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嵌入项目驱动法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实践
2022-10-15付春王昆
付春 王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课程,其前修课程有学科前沿、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涵盖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杂,并且实践性很强,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直以来,房屋建筑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教学法效果不是很明显。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以“雨课堂”、慕课、学习通、智慧树等为代表的线上教学平台纷纷涌现。学生普遍反映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有带入感、成就感,他们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些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体现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线下教学起到了好帮手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的特性
房屋建筑学实践性强、应用性强,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比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其课程性质可以定义为综合性的课程。房屋建筑学的特性体现在内容跨度上,各类教材基本上都是从建筑艺术、设计、规划、技术、经济和构造等诸多方面组篇成书,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广,可见这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陈旧,内容不够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材内容编排上存在着内容更新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象,对建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规范很少涉及。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虽然学生已修读过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但由于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专业课,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力及识图能力都十分欠缺。学生普遍把房屋建筑学当作文化课来学习,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根本做不到融会贯通。
2.课时少,内容多,重点难点不突出。房屋建筑学内容广而杂,各章内容之间相互独立、不成系统,知识点多且零散,重点难点不突出。在授课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没有兴趣,尤其是在接触建筑构造内容之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较大影响。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没有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调节课堂气氛难上加难。
此外,房屋建筑学的学时有限,目前仅为48学时,这使得教师在讲解工业建筑设计和构造时显得捉襟见肘。教师想在课内拓展新知识比较困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加之房屋建筑学课程要记忆和掌握的内容繁多,且重点和难点不明,学生普遍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兴趣进一步丧失。
3.传统课堂讲授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房屋建筑学内容枯燥,教材中图片表达不生动,学习房屋构造和建筑过程只是看看图片,学生普遍感觉没有带入感,不能切实感受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推广,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迫在眉睫。
4.平时成绩考核不明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直以来,平时成绩的评定大多是依据学生的作业及课堂表现,但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教师很难给出客观的评价,有些教师评分随意,甚至评分草率,公平性很难体现。
5.设计软件更新严重滞后,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绘制和识读建筑图、具有独立完成建筑设计的能力是用人单位是对刚毕业的土木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就业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房屋建筑学有16 学时的课程设计时间,内容为办公楼、宿舍楼或教学楼设计。在课程设计时,学生只学习了AutoCAD,并没有接触BIM 相关软件,不能很好地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在就业上的优势,不符合工程实际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二、“雨课堂”的优势
“雨课堂”的优势在于使用方便,上手容易。它只是PowerPoint中的一个小插件,微信中的一个小程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强。“雨课堂”的内部功能十分强大,如“雨课堂”内嵌有大量优秀慕课资源供师生选择学习、有弹幕和投稿功能供师生实时互动、有投票和测试功能供教师实时掌握学情,“雨课堂”甚至还有词云功能,瞬间呈现关键词,讨论结果一目了然。这些功能都大大丰富了课堂互动,提升了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真正的一款知学生所思、达学生所愿的高效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自2016年4月上线便得到师生们的一致赞誉,并已推广到全国各高校。
“雨课堂”安装后,其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从外观看PowerPoint 只是多了一个“雨课堂”的工具栏,不影响其任何使用,但其工能变强大了。从图1 中我们可以看到“雨课堂”内置的所有功能,如插入题目、插入视频、新建试卷等崭新的功能模块。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只需要用手机微信登录“雨课堂”,便可开启智慧课堂。
“雨课堂”的大数据功能,可以跟踪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最终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本人。“雨课堂”可以自行完成考勤,学生的出勤和迟到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讲解不清楚的地方,随时可以在PPT 页面点“不懂”,同时可以给授课教师发弹幕、投稿等和教师进行互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组织考试或随堂布置练习题,并可以根据“雨课堂”提供的学生答题速度和正确率,实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下,学生可以在“雨课堂”微信端随时回放、回看课件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雨课堂”已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连续应用两年,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项目驱动法的基本概念[6]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新的研究性学习形式,该方法以项目任务分解为主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知识。项目教学法通常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其理念为以教师设计的项目为驱动,在项目任务分解并逐一完成的过程中,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在项目驱动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为项目完成的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切实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并深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科技工具,并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四、“雨课堂”嵌入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改革实践
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雨课堂”始终贯穿其中,起到无缝纽带、学习管家的作用,如图2所示。
(一)设计阶段
1.“雨课堂”课前推送预习资料。“雨课堂”课前推送功能强大,教师可以将自录小视频、慕课视频、网络视频及自制PPT 课件等推送给学生,而且课件在推送前教师可以对每页PPT 进行语音讲解、插入预习小测验等,帮助学生理解预习课件。学生接收到预习任务后,自行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并在课堂上向教师反馈疑难问题,如图3所示。
教师通过“雨课堂”的统计功能,可以在手机端实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动态调整教学设计、记录备忘等。利用预习统计数据,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讲解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知识的转化率。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提供的各种统计数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学生予以个性化的指导,这使得教师对每个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更客观。
2.教师初定项目,学生分组,明确各组任务。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选择难度适宜的工程项目,如图4所示,并且要选择真实的工程项目。另外,利用“雨课堂”可以方便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4~5 人,方便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根据课堂讲授进度向每组学生明确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分为建筑设计和模型设计两大模块,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墙身、楼梯、台阶等细部构造设计任务。
(二)实施阶段
1.线下授课时,教师扫码开启“雨课堂”,学生扫码或利用课堂暗哨进入课堂,教师在课堂动态处便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师开启授课后,将手机变为遥控器播放课件,学生手机可同步接收到课件。
2.课程导入,布置各组项目任务。教师将课前学生做预习的统计结果反馈给学生,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真实学习状态,然后着重讲解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教师课上还可以设置主观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开启弹幕、词云、投稿及小组互评等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学期,土木2018 级共83 人,在合班教室进行上课,教师利用“雨课堂”将学生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个人(有一个小组3人),课堂上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在建筑平面设计时,小组成员通过仔细研读资料内容,对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和独立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建筑平面方案设计。
3.精讲与拓展。在“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对某一页课件随时点“不懂”,教师则根据“不懂”的人数,进行适当讲解,并调整教学策略。如在授课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筒体和框筒的概念点“不懂”,这说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不理解,教师可以以实际工程的动画来进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用“弹幕”、投稿和词云等功能来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在课内或课下,对新型建筑、新型施工技术等进行知识拓展,并以此为命题,引导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式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4.实时测评和反馈。“雨课堂”具有实时测评功能,如课上教师讲授完几个知识点以后,可以出几道客观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成绩分布,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也可以以此作为课后个性化指导的依据。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的评比机制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复习刚刚学到的知识。同时,这也是教师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学习效果评价阶段
课下,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不可或缺,“雨课堂”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督管作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发布作业或试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课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在“雨课堂”提供的讨论区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如果教师想要调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利用“雨课堂”的投票功能来了解,这可以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良好的参考。另外,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向学生推送新方法、新技术甚至是案例等,供有能力及感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讨论及投票等“雨课堂”提供的统计数据,开展教学反思,并进行总结和改进,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在项目驱动过程中,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通过“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小组互评和组与组之间互评,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要求并指导学生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同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对学生完成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及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将“雨课堂”嵌入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本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试点应用后,学生普遍反映该创新性的联合教学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相比于传统课堂讲授法,基于项目驱动法和“雨课堂”创新性教学法,将教、学、用无缝融合在一起,显著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的求职和工作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切实体现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