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资颖与陈雨菲的技战术运用的差异分析
——以2020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为例

2022-10-15陶兴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陈雨菲杀球后场

陶兴旺

羽毛球运动一直是我国在奥运会赛场上的强势项目,特别是女单在2000年至2012年的四届奥运会中连续收获冠军,创下中国羽毛球女单项目的辉煌王朝。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随着老一批的优秀选手的退役,新一批的选手还未磨炼成熟,女单项目出现了短暂的低谷。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我国羽毛球男单男双项目依旧强势,但是女单项目成绩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日本韩国泰国西班牙积极对女子单打的技战术进行了改革,使其向着男子单打靠近,更加强调进攻逐渐演变成逢高就压的风格[1]。这就导致中国羽毛球女单处境更加艰难。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国羽毛球理性看待国外的创新打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合自己传统打法,培养出新一批优秀的新时代女子单打选手[2]。

2020东京奥运会,我国羽毛球队再创佳绩获得了两金四银的优异成绩。其中女单选手陈雨菲一路苦战,最终在决赛上面对戴资颖以顽强的意志2:1战胜对手为我国夺得一块金牌。在这一届的奥运会女单决赛中陈雨菲与戴资颖打出了目前羽毛球女子单打的最高水平,带给全世界人民一场视觉盛宴。本文对这场精彩赛事进行分析,找出比赛双方技战术使用特点,探讨陈雨菲取得胜利的技战术因素。为中国年轻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技战术使用提供方向,也为陈雨菲后期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单打决赛中陈雨菲和戴资颖使用的技战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知网数据库搜索“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等关键词以及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文献,对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总结,为本文的撰写提供有力的理论保证。

1.2.2 录像观察法

搜索腾讯体育官网对2020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录像反复观看。在观看过程中统计分析出陈雨菲戴资颖双方各自使用的技战术,包括前场技战术、中场技战术、后场技战术,同时记录双方的主动得分与被动失分,从而得到本文所要研究的数据。

1.2.3 比较分析法

将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单打陈雨菲和戴资颖所使用的技战术统计,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1.2.4 数理统计法

本文使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图表绘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陈雨菲与戴资颖发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羽毛球项目发球技术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正手发球包括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发小球,第二种是反手发球包括反手发小球和反手发后场球。根据表1显示陈雨菲三局中的发球全部为正手发高远球,其中6号位为主,3、4号位为辅。陈雨菲的发球变化少趋向稳定,以不变应万变。利用高而远的发球去观察对手的变化,通过优质的防守去调动对手消耗对手体力。特别是在5号位,戴资颖无论是杀球与吊球直线或斜线陈雨菲都能够从容应对。而相反戴资颖采用的是反手发球以发5号位最多,1、2号位次之,4、6号位最少。戴资颖发球变化多,利用反手发小球压制网前逼迫对手起高球从而获得进攻机会,结合反手偷后场防止被抓发网前小球[3]。

图1 羽毛球场地发球位置

表1 陈雨菲与戴资颖发球位置统计表

发球方面,在本场比赛中陈雨菲均采用正手法高远球而戴资颖采用反手发小球为主偷后场为辅。陈雨菲发球落点基本上集中5号位区域,而戴资颖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1、2号位区域。陈雨菲发后场高远球稳定性高落点精准不惧怕对手进攻擅长进行防守反击,戴资颖发球变化多,球偏软。

2.2 陈雨菲与戴资颖前场技术的对比分析

前场技术是羽毛球项目中铺垫技术包括搓、放、勾、推、扑等。羽毛球运动员在网前通过手法调动对手,消耗对方体力,或逼迫对手起球从而下压进攻[4]。据表2显示陈雨菲与戴资颖在挑球、搓放球、勾球、推球技术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挑球差别最大,陈雨菲三局比赛中挑球次数达到131次而戴资颖只有59次。这说明戴资颖在前场的压迫更大去逼迫陈雨菲起球,同时陈雨菲也喜欢使用挑球去调动对手在拉吊相持中寻找机会进攻。推球、勾球的差别稍小,陈雨菲三局比赛推球、勾球次数分别为37、11次,而戴资颖使用相对较多分别为53、31次。戴资颖善于使用勾球去造成对手的大范围移动,具有突然性,在比赛中更是有三次直接勾球得分。在比赛的第二局中陈雨菲推球仅仅使用了4次,导致前场缺乏一定的侵越性促使戴资颖进攻机会多成功率高。这也是导致第二局输球的一大原因。陈雨菲前场技术以稳定为主善于使用搓放球与挑球,在没有机会时更倾向于调动对手跑动,从而形成相持状态再寻找机会加速进攻。戴资颖前场技术变化多充满进攻性善于在网前给予对手压力促使对手回高球从而进攻,过于追求速度与变化失误率就会提高。

表2 陈雨菲与戴资颖前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前场技术方面,陈雨菲以挑球为主,搓、放、推球为辅,通过高质量高稳定的回球大范围调动戴资颖跑动,消耗戴资颖的体力,同时也保护自己不会被突击进攻,最终逼迫戴资颖回球难度增加从而回球质量不高或回球失误,为自己的突击进攻做好铺垫。戴资颖以搓放球为主,挑、推、勾为辅,网前处理灵活善于变换球路,特别是喜欢做假动作导致陈雨菲二次启动,戴资颖抢网更积极逼迫陈雨菲起球从而自己获得进攻机会。

2.3 陈雨菲与戴资颖中场技术的对比分析

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中场是攻防转换的一个枢纽。中场技术包括拦截球接杀技术等[5]。根据表3可知陈雨菲三局比赛的拦截球与接杀球次数均多于戴资颖达到了21次与92次。由拦截球次数差异分析可知陈雨菲偏于大范围的调动,在球路上一般都过对手头顶,让对手必须移动去接球。相反戴资颖喜欢平而快的球路压迫对手创造机会,但也同时容易被拦截。在接杀球的变化上陈雨菲偏爱接杀挡直线,很少变化斜线,三局只有5次接杀档斜线。而戴资颖接杀以挡直线为主斜线为辅,分别为38次与16次。根据录像可知陈雨菲的接杀球稳定性很高,防守能力很强。虽然在直线斜线的球路变换少但是陈雨菲善于在接杀挡直线回球力度上变换,通过软挡硬挡来破坏对手进攻节奏。戴资颖则善于球路的变换,在接杀球时挡直线与挡斜线结合防守[6]。

表3 陈雨菲与戴资颖中场技术运用统计表

中场技术方面,陈雨菲接杀球次数多防守能力强,接杀以挡直线为主,但软挡硬挡相结合使用,打断戴资颖的连续进攻,在戴资颖推球抽球时也使用拦截的方式击球过度网前。戴资颖接杀次数相对较少,接杀挡直线与挡斜线相结合,善于通过变线来改变被动。

2.4 陈雨菲与戴资颖后场技战术的对比分析

后场技术是羽毛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技术,其中杀球是进攻的主要利器,掌握后场球的主动权是羽毛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7]。从表4中可知,陈雨菲三局的杀球数量分别为20次、23次、21次,这在高水平的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中相对较少。但在录像中显示,陈雨菲的进攻效率极高进攻连贯性很强,特别是拉吊过程中的加速突击进攻。而戴资颖三局的杀球数量分别是35次、37次、42次。戴资颖打法以逢高就压抢网快攻的打法为主,通过进攻压制对手造成对手失误得分,在三局比赛中杀球的数量远多于陈雨菲。但是戴资颖的进攻效率不高,一方面因为进攻机会不够好另一方面则是陈雨菲的防守能力足够优秀。陈雨菲的进攻多是通过其他技术辅助创造得到的,而戴资颖则是由进攻创造进攻。高远球吊球的使用数量上,陈雨菲运用次数也低于戴资颖,这表示陈雨菲在后场球的主动性低于戴资颖,戴资颖在后场球的机会更多。特别是第二局中戴资颖吊球的使用次数减少只有19次,高远球的数量与第一局相同,但是根据录像可知戴资颖第二局中平高球运用的数量明显增多这导致陈雨菲后场的压力增加进攻有效性减少。戴资颖的抽球总次数是14次而陈雨菲抽球总次数只有6次,这表明在后场被动过渡中戴资颖喜欢硬过度,通过快球速的抽高球与抽平球过度被动。而陈雨菲在后场被动是则偏向选择过度网前。总而言之,戴资颖在后场中更倾向于进攻以攻为主以攻创攻通过进攻创造机会,在后场球中戴资颖看似掌握主动权进攻机会更多,但绝大多数进攻机会过于勉强导致进攻连贯性不强失误率高。而戴资颖后场更加耐心稳定,进攻次数少但失误少效率高。

表4 陈雨菲与戴资颖后场技术运用统计表

后场技术方面,陈雨菲在后场主动时主要采用高远球平高球与劈吊去调动戴资颖跑动,寻找机会再突然加速杀球突击,进攻效率高。在被动陈雨菲一般以吊球过度网前为主,快球速抽球为辅。戴资颖在后场主动时通常采用直接下压进攻为主与快球速的平高球与滑板吊球为辅,以高球速的杀球后快速上网结合网前假动作,创造机会连续进攻,但体力消耗大。在被动时戴资颖主要以抽球过渡为主,过渡网前稍少。

2.5 陈雨菲与戴资颖失误情况的对比分析

在羽毛球比赛中能否控制失误是取得胜利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自身取有优势时的主动失误[8]。根据表5显示在第一局比赛中陈雨菲与戴资颖的被动失误分别为11次与10次相差不大,这表明在第一局比赛中双方都积极进攻给予对手压力。主动失误方面陈雨菲是7次而戴资颖是11次,说明陈雨菲在获得优势后更加耐心出球更加稳定偏爱优势累积的打法从而获得第一局比赛的胜利。在第二局比赛中陈雨菲与戴资颖的主动失误分别是11次与12次相差不大但陈雨菲在第二局比赛中的主动失误比第一局中的主动失误增加了四次。而被动失误陈雨菲为10次戴资颖为7次这表明在第二局比赛中戴资颖进攻威胁更大。根据比赛录像可知在陈雨菲第二局比赛中开始提速进攻,在比赛的前半段效果很好比分达到了10:6。但是一味地加速进攻带来的不仅是比分还有体力与注意力的消耗,相对于进攻方防守的位移距离更少体力消耗小。因此在第二局比赛的后半段进攻乏力主动失误增多,特别是在戴资颖进攻积极的情况下防守相对艰难。在第三局比赛中比赛双方无论是主动失误还是被动失误都有很大区别,主动失误方面陈雨菲是7次与第一局相同而戴资颖是18次相比于前两局大大增加,被动失误方面陈雨菲是11次与前两局比赛相差不大而戴资颖是3次相比于前两局比赛有所减少。这表明在第三局比赛中戴资颖过于着急进攻与追求落点导致自身稳定性下降主动失误增多虽然进攻次数增多但是进攻效率减小,而相反陈雨菲与前两局一样防守能力强稳定性高,虽然进攻次数少但是进攻效率高[10]。

表5 陈雨菲与戴资颖失误方式统计表

失误情况方面,陈雨菲在本场比赛中稳定性强主动失误偏少同时击球质量足够,能够有效调动戴资颖跑动,使戴资颖无法取得舒服的进攻机会。但在第二局时由于过度加速进攻,后半局明显乏力导致主动失误相对于一、三局多。陈雨菲的主动进攻次数较少,进攻积极性差,造成戴资颖被动失误少。戴资颖在本场比赛中主动失误偏多稳定性差,特别是第三局中,简单地说戴资颖本场比赛主要输在了自己的主动失误方面。戴资颖进攻积极性高稳定性强,给予陈雨菲的防守压力大,三局中陈雨菲的被动失误多。

2.6 陈雨菲与戴资颖得分方式对比分析

从表6知,陈雨菲与戴资颖在得分技术上存在明显差异。首先从得分技术总数来看,陈雨菲主动得分次数为20次戴资颖主动得分次数为32次,这表明陈雨菲主动进攻的次数少于戴资颖,在进攻的积极性相对差一些[11]。其次从得分方式来看,陈雨菲的得分技术相对单一,其中有搓放球6次、扑球7次、吊球2、杀球5次,而戴资颖的得分技术变化更多,其中搓放球6次、勾球4次、扑球3次、吊球6次、杀球10次、抽球1次。从比赛录像可知,陈雨菲的网前得分表现得更加凶狠扑球次数达到了7次后场得分次数稍少,这表明陈雨菲善于利用后场进攻创造前场得分机会,而且陈雨菲杀球落点尖锐前后场的连贯速度很快能够迅速抢到网前高点。戴资颖的后场进攻更加凶狠杀吊结合杀球得分为10次吊球得分为6次,杀球多以落点深的重杀为主从而使陈雨菲挡网一般为直线为主,戴资颖结合自己网前变化勾搓扑得分,其中勾球得分有四次,表明戴资颖喜欢去变换球路通过网前手法得分[12]。

表6 陈雨菲与戴资颖得分技术统计表

得分技术方面,陈雨菲主要以杀球后的连贯扑球、搓球为主,杀球直接得分较少,进攻方式相对简单。戴资颖得分技术全面,球路灵活,杀球以落点深的重杀为主,杀球直接得分多。以进攻创造进攻,通过杀吊结合与杀球后连贯上网进攻。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分析出陈雨菲在一些方面需要继续加强。首先,陈雨菲网前技术需要增加变化,在稳定性保持的基础上网前更加灵活多变,特别是网前勾球的使用从而使自己在后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其次,陈雨菲应该增加绝对杀球进攻能力,特别是当对手挑高球时,拥有直接杀球得分或者杀球导致对手被动连贯得分的能力。再次,陈雨菲的防守能力很强,很难被直接进攻得分,但是在面对进攻时防守手段相对单一,接杀多以档直线为主很少变化斜线。最后,陈雨菲应该继续保持持球稳定性减少主动失误,这是陈雨菲制胜的关键。

猜你喜欢

陈雨菲杀球后场
陈雨菲:跨过难关 寻光前行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陈雨菲 中国一单成长记
混双面对女生时你会怎么打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陈金赛后“记者”“指导”无缝切换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关于杀球的一些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