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arbecue 手法治疗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22-10-16马小琦
马小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为临床中最常遇见的眩晕疾病,是因耳石脱落游离于半规管或粘附于壶腹嵴所致,又称耳石症。如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则其治愈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1]。根据耳石所处半规管的位置分为水平、前、后半规管耳石症,其中后管发病者较多见,约占一半以上,水平管其次,前管发病则相对少见。水平半规管BPPV 按照眼震类型不同可分为向地型与离地型两种,治疗手法有所不同[2]。其中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在治疗时须先使粘附于壶腹嵴的耳石脱落,变为游离的管石,方可复位成功,其治疗难度明显高于向地眼震型[3]。针对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患者,本院近年采用改良Barbecue 手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5 月~2020 年12 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15 年Bárány 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4]:①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直立变为卧位或仰卧位翻身时均可诱发;②仰卧位滚转试验可诱发潜伏期短暂或无潜伏期的位置性眼震,头部转向任何一侧时均可出现水平离地性眼震,发作持续时间>1 min;③不归因于其他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29 例;年龄23~47 岁,平均年龄(37.2±3.2)岁;病程1~17 d,平均病程(8.9±3.5)d。对照组:男10 例,女30 例;年龄22~46 岁,平均年龄(37.3±3.3)岁;病程1~18 d,平均病程(9.0±3.6)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 实施改良Barbecue 手法治疗。患者由仰卧位向患侧翻身,待眼震消失后头继续向患侧转45°,并予乳突震荡30 s,随后向健侧转头45°,停留30 s 后回到仰卧位,若此时出现向健侧方向的水平眼震则提示耳石已位于水平半规管的后臂,再按向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给予Barbecue 手法治疗。
1.2.2对照组 实施甩头结合Barbecue 手法治疗。患者先实施甩头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30°,以3 Hz 的频率连续甩头15 s,随后行滚转试验观察患者眼震变化,若转为向地眼震则按Barbecue 手法治疗,如仍为离地眼震则嘱患者休息30 min 后再重复上述甩头手法。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3 d 后和治疗1 周后)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治疗1 周后前庭症状指数和计时平衡试验时长,治疗效果。①通过DHI 评分对患者躯体状况、心理情绪、整体功能3 个维度进行眩晕整体情况评定,总分100 分,分值>30 分提示存在眩晕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②前庭症状指数:包括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平衡、视觉敏感6 种症状,每种症状0 分提示正常,10 分为最严重,总分0~60 分。③计时平衡试验:以受试者睁眼、闭眼过程中单足站立保持平衡的时长为准。④治疗效果以中华医学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版为标准,分为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改善(症状减轻但未消失)和无效(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3 个等级。总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1 周后,观察组DH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治疗1 周后前庭症状指数和计时平衡试验时长比较 治疗1 周后,观察组前庭症状指数低于对照组,计时平衡试验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1 周后前庭症状指数和计时平衡试验时长比较()
表3 两组治疗1 周后前庭症状指数和计时平衡试验时长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BPPV 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多数患者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获得痊愈,针对不同类型的BPPV 须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5,6]。虽然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属于相对少见的类型,但治疗难度显著大于向地眼震型患者[7]。目前多数医院针对离地眼震型患者治疗效果远不如向地眼震型患者,本研究使用改良Barbecue 手法进行复位,相对于甩头结合Barbecue 手法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HI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3 d、1 周后,观察组DH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实施改良Barbecue 手法进行复位,能有效改善DHI 评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另外比较两组治疗1 周后前庭症状指数和计时平衡试验时长发现,治疗1 周后,观察组前庭症状指数低于对照组,计时平衡试验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实施改良Barbecue 手法进行复位,可有效提高患者前庭平衡能力。最后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针对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实施改良Barbecue 手法进行复位,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以往研究已经证实,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主要是因壶腹嵴帽部位附着耳石所致[8,9]。通过滚转试验时所出现的眼震强度能明确病变侧别,离地眼震型诱发较弱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10]。改良Barbecue 手法通过患者最大限度的向患侧转头,并加以乳突震荡,从而促使粘附于壶腹嵴半规管侧的耳石脱落,再向健侧转头使耳石归位至椭圆囊中[11,12]。本研究实施的改良Barbecue 手法其操作相对简单,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度高,具有较高成功率,避免了甩头手法所致的患者不适尤其是恶心呕吐的发生。
综上所述,离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BPPV 患者行改良Barbecue 手法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头晕症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