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2-10-16费国策梁英林许立新张勇鹏刘岗高军红张博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侧椎弓球囊

费国策 梁英林 许立新 张勇鹏 刘岗 高军红 张博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骨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基础上的一种强化术式,在治疗时通常采用经椎弓根穿刺的入路方式,具体可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经研究表明,单侧入路PKP相较于双侧而言可以在保障相同复位效果的基础上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受椎弓根局部解剖特点的影响,单侧穿刺难以达到椎体的中心位置,存在骨水泥分布不均的风险,容易诱发椎体再骨折[1-3]。对此有学者提出采用椎弓根外入路方式,以此弥补单侧穿刺入路的不足,确保骨水泥可以达到双侧弥散的目的[4]。但迄今为止,该入路方式多适用于PVP治疗,在PKP中应用较少,临床对于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始终存在争议[5]。对此,本研究对2019年1月~12月10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腰椎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OVCF患者展开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6-7]。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1组(n=50)和观察2组(n=50),两组资料经比较提示有分组比较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观察1组: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取俯卧位,在C臂机引导下确定患者伤椎情况和双侧椎弓根具体位置,分别在椎弓根投影的外上缘,即左侧10点钟方向、右侧2点钟方向进行穿刺,穿刺深度直达椎体中前1/3处;穿刺成功后退出内芯、置入导针,沿导针依次置入套管,沿顺时针方向精细钻至椎体前缘,随后取出导针。将带显影剂的压力扩张球囊放置在椎体的前3/4部位,确定无误后扩张球囊,扩张压力控制在1379Kpa以下,待球囊扩张至终板时停止,随后取出球囊,注入事先调配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骨水泥;待骨水泥硬化后缝合切口。患者术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2)观察2组: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手术治疗前先在正位的情况下利用C臂机对椎体中心点及一侧椎弓根投影外上缘进行定位,二者连续并延长在患者皮肤上做好标记;同时给予三维CT检查测出旁开正中线适当距离与标记线交界点,依次作为穿刺点,给予常规铺巾消毒,同样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取俯卧位。手术过程中采用18G穿刺针穿刺,沿标记线走向外展30°~35°进针,进针深度以针尖在椎间孔下1/3区域滑过目标椎体上关节突,抵住骨性结构;经C臂机检查确定针尖正位透视在椎弓根投影的上外侧缘,侧面透视在椎弓根上缘-椎体后上缘移行处,将该位置作为骨性进针点。撤出针芯,放置套管逐步扩张并低于骨性进针点,随后建立穿刺通道,更换内芯后继续进入1 cm的深度,确保延长线可达到穿刺靶点。之后球囊膨胀、骨水泥灌注等操作与对照组一致。患者术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术中观察指标,具体包括穿刺透视次数、骨水泥强化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时长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2组穿刺透视次数、骨水泥强化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观察1组,手术时长短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2.2两组影像学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手术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随访6个月后Cobb角明显小于观察1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影像学指标变化比较

2.3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观察1组50例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发生骨水泥渗漏者13例、发生率26%;观察2组50例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发生骨水泥渗漏者4例、发生率8%;观察2组发生率低于观察1组(χ2=0.017,P=0.017)。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PKP作为一种成熟的椎体强化技术现已在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虽然可以恢复良好椎体高度,保障骨水泥的双侧弥散效果,但其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引起神经根及脊髓损伤、节段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特别是针对存在椎弓根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患者,经椎弓根穿刺的难度更高[8-10]。因此能否寻找一条新的穿刺路径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发现,行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的观察2组穿刺透视次数、骨水泥强化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观察1组,手术时长短于观察1组,由此表明,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可以有效缩短OVCF患者的手术时长,减少其放射暴露。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将椎体骨皮质作为第一骨性入点,可以有效减少穿刺针在椎弓根内被反复透视调整的次数,加之单侧进行球囊膨胀和骨水泥灌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操作步骤,节省患者的手术时间。此外,骨水泥渗漏作为PKP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椎体生物力学的平衡,更会因骨水泥的分布不均而增加椎体再骨折的风险。经本研究发现,观察2组随访期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8%明显低于观察1组26%。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的骨水泥注射靶点更靠近椎体中心区域,与骨折裂隙和椎体侧壁上的静脉孔距离较远,使得水泥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逐渐削弱,从而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2组随访6个月后Cobb角明显小于观察1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观察1组,由此可见,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

综上所述,经椎体后上缘入路PKP治疗OVCF患者不仅可以并保证良好的椎体复位效果,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暴露,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双侧椎弓球囊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