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燃气机组发电机集电环烧损事故分析
2022-10-15崔鹏,陈帅
崔 鹏,陈 帅
(1.华能河南中原燃气发电有限公司,河南 驻马店 463000;2.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100)
在发电厂中,发电机集电环是励磁电流汇聚的关键设备,和燃煤机组不同的是,燃气机组出于结构设计和用地的限制,机组布置以单轴布置居多,其集电环处于发电机和汽轮机之间,是机组大轴系的中心,因此其受轴系的影响也较大[1]。本文介绍了某燃机电厂一起发电机集电环烧损事故,详细阐述了检查过程和分析思路,重点分析了轴系振动对集电环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设备概况
某燃机电厂采用西门子V94.3A型燃气轮机,发电机型号THDF 108/53,汽轮机型号TCF-1,出口电压21 kV,额定功率390 MW,主接线采用扩大型单元接线。机组采用燃机-发电机-汽轮机单轴布置,轴系由燃气轮机转子、发电机转子、汽轮机高压转子、中低压转子以及8个支持轴承组成,燃气轮机和发电机采用双支撑结构,汽轮机采用三支撑结构,汽轮机和发电机转子之间采用SSS离合器连接。机组轴系如图1所示。
机组自西向东布置依次为汽轮机中低压缸、高压缸、SSS离合器、集电环、发电机、中间轴、燃气轮机,轴承排列为L8、L7、L6、L5、L4、L3、L2、L1,转子排列为汽轮机中低压转子、高压转子、集电环短轴、发电机转子、燃机和发电机中间轴、燃气轮机转子,SSS离合器两侧轴承为L6、L5,将整个轴系分为2段,集电环处于轴承L5、L4之间。
励磁系统采用他励可控硅微机静态励磁,满载励磁电压388 V,满载励磁电流3422 A,励磁集电环正负极各配置摩根NCC634型碳刷36支。
2 事故经过
某日,2号机组调峰运行中,共发电机有功功率380 MW,无功功率50 Mvar,发电机氢压0.49 MPa,机组AGC控制方式,励磁系统自动调节模式,励磁电流1644 A ,励磁电压236 V。机组运行工况稳定,无重大操作。13:25左右,巡检人员发现2号发电机集电环小室下方有火星,随即报告运行值长,运行值长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就地检查,检查中发电机集电环出现环火,检修人员遂通知运行人员降低机组负荷,在机组紧急降负荷过程中,集电环小室刷架(材质为绝缘板)过热冒出黑烟,同时环火造成进线电缆绝缘层老化,造成转子回路一点接地,13:32,2号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动作,机组停机。
机组停机后,检修人员迅速打开励磁滑环小室,使用灭火器对励磁刷架进行灭火,同时降低发电机氢压。灭火后,对发电机励磁刷架、碳刷及滑环短轴进行检查,发现集电环正极侧的刷架烧损,其中靠近发电机侧,编号为2、3的2组碳刷受损最为严重(见图2),2-4、2-5、3-4、3-5等4支碳刷刷架熔损,刷握掉落至地面,同时集电环正极表面被熔化的碳粉、刷架覆盖成黑色。集电环负极除刷握颜色变深外无其他受损现象。
从现场检查中可以确认刷架正极已经损坏,集电环正极表面附着有熔化的碳粉,很难清除,且对应编号为2、3的2组碳刷位置的集电环表面有明显凹痕,集电环轴无明显损害迹象。经电厂综合评估,决定更换刷架和正极集电环,由于集电环生产周期较长,后紧急从同类型电厂借到1根集电环短轴和刷架,更换完成后,机组于6日后恢复备用。
3 原因分析
发电机集电环主要包括励磁刷架、碳刷及滑环短轴等几部分,碳刷与集电环接触电阻大、集电环通风不良、轴系振动大、设计和制造缺陷都可能引起碳刷打火[2]。事故发生后,电厂对当时使用的摩根NCC634型碳刷、刷握、集电环滤网进行了检查,基本可以排除碳刷质量不良、刷握压紧弹簧弹力不足、通风滤网堵塞、通风不畅等原因。由于电厂集电环处于机组轴系的中心,受轴系两侧影响,考虑到当时2号发电机的轴振值一直保持在100 μm左右,超过了83 μm的报警值,因此考虑轴系振动对集电环的影响。
一方面滑环固定在发电机转子轴上,碳刷安装在刷架上,碳刷靠压紧弹簧的压力贴在滑环上,轴系振动大可以造成碳刷压紧弹簧压力降低;另一方面,发电机3000 r/min同步转速时,其运行时的振动频率即使是半倍频,碳刷在刷握中的跳动频率也是无法跟踪上的,所以轴系振动大时,碳刷就像浮在滑环表面,造成二者接触不良,振动越大,对接触电阻的影响越大。机组运行时轴系振动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前72 h,机组运行时,机组轴振一直在100 μm左右,L4轴瓦瓦振达到了200 μm左右,已显著超过了正常运行范围。从运行曲线中,有理由判断长期的机组轴振超标导致L4轴瓦瓦振严重超标,加之SSS离合器的频繁动作,最终导致应力传至集电环正负极,造成正极部分碳刷和滑环接触不良,另一部分碳刷承担的电流变大,造成局部过热,最终造成环火。
从全国同类型机组看,郑州燃机、厦门燃机和萧山燃机都曾发生过集电环烧损情况,烧损部位都是集电环正极,并且靠近发电机侧的部位,可见该型集电环可能在设计和制造上就存在缺陷[3],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a.刷架布局设计和安装方式不合理。由于汽轮机、发电机、燃机同轴布置,滑环轴内需要穿过汽机联轴器,滑环直径不得不加大,常规火电厂滑环轴直径一般为350 mm,单轴燃机为500 mm,这就导致滑环线速度变高,更容易使碳刷发热打火。同时这种刷架设计,碳刷被绝缘板封闭在刷架内,观察不到碳刷和滑环结合面的情况,无法发现早期碳刷的打火,只有等范围扩大时才能发现。
b.碳刷电流密度过大。该电厂发电机额定励磁电流3422 A,平均每只碳刷分摊电流95.1 A,NCC634型碳刷通过电流一般不要超过100 A,加上碳刷负温度系数导电特效影响,导致机组高负荷时,碳刷分担电流大,当部分碳刷接触不良时,其他碳刷有可能因为过流导致超温。
c.刷握压簧设计不合理。刷握压簧采用非恒压弹簧,在碳刷磨短过程中碳刷压力变化较小,造成电刷与滑环接触不稳定,接触压降增大,碳刷过热,同时由于碳刷批次不同,造成刷握压簧压力不均匀,致使各电刷电流分布不均。
d.刷架和刷握制造工艺粗糙。刷握和刷架上的刷盒采用卡式固定,二者之间无紧固装置,仅靠接触导电,所以对其接触面的加工工艺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生产的刷握和刷架的加工工艺较差,运行中存在碳刷卡涩可能,加剧了电刷电流的不均匀及电刷发热。
4 暴露问题及改进措施
a.设计和制造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刷架和刷握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工艺粗糙,运行中存在卡涩可能;刷握压簧采用非恒压弹簧,碳刷设计电流密度偏大;刷架安装和固定方式不合理等方面。后期一方面与厂家商讨刷架、刷握改进方案,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增加在线监测措施,在集电环罩壳内和进出风道处安装温度测点,送至DCS进行温度监视,增加发电机滑环温度高报警信号(转子温度大于90 ℃),保证运行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信号,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b.机组轴系振动超标,该电厂2号机组轴系振动超标问题已存在多时,主要由高压缸引起,在轴系振动超标未得到彻底解决前,需要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当振动有持续增大趋势时,及时调整顶轴油压将振动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建立轴系振动、发电机L4、L5轴承振动、滑环温度的复合评估体系[4],当三者都超过一定值时,应果断降低机组负荷。
c.设备维护巡查不到位,电厂人员日常维护质量不高、巡检频次不够,未能有效监测集电环表面及刷握的温度变化情况,导致设备异常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应加强对电刷及滑环的日常维护巡查,每班次对电刷及滑环进行检查,用红外热成像仪监测碳刷(刷握)、刷辫及滑环的表面温度,测量碳刷长度,并作好分析记录;每周对电刷接触、磨损、弹簧压力及电刷的卡阻情况进行检查调整,当电刷磨损至小于1/2时及时更换[5];每半月定期清理滑环罩壳风道滤网、滑环、刷架及刷握内的碳粉和灰尘等,保持滑环系统清洁,通风良好。
5 结语
本文对某燃机电厂一起发电机集电环烧损事故分析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检查过程和分析思路,并根据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采用相同形式集电环的燃气机组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