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分析
2022-10-15苏清伦
田 磊,张 娟,张 明,苏清伦,赵 秦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肩袖损伤大多是由于撞击、创伤等原因导致肩部软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1]。目前,临床多以关节镜修复术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该疗法创伤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肩袖损伤术后部分患者仍伴有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缓慢[2]。早期肩关节制动及康复训练为常用疗法,无法满足部分病情复杂者的需求。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则循序渐进,通过开展持续性的制动处理,可缓解机体疼痛,改善肢体活动度,现多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术后干预中,但其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尚未完全明确[3-4]。本研究分析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在促进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法提供新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分阶段综合康复组)与对照组(常规康复组),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3~67岁,平均(51.70±4.53)岁;损伤原因:交通伤36例;运动伤20例;针刺伤4例;右肩31例,左肩29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51.76±4.57)岁;损伤原因:交通伤35例;运动伤20例;针刺伤5例;右肩33例,左肩2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符合《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肩肘外科学》[5]中肩袖损伤相关诊断,并经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确诊者;2)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均行关节镜修复术治疗者;3)首次行肩袖修复术治疗者;4)单侧肩袖损伤者; 5)受伤前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者等。排除标准,1)伴冻结肩者;2)巨大撕裂,不可修复者;3)伴盂唇损伤、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肩锁关节炎者;4)伴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意识模糊或有精神疾病者;5)伴明显的肩关节粘连者;6)伴肩关节不稳及骨折、骨裂等多发损伤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予早期肩关节制动及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术后2~8 d予肱二头肌训练、肘关节屈伸、钟摆样训练等,同时常规穿戴肩关节外展包,练习肩关节非负重外展摆动,每日2~8次,训练强度以患者肌肉无疲劳感为宜。观察组予以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第1阶段(术后0~5周):在肩关节制动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保护患肩(用肩外展支架或前臂吊带),将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贴近胸部)进行外展位固定(贴近胸部),指导患者进行尺侧/桡侧偏、肘关节屈伸、抓握等训练,每日2~3次,训练强度以肌肉无疲劳感为宜;术后4周开始进行肩关节被动运动(无痛范围内,不拆除肩外展支架)及肩部等长收缩训练(身体呈“十字状”,双臂侧平举),每次5~10 s,10次为1组,共3组,每次15 min,每日2次。第2阶段(术后6~12周):拆除支架,指导患者进行不同角度肩周肌等长收缩训练、肩周肌闭链训练及等张抗阻训练等,同时在无痛情况下进行爬楼梯、肩梯练习、等张抗阻训练等,每次15 min,每日2次。第3阶段(术后12周后):开始进行肩关节强化康复训练(等张抗阻训练、肩袖稳定性训练等),以职业功能评估与康复系统(PrimiusRs,美国BTE公司)以等速模式辅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模拟训练,每次15 min,每日2次。2组均治疗16周,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术后6个月,根据患者肌力分级[6]、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可将疗效分为痊愈(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肌力V级,肩部压痛及疼痛感消失),显效(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肌力IV~V级,肩部压痛及疼痛感基本消失),有效(肩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肌力IV级,肩部压痛及疼痛感部分减轻),无效(肌力分级、肩关节活动度、肩部压痛及疼痛感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肩关节功能 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以肩关节Constant Murley score量表(CMS)[7]评估2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肌力(25分)、疼痛(15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日常生活(20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3 肩关节活动度 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以关节量角器测量2组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前屈角度。
1.4.4 血清炎性因子 采集2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3 000 r·min-1,15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60) 例
2.2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功能比较(±s,n = 60) 分
表2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功能比较(±s,n = 60) 分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8.57±5.38 63.55±6.32# 89.29±5.27#△对照组 38.32±5.41 57.22±5.54#▲ 78.34±5.13#△▲
2.3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外展角度比较
见表3。
表3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外展角度比较(±s,n = 60) (°)
表3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外展角度比较(±s,n = 60) (°)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7.88±7.13 69.58±8.18#▲ 137.83±9.56#△▲对照组 37.93±7.17 59.57±7.36# 120.78±8.54#△
2.4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后伸角度比较
见表4。
表4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后伸角度比较(±s,n = 60) (°)
表4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后伸角度比较(±s,n = 60) (°)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10.36±1.52 18.22±4.07#▲ 32.37±5.41#△▲对照组 10.25±1.61 14.41±3.06# 24.83±4.43#△
2.5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前屈角度比较
见表5。
表5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前屈角度比较(±s,n = 60) (°)
表5 2组各时间点肩关节前屈角度比较(±s,n = 60) (°)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40.28±7.08 78.81±8.35#▲ 145.61±9.18#△▲对照组 40.26±7.10 67.79±8.38# 116.80±9.07#△
2.6 2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比较
见表6。
表6 2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比较(±s,n = 60) (μg·L-1)
表6 2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比较(±s,n = 60) (μg·L-1)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5.55±0.67 1.13±0.21#▲ 0.38±0.12#△▲对照组 5.53±0.68 1.42±0.36# 0.51±0.29#△
2.7 2组各时间点血清IL-6水平比较
见表7。
表7 2组各时间点血清IL-6水平比较(±s,n = 60) (μg·L-1)
表7 2组各时间点血清IL-6水平比较(±s,n = 60) (μg·L-1)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2.72±0.52 0.55±0.22#▲ 0.23±0.10#△▲对照组 2.74±0.53 0.70±0.23# 0.38±0.12#△
3 讨论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多处于外展休息位,但其在各恢复阶段有不同特性,而常规早期肩关节制动及康复训练无法针对患者关节状况、肌肉等进行相应恢复性训练,对部分病情严重者效果不佳[8-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前屈角度及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且疗效显著。
肩袖损伤患者滑囊组织中多存在炎症反应,关节镜修复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肩袖损伤患者炎症反应,但手术刺激及创伤亦可能诱发炎症反应,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其中,TNF-α可刺激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合成胶原酶、前列腺素E2,亦可刺激神经生长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诱发疼痛;IL-6可促进其他炎性因子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而影响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可抑制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而缓解其肩关节疼痛程度,与张振等[11]研究所得相一致。分析其原因: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可最大程度上促进软组织代谢,提升患者局部营养状况、韧带关节囊的弹性、肌力水平,进而促进肌腱-骨交界的重建,帮助患者炎性代谢产物的重吸收,缓解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2-13]。
综上所述,分阶段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可降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其肩关节疼痛程度,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