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课课程群思政教学设计

2022-10-15屈万英杨启梅周百灵程唯

大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屈万英 杨启梅 周百灵 程唯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上海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试点过程中,从高校德育教育出发,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而且要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学理念,使得专业课程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目前,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围绕专业课课程思政展开了系列研究。

关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意蕴,陆道坤、石书臣、余江涛、闵辉等都阐述了其必要性。陆道坤提出专业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大学德育教育中最为重要和最难解决的部分。石书臣认为,每门课程都存在育人特点,可以很好落实立德树人。余江涛认为,理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难度,是课程思政的短板。闵辉认为,推行课程思政可驱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引领贯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促进高校德育平台建设。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高校的学生都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开学,线上教学方案随之被提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将课程思政嵌入线上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身体力行,传播正能量。此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热情,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一、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收集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找出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习专业课存在的困难,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了达到课程的育人效果,笔者分析了疫情发生后我们国家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让学生学习全国医护人员不怕牺牲奔赴疫情前线战斗、无数志愿者参与幕后抗疫的先进事迹,详细介绍建筑学专业在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模式研究

如果“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课程思政的纲领,专业课教师就是课程思政的先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专业课教师应以课程组为单位,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专业课程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见图1。

(一)重视课程策划,构建“顶天立地”的专业课程思政价值链

每个学生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在每个专业中都不尽相同。每门专业都隐含了对学生意志品格、政治素养、文化涵养和精神境界的培养,这种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离不开诸多的专业课程。当一个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都主动发挥协同、共进的作用时,课程思政就起到了效果,育人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二)以点引线,以线带面,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

实施课程思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宏观上,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依次明晰本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理念、原则及途径;微观上,应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探索,从上好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做起,有意识地培育好若干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课程群,以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

课程组负责人与承担建筑历史类课程和对新生影响较大的建筑学概论类课程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谈话,强调建筑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以史为鉴,推动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客观、辩证地讲述宗教建筑的内容,课程重点阐述空间设计原理、形式美学、建造技艺等专业知识,任课教师要做到不扩展宗教内容、不宣传教义。

在艺术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突出主旋律方向,注重书写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不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更以专业教师创作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为经典课件与生动案例,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艺术系教师选择的油画作品、雕塑作品、素描作品等,需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着重刻画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及新中国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展现本校特有的红色基因。其作品具有的艺术价值观会感染学生,从而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城市规划原理及相关设计课教学中,教师应从行业需求出发,注重引领学生关心国家、城市、社会,关注规划实践、理论前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讲解近40 年来中国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其速度与规模居全球第一,这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近年来,美丽乡村、城市双修、特色城镇、城市群等一列的政策举措,对中国城乡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作为学科理念的践行者,要亲身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与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政治认同中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建筑遗产与保护讲解可以让学生重新领略祖国的千年古迹,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这些发现和收获让学生更加关注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建筑与文化,从而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发掘、保护我们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

绿色建筑、城市环境物理等课程须紧跟时代主题,探索构建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背景介绍可从耕地、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制约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城市病”问题突出等方面提出当前国家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可在具体的绿色建设设计策略中,列举优秀的设计案例,勾画一幅“美丽中国”图景,并指出我国在生态文明方面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这类生态绿色设计类的专业课与生态文明保护关联紧密,使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更加顺畅。

三、疫情期间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课程思政从“实”“”“小”上下功夫

疫情期间,学生的健康、平安是学校和教师最大的牵挂,教师应在“实”“小”上下功夫,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做到“延期开学不停学”,学校决定于2020 年2 月24 日起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这个通知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开始在家中上课。家里是否有学习设备、是否有网络、是否有绘图工具等,都是学生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封闭在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作息都会产生影响,部分学生会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另外,由于居家学习,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没有学习计划,生活状态散漫,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实”字着力,抓实推进“守好渠”。经过学生的反馈,94%的学生都有电脑且能连接网络,其他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在线上上课,正常上课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从“小”入手,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压舱石作用。第一次上课笔者就给学生看了两张可大大增强学生居家战“疫”信心和决心的漫画。同时,课前的音乐《武汉伢》《等风雨过后》《武汉,很静很美》可以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在城市以往的点点滴滴,从而关注它、了解它、思念它。利用网络在线播放抗疫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将这一类身边的案例融入线上专业课的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这些措施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教师应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如水滴穿石一样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意识深处。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我们国家对疫情防控采取的有效措施,能较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说明在重大疫情前,党和国家始终把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的资料内容,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分享给其他同学,让大家互相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力量。

(二)上真课,真上课,结合疫情挖掘专业思政元素

早做准备,细致安排,真正实现“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努力做到“上真课、真上课”。智慧树云课程平台、腾讯课堂、学习通、QQ 群聊等多管齐下。课前有提纲、学习素材;课中有互动、视频、录像;课后有作业、复习、总结。两次课程后,教师准备的素材更多,学生接收的信息量也更大,教师真正在“教”,学生真正在“学”。

育人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活”教材。疫情期间,7500名中国工匠采用装配式建造模式,在10 天时间里全天24 小时不间断建成了一所医院,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这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基建与中国科技相结合的救命医院,及时为患者提供了救治场所,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在专业课学习中,教师告诉学生本专业在抗疫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设计建设的许多工作人员就是自己的师兄师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

教师结合建筑学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将火神山医院设计建设、十多座方舱医院的设计建设等讲给学生听,这提高了专业课教学效果,达到了专业课的育人目的,也提高了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认同感,让学生能更加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争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为国为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建筑学专业属于理工科,理工课程应通过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目的、手段和技巧,坚持学科专业的目标不变、性质不改,不断挖掘育人元素,作用于学生;要引导学生以专业为基础,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思政问题,进而完成思政教育,最终达到学科学习和学生修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团队基于教学过程中从“实”“小”“真”入手传播正能量,基于国家对疫情防控采取有效措施的课程思政教育,基于医院设计建设等专业学习与育人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以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与专业自豪感。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