行切开,并沿着假包膜进行子宫肌瘤剥离,后经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放入碎瘤器逐步将标本取出。对照组行开腹术式,术中选择仰卧体位,予以腰硬联合麻醉,于患者下腹部的中间位置做一个纵向切口,在子宫肌瘤突出位置切开肌层,后仔细将子宫肌瘤剔除,经可吸收线对切口开展逐层缝合后关腹。两组剔除子宫肌瘤后均计数并称重,术后予以适量抗生素静滴,以防创面出现感染。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为:(1)记录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对比2组间的差异。(2)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月采用微循环观察仪检测血流灌注及毛细血管管径。(3)观察患者术后再妊娠情况,包括再妊娠时间、妊娠成功率、足月产、早产及流产人数。(4)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2 结 果

2.1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2.2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微循环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在血流灌注及毛细血管管径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流灌注及毛细血管管径均上升,其中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微循环指标比较

2.3对比两组再妊娠结局 研究组再次妊娠时间短于对照组,成功妊娠、足月产人数高于对照组,流产及早产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再妊娠结局[n(%)]

2.4两组复发率相比结果 观察组4例出现复发,占比9.52%(4/42);对照组3例出现复发,占比7.89%(3/38)。两组复发率无差异(χ2=0.005,P=0.946)。

3 讨 论

子宫肌瘤,临床又称其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良性肿瘤。温丽娜等人[6]在其所撰文献中表示,子宫肌瘤发生率占据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的52%,并且仍旧呈现逐年升高趋向。30~50岁女性是子宫肌瘤高危人群,患病风险最高达30%。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所致[7];而至于更深层次的病理分析,不同学者提出不同观点;但多数学者认为[8],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和患者自身细胞突变、性激素作用及局部生长因子影响有关。患本病者,临床表现为盆腔压迫、子宫异常出血等,情节严重下甚至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9]。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临床可采取手术方式中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但有关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10]。

随着晚育和二胎女性增多,再加上较多患者渴望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开始被普及到子宫肌瘤治疗中,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经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考虑原因是和开腹术式相比,腹腔镜术式于术中能获取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切口更小,创伤更低,有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减轻对子宫及附近组织的损伤,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出现,促进其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两组血流灌注及毛细血管管径均上升,其中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说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宫颈微循环影响较小,术后恢复更快。此外,本研究通过随访发现,研究组再次妊娠时间短于对照组,成功妊娠、足月产人数高于对照组,流产及早产人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复发率无差异。提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开腹相似的根治效果,同时对子宫内膜损伤较小,改善其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后续再次妊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发挥一定治疗优势,不仅可以改善子宫微循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且不会影响患者再次妊娠,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术式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袖状胃加,我们该如何合理选择?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