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谈中医肝病治疗

2022-10-15缪伟峰,沈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医师肝气肝病

清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王旭高,他写了一本书叫《西溪书屋夜话录》,书中提到著名的“治肝三十法”。我们从这个“治肝三十法”来讨论中医肝病的治疗到底应该涵盖哪些方面。

1 王旭高及《西溪书屋夜话录》基本介绍

2.2.1 两组治疗RAU总有效率的比较 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有效率治疗组为89.89%(880/979),对照组为 75.13%(580/772),I2=5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机型分析,有效率的 RR合并值为1.21,95%CI:1.14~1.29,两组之间治 RAU总有效率的总效应Z=6.62,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王旭高十分理解老百姓患病求医的焦急心理,自行购买了一匹白马。只要病家有召,就骑着这匹白马在路上飞奔。后来只要有人看到一匹白马快速向前,骑者一袭青衫,身背药箱,就知道是王旭高医生又出诊治病救人了,这就是“白马医生”的由来。

王旭高不仅医术高明,他的“治肝三十法”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包括秦伯未、程门雪等,以及后来的一些医者,都对“治肝三十法”进行了一些整理。前面一些医家相对来说很尊重原著者的想法,后面的医家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掺杂在里面,我们要学会融汇贯通。大家看看有哪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

2 “治肝三十法”的归类

老师,王旭高“治肝三十法”好像可以做一些归类,或者说,他的三十法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法,这个方面请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讲。

大家说这个三十法里面用不到三十法,可以合并,有一些重复的可以归纳一下。那他为什么要提这么多?我想当时他肯定治疗过很多的肝病。这些肝病,有的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西医肝胆系统疾病,还有很多疾病,涉及到现代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病、肠病,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脾胃病;也有心系的疾病,特别是跟“心藏神”、“心主神明”这一块功能失调有关系;还有跟心脑疾病相关的疾病;甚至还有“肝主筋”的功能失调、肝风内动等一些疾病出现。所以王旭高说,肝,有肝气、肝风、肝火,肝气可以犯肺乘脾、犯胃冲心,然后及肾。肝病治法最杂最广,所以有 “肝为五脏之贼”的说法。在这个基础上,他从中医的角度梳理了治疗肝病的一套方法。

大家都知道,其中有一大块是“肝气病”,要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这些都跟肝本脏有关。那么肝又容易乘脾犯胃,医圣张仲景就说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要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特别是针对肝气,肝气过旺,还要泄肝、抑肝。比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要用抑肝扶土的方法,常用的痛泻要方,就是一个针对肝气的处方。

2.5.2 引出论题,初步观察 针对茎中有怎样结构才能高效地运输水分,有学生马上想到了茎中可能有管状的结构。引出论题: 茎中有专门管道运输水分。接下来教师展示横切的茎的图片。询问学生对于这一猜测的看法。如果有专门管道,在茎的横切面上我们能看到什么?横切茎面上可能有小孔的想法跑到了学生的脑海中。然后让学生尝试直接肉眼观察寻找茎横切面上的小孔。教师继续追问: 单凭双眼看不到说明什么?这上面到底有没有小孔?部分学生摇头,有学生补充说这是因为个管道太细小了所以肉眼看不见。初步肉眼的观察肯定看不到导管,但能让学生进一步猜测导管很细小的特点,后面用显微镜观察横切的茎显得很有必要。

第二,肝风病。肝脏阳亢可以化风,肝木阴虚也可以导致风动。所以要熄风合阳、熄风潜阳,然后培土宁风。土和木的关系,有一部分是肝木克土,是实证;而土虚木贼,土虚了肝乘虚侵犯,那就是虚证的概念,还要培土来熄风,然后还有养肝、暖土来御寒风。一般来说,肝病是以实证、热证多见,但是也有肝寒的,寒凝肝脉的并非少见。今后还要讨论肝气不足的问题。

第三,肝火病,要清肝,清肝不应的要泻肝。实际上清和泻,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也用清金制木,从母子的关系来说,通过养肺、清肺来抑制肝木,说明是肝气犯到了肺经,出现咳嗽咯血,称为木火刑金,所以要肝肺同治。临床心肝火旺也非常多见,不仅是肝病。肺结核,中医叫肺痨,在发病比较极期的时候,会出现阴虚火旺,即肺肾阴虚,心肝火旺。所以清金泄木、泻肝等都可以用。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3日,在第八赛季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当中,中国IG战队以3比0的比分战胜了欧洲natic战队,成功为LPL拿下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总决赛冠军。

现在脂肪性肝病很多不从肝治,用健脾和胃、泄浊化痰等方法。但不治肝亦不离肝,因为脾胃有问题与肝也相关。有一部分脂肪性肝病从中医来分析是脾胃湿热,也跟肝气失于疏泄,影响到脾有关。就是治疗某些西医的肝脏疾病,不从肝治疗,也是我们的特色或辨证论治的要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现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的,可以不从肝治,先调理脾胃。就是说中医肝病的治法不能局限于西医的肝胆疾病,西医肝胆疾病不一定都从中医的肝来治疗。同时也要知道很多西医肝胆疾病与中医“胁痛”、“黄疸”、“癥积”、“鼓胀”关系密切,需要从肝治疗。

第四,肝虚。有的时候我们说“肝无虚证,亦无补法”,但是它还有虚的方面,有肝寒的,要温肝,有肝气不足的要补肝。王旭高“治肝三十法”里有“补肝”法,并且从肝的气血阴阳提出补肝法,当然这是他对中医理论的一个深入研究。我们现在是肝阴肝血虚讲得多,肝气肝阳虚讲得少,但在临床上也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我考虑是肝气不足。《内经》里讲“肝者,罢极之本”,这个“罢”是疲劳乏力的疲,就是疲劳乏力,某种程度上它的本源可能在肝脏。为什么?临床看到一些人疲劳乏力,或者不是很疲劳,但是有一个症状,叫“不耐劳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患者,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累,这就是不耐劳累。同时食欲还好,大便正常,没有那种脾虚失于健运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肝气不足,要给他补肝气。

王旭高肯定是看到过这样的患者,因此他不仅讲了肝气、肝风、肝火等偏实的方面,还提到了偏虚的有肝寒、肝的不足,这就是我们的“治肝三十法”。

3 “治肝三十法”的学术渊源探求

我发现“治肝三十法”里有好多经方的影子。比如说第二法是疏肝通络法,他提到用旋覆、新绛这些药来疏肝通络活血。我记得张仲景治疗“肝着病”的一首方叫旋覆花汤,也用到这些药。

在“治肝三十法”里能够看到很多经方。比如缓肝法,它其实就是用的甘麦大枣汤,甚至后世编了歌诀:“缓肝之急经方好”。

泄肝法里用“金铃、延胡、吴萸、川连”,后面加减法有“兼寒,去川连,加椒、桂”,这个应该也是从仲景乌梅丸变化出来的。

肝寒用药也有吴茱萸汤等经方的影子。其实说到经方的影子,或者可以换个说法,就是这个“治肝三十法”是有来源的。有不少治法是从仲景经方变化来的,甚至理论源出《内经》。比如在泄肝法里面提到用药之法:“盖苦、辛、酸三者,为泄肝之主法也”,追根溯源,《内经》则有“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之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与此都有关系。

(1)底层铺完24h后进行面层摊铺,摊铺面层前,按照设计图案弹线,划线图案区域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摊铺面层,将不同颜色的橡胶颗粒搅拌均匀后,推到划线区域内摊铺。

《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到:“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王旭高的泄肝法,恐怕与这段文字也有一些渊源。类似的文字,《内经》中还有不少。请问老师怎么看呢?

王旭高是一位清代名医,他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但肯定是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得来的。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实际上是在中医对肝的生理病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前人的经验,概括出来治疗肝病的有关方法。

关于王旭高的学术思想,肯定有很多名家的渊源。他的“三十法”,不仅对治疗我们现在一般的肝病,对很多其他的疾病都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三十法,首先要了解一些经典的东西。

最早还是要从生理开始,如肝主疏泄,肝藏魂,肝藏血,肝为将军之官。它的脏器功能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宜直而不宜曲,宜条达而不宜抑郁。从生理进而联系到病理——《内经》里面有一个章节叫做“病能论”,“能”是“态”的通假字,实际上就是 “病态论”,指疾病状态。所以我们先要了解肝的脏象和病态这两个方面,再联系到对治疗方法的应用。

最后,国外的品牌带来竞争威胁。纵然有“国产保护月”一类的保护政策,但我国影视等娱乐文化企业在艺术表达形式、技术水平、营销方式等方面仍与国外企业很大差距。因此对于未来世界全球化、多元化我们要准备好接受来自国外品牌的竞争威胁。

“治肝三十法”第二个是疏肝通络,就有很多张仲景的渊源在里面。张仲景说:“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是说瘀血留着在肝脏,气血不通,正好接续王旭高的第一个治法,疏肝理气不应手了,然后再来疏肝通络,就是由气滞到血瘀。包括我们讲的缓肝法,实际上是张仲景治疗脏躁的一个方子。他既注意从经典里面吸取理论的内涵,又能够结合临床。实际上他的“治肝三十法”是在《黄帝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等的基础上又有发挥。

说到渊源,我觉得老师讲的很重要。我们研究他本人的东西,要了解原理和脉络。但最终还是要落实于临床,要解决问题。比如说甘麦大枣汤,通过重新学习经方,学习其他一些经验,发现这个方对于安抚情绪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学校学的时候是从心脾这个角度去理解。方中的小麦,因为有时候临床上没有,我会用生麦芽去代替,也有一些效果。生麦芽肯定效应不够。学了“治肝三十法”后,我觉得用王旭高的“缓肝”来理解甘麦大枣汤安抚情绪的作用,或许比从心脾角度认识更为恰当。探寻这个方的来源,包括从张仲景到王旭高,对临床都有启发。

2022年起,《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拟开辟“师说”专栏,每期约请国内中医肝胆消化病领域有影响力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及传承团队,以师徒问答、名师说道等形式充分展现各家学术思想和名医经验传承,尽可能做到纵横周详、原汁原味、掇菁撷华、学以致用。此举为提高中医药肝胆消化病诊疗水平做初步的探索,也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4 “治肝三十法”的临床应用情况

老师,我经常接触到一些失眠患者,发现这些患者会做各种噩梦,焦虑、抑郁、入睡困难、早醒。其实他们没有表现出很多症状,就是比较焦虑,也没有很多热的一些表现,比如说舌苔不黄,小便不黄,手心不热。我发现用一些疏肝的方法,包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上一些黄连、黄芩、栀子,效果还不错,当然还用一些酸枣仁等安神的药。通过学习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我觉得跟里面的疏肝、泄子,甚至补肝血,可能都有关系。这些理论怎么梳理,请薛老师指导。

“治肝三十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应用起来会有局限性。很多人只知道“治肝三十法”治疗肝病,就归结到治疗西医的肝脏疾病里了。我们看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里面,与西医的肝病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不到1/3。

刚才汪秀琴医生讲了,对有些失眠的患者从肝来论治,这个非常多见。张仲景的酸枣仁汤,本意是针对肝血不足而有郁热来治疗的,“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什么叫“虚烦”呢?这种烦是因虚而导致的,所以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叫做“虚烦”。从肝来论治失眠,论治不寐,实际上可以做一个大课题——直接或间接从肝治疗。有的时候肝火偏旺,用龙胆泻肝汤;有的时候肝火偏旺还有脾虚的,可以用逍遥散,用丹栀逍遥。肝火偏旺涉及到心的,心肝火旺的患者,可以用朱砂安神丸治疗。有肝热而肝血不足的患者,用酸枣仁汤治疗。心肾失交,实际上是肝火引起的心肾失交,导致失眠,交泰丸也有治疗意义。所以说,失眠从肝论治,有直接从肝治疗的,有肝影响了其他脏器之后引起功能失调以致失眠的。再比如说肝火偏旺、脾胃运化不好,还有点痰湿的患者,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治疗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们从中医临床思维角度来说,不能局限于“治肝三十法”。或者说我们现在中医治肝的方法,不能局限于治疗西医的肝胆疾病。我们讲过,高血压眩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肯定是用天麻钩藤饮来治疗,那么这个高血压跟西医的肝胆病有什么关系?最起码没有直接的关系。包括“中风”,中风是什么病大家都非常清楚。中风现在有从脑来治疗,说脑络不通或脑络出血,那么有治疗脑络的药吗?有治疗与脑相关的药吗?这是后人的一些进步,不可否认。但是古人早就说过了,现在也比较公认,肝肾阴虚是中风的病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肝火、肝气、肝风,如果肝气、肝风横窜经络,经络不通,就是中经络;如果肝气、肝风,风阳痰火上蒙清窍,又横窜经络,就是中脏腑,从肝、从肝风内动来治疗的很多。再有一些肢体经络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中医称为颤症;老年性痴呆,发病与肝火痰热引动肝风,或者阴虚风动密切相关。所以从治疗肝病来说,我们一定不能局限于治疗西医的肝病或者西医的肝胆疾病。

我们既要熟悉、掌握现今中医的学术体系,又要学习、研究传统的或者说西医学进入之前的中医基本理论、临床思维和诊疗方法。现今中医的学术体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临床课程有内、外、妇、儿等,这些都是在实行所谓中医药院校教育之后才划分的。导师周仲瑛先生说过他们是怎么跟师学习、怎么看病的。跟师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就是药物,读《神农本草经》;方剂,读汪昂的《医方集解》。《黄帝内经》以基础为主,《伤寒》、《金匮》是临床科目。一边读书,一边跟老师临证,没有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内、外、妇、儿、科之分,内科就叫大方脉。而我们现在大方脉,内科专科分化太细了。有的内分泌医生不会看脾胃病,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强化中医的基本功,从中医内科开始,做全科医师。

这是“木火刑金”,而且与肝、肺、胃都有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时还是要去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有“五脏咳”、“六腑咳”,《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还有“膀胱咳状,咳而遗溺”等。刚才这个病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胃有热,影响到肺,肝气也不舒,所以表现为“木火刑金”的咳嗽,但是病机关键是肺胃有热,肝气不舒,胃气上逆,侵犯到肺。治疗上除了考虑“木火刑金”使用清泄肝肺之外,再根据食管反流、胃气上逆,加“左金丸”,可能效果更好。

“肝为贼脏”,肝为万病之源,治肝的方法比较多, “治肝三十法”对我们而言确实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当中我有一个难点:这个三十法要怎么去区分,怎么样抓住辨证的脉络?

个人认为“治肝三十法”很多的地方用的是内科辨证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首先是脏腑辨证的方法。脏腑辨证重点讲的是肝脏本身的病变,其次是肝脏和其他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在生理上来说肝主疏泄、肝主藏血;在病理上,围绕肝脏本身的疏泄功能失职来展开,临床其实有两大类表现,一是升发太过,二是疏泄不及。当肝的升发功能太过,如肝气郁结,气郁可以化火,然后又可以生风。所以我觉得第一条脉络就是肝气、肝火、肝风。肝气有几个治法,肝火有几个治法,肝风有几个治法。所以第一条脉络主要是抓住肝脏主要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来展开。在脏腑辨证当中,也兼顾到肝脏和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所以里面也有培土泄木、清金泄木等。在临床上表现出情绪抑郁,或者是在肝系疾病当中的胁痛、积聚、鼓胀,都跟气机郁滞、气血运行不畅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旭高是清代名医,他是无锡人,曾经被称为“白马医生”。他著有很多医书,现存于世的有六种,称为《王旭高医书六种》,而著名的“治肝三十法”就在其中。

第二是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肝气、肝风、肝火都是实证,然后到肝寒、肝虚,甚至最后直接谈补法,就是补肝阴补肝阳,我觉得就是应用了虚实辨证,这是一个大的纲领。八纲辨证当中当然还包括寒热辨证、阴阳辨证。比如说刚才讲的补肝阴、补肝阳,其实就是阴阳辨证;寒热辨证当中有温肝,也有清肝。

最后我认为在辨证思路脉络里面还有气血阴阳辨证。在补肝气、补肝阴、补肝阳、补肝血中有很多的体现。

你的讲法有一定的道理,从现代中医诊疗层面上来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看看王旭高对肝脏疾病是怎么来辨证和治疗的。“治肝三十法”是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甚至再延伸一点有气血津液辨证。但是我们跳出现在的框架,深层次考虑一个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在没有所谓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习之前,中医是怎么学习的?中医是怎么看病的?

现在讲的中医诊断学里面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张仲景是否用六经来辨证呢?它的原意究竟怎么样呢?研究的人不多。“治肝三十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内风外风,按照我们现在学习的中医理论体系的分析,就是这样的一个脉络。当然还有其他的内容,包括散肝、收肝等,我们也归纳不出来。

我们现在讲的所谓脏腑辨证、八纲辨证,都是后人总结、归纳出来的,从教学角度而言,好像非常系统化,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丢掉了一些原汁原味的中医成分。实际上一些辨证方法,包括王旭高“治肝三十法”里的辨证方法,有些证型在教材中是无法归纳的。

对照我们目前的知识结构,“治肝三十法”确实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但是王旭高那时可能没考虑到这么多,而是从当时中医传统的临床思维出发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前人也有论述,如金元时代的刘完素已经提出与脏腑辨证相关理论。在开始中医药院校教学之后,课程设置有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里有诊法、辨证等,临床课程有内、外、妇、儿科等,好像很规范全面,但有不少内容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或者说原汁原味的中医。

跳出目前层面上知识系统再来思考,古代医家原本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我们教材上讲到《伤寒论》的桂枝甘草汤,比如说张仲景提出伤寒“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是因为伤寒发汗过多心阳虚弱,所以用桂枝甘草汤来治疗。桂枝甘草汤是非常著名的方子,我们要思考,有心阳虚弱可以用,其他阳气虚弱是不是也可以用?张仲景是不是这样想的?我们要考虑中医思维的临床应用。如有一个方子叫芍药甘草汤,它从性味联系功能是什么样呢?是酸甘化阴的代表。而桂枝甘草汤,不仅是补心阳,叉手自冒心可用,不冒心也可以用,是辛甘化阳的代表,是治疗方法的体现。

创业集群内部存在的创业精神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创业者的理念和行为,通过默示性创业精神的传播,提升乡村地区创业精神水平。同时在集群内部创业文化的熏陶下,集群内部其他主体容易增强冒险精神、创新性等个人特质,有利于培育新企业家精神。

所以我们今后要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读原著,不要看注,或者说要看古人的注。现在既要在目前知识结构的程度上来思考相关的问题,又要再回过去思考古人是怎么想的。孙丽霞医生归纳总结“治肝三十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思考。但是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可能还要进一步分析。

现在教材《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分类,有肺心脾肝肾五脏系统疾病,再加上脑病、气血津液和肢体经络疾病。学科分化是学科进步的一个表现,但是否合理值得思考。如虚劳病归入气血津液疾病,理由是发病病因为气血津液亏虚。我觉得这不合适。虚劳自古以来就是跟肾相关的,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眩晕属于脑系疾病,原因之一可能是眩晕与高血压以及与之相关的脑中风有关系,但《黄帝内经》就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说“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说“无虚不作眩”,眩晕归入脑系疾病与西医理论不无关系。

开店设铺,做渔药渔需物资买卖经营,常常需要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妙招。在市场经营的日常细碎活动中,那些聪慧机智的渔需营销店家往往新招迭出,靠着智慧做出自个儿生意亮点,收获事半功倍的利好。

读书、思考、实践。如第九法叫熄风和阳法,第十法叫熄风潜阳法,实际上这个讲法已经跟我们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不讲熄风和阳,没有和阳这个方法。王旭高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无从考证,但是他说治疗“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用熄风和阳法”,实际上是什么方法呢?我个人认为是凉肝息风法,主要治疗肝实热证,肝火肝热引起肝阳上亢;而熄风潜阳法是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上亢,水不涵木,这是它们的区别。

养肝法和后面的补肝阴、补肝血等,又有不同。而养肝法是什么呢?代表的药物是养血息风,肝血虚不能够濡养经络,以致肝风走于四肢,“经络牵掣或麻者”,“宜养血熄风”,这些问题都要连贯考虑。肝风走于四肢为什么用养血的方法呢?李中梓讲过,“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血是养血,因为血虚生风,血虚风动,所以有时用当归饮子、地黄饮子等,要掌握同中有异。

尽管不可能从部分已知元素中恢复所有的低秩矩阵,但是可以期望恢复其中的绝大多数矩阵.要恢复一个低秩矩阵,可以先将其转化为求解下面的矩阵秩最小化问题:

再说清肝与泻肝。清肝是肝经有热,用羚羊角、丹皮、山栀等;泻肝是泻肝胆经的实热,清利肝胆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虽然都是清肝法,但是有层次、程度的不同。

对于“治肝三十法”,我们今后可以再做一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治肝三十法”的渊源、主要内容及在现在中医肝病治疗中的意义。第二个专题,目前中医肝病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作为矿井辅助运输选型首先运输车,与传统的辅助运输(依靠轨道运输的方法)相比,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的优势明显,例如防爆的可靠性,运输效率高,机动性强,牵引力更为优秀,且更为安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的煤矿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柴油车,甚至是非防爆柴油皮卡车,只有少数的国有煤矿企业采用了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上述两种传统胶轮车很大的缺陷在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本文将深入探究胶轮车的安全检验以及胶轮车安全性能的现场检测方法,以避免安全运输事故发生。

学习、应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不但可以治疗西医的肝脏疾病,如清肝化肝通络法等;而且对很多相关系统的疾病,都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是“治肝三十法”并不完美,如有的方法就是简单几个药,不够完整,可能也是王旭高临床工作繁忙,没有很多时间来著书。《西溪书屋夜话录》并不是完整的,是王旭高的著作里残留下来的,很多内容亡佚了,后人总结归纳出来比较精华的“治肝三十法”,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现在非常强调中西并重,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西医的肝脏疾病,有较好疗效。当然还可以补充,比如说治疗重症肝病高度黄疸用凉血化瘀的方法,源于张仲景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的观点,可以用清化瘀热的方法。现代汪承柏先生用大剂量赤芍治疗高度黄疸,就是传承、创新。

脂肪性肝病十分常见,中医干预也有效,但有从肝论治,有从脾论治,有从肾论治,令人无所适从。对此,我们可以从“治肝三十法”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化肝这个含义,写得是非常精妙的。实际上化肝是传承了张景岳化肝煎的方法,后来又有一些发展。化肝就是化肝中的瘀热,化肝中的热毒。我们现在治疗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时候,用化肝的方法,实际上有清化湿热瘀毒的味道在里面,这是我们现代的一些应用。

目前中药导致肝损害临床报道很多,西医也经常提起,老师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一些医生说起肝损害就联系到中医药。应对肝损害,第一不要单纯分析或认定是什么原因,综合因素比较多;第二,停止所有非必要的药物;第三,治疗上辨证结合辨病。肝损害的患者可以有很多症状,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肝损害的时候,一般谷丙转氨酶中、高度异常,严重肝损害时候高度异常,反映药物损伤的γ-GT也比较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清热解毒等方法都要使用,较多从肝治疗,如柔肝、清泄肝胆肯定可以用的。但要掌握哪些药物可能对肝脏有损害,如川楝子、泽泻等都有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知识,选择没有肝损害报道的中药。如出现肝损害,有轻、中度的黄疸,可用茵陈蒿汤、四逆散,但是山栀就少用或不用,因为栀子有肝损害的报道。可以加上清热利湿、清热解毒中药里有保肝降酶作用的药物,如垂盆草、田基黄、五味子等。要注意药物的配伍。我在治疗肝损害的时候,有时还结合中医传统的解毒方剂——绿豆甘草汤,其中关键是生甘草要用10 g,绿豆约30 g,不能浸泡,有一定的效果。中医的一些经典方,要关心组方中的“使药”,像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必须加少许茶叶。

绿豆甘草汤就是要加绿豆,浮小麦就是浮小麦,淮小麦就是淮小麦,甘麦大枣汤要用淮小麦。刚才沈佳医生讲了甘麦大枣汤治疗很多疾病有效果。我认为应用甘麦大枣汤就抓住两个字——缓急。比如失眠,急;心情烦躁,急;半身出汗,也急,所以要缓急。临床效果真的很好,这也符合王旭高的“缓肝”之意。

一个男性患者曾经也是肝气肝火、胃气,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看了很多医生,用过半夏厚朴汤、旋覆花汤、丁香杮蒂汤,无效。他来就诊,根据辨证,我还是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只是加上甘麦大枣汤,服用5剂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个多月后痊愈。

有一个涉及到肝本脏和肝经的问题,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不完全是肝脏的问题,如胁痛还有肝经循行部位,温肝法里提到肝经循行,泄肝法也与肝经循行部位有关。

一些患者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肝囊肿、脂肪性肝病、卵巢囊肿或者子宫肌瘤,完全是按照肝经循行路线发生的。有一些男科疾病,按照肝经循行来治疗,也有一些作用。请薛老师再梳理一下,对肝经循行的问题,或者叫“肝经病”,如何治疗?

万凌峰医生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也不太容易回答,大家一起来思考。前面讲到,中医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里还有经络辨证。如果注意到肝脏本脏的病和肝脏本经的病,以及肝脏经络之间的联系,“治肝三十法”的治疗范围又扩大了。一些肢体抽掣的疾病、皮肤病、痹证、甲亢、颤证,也有从肝风来治疗的,这对扩大“治肝三十法”的临床应用有比较大的意义。如一些男性病是厥阴经脉有寒湿或者湿热,从这来治疗的也多。虽然 “治肝三十法”里还没能概括,但是从肝脏的本脏、肝的本经、本经和相关经络联系起来,我们还是可以看到。

前人曾说“医而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不了解经络是不能看病的。由此看来,王旭高不仅掌握肝脏本脏、本经的功能和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还了解肝本经以及相关经络的联系,从而提出相关治疗法则。

这一点引发我们的思考。对于辨证论治的体系,我们既要掌握现今的各种辨证方法,包括六经辨证,又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其他辨证方法如经络辨证,然后联系相关治法。研究了肝经病,就知道我们讲的肢体经络疾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泛泛而谈,是用西医学的观点来看的。最近一些场合,我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内科疾病的五脏系统分类,我觉得这是中医的精华。

我们在使用“治肝三十法”过程中,有清肝、泻肝、柔肝、缓肝,这些细微的差异如何把握运用?

老师,我遇到一个病例,与前面说到的“木火刑金” 比较吻合。患者反复咳嗽、咯血,胸部CT显示肺部炎症,用抗生素治疗有点效果,但是一直没有痊愈。后来一位消化科的医生建议做胃镜检查,结果发现是反流性食管炎。现代西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跟情绪有关系,可能会服黛力新等,中医会用疏肝利胆的治疗方法。这算不算“木火刑金”呢?

之前跟老师抄方,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先看脾胃科,因为肝有问题又来看肝病科。老师说可以一起看。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s experiment text: as shown below in Figure 10, users can customize the order of the tests, combine the instrument, and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imulating industrial automation testing finally.

作为专家,越来越专业,也不见得是好事。

读王旭高这个“治肝三十法”,感到与六经、五运六气也有关系。在“泄肝”中提到“如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我们会想到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感觉关系特别密切。六经、五运六气的理论提出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很相近。

应该有关系。如“肝郁化火”“气郁化火”,我们在学习时,没有老师进一步解释。那为什么气郁就一定化火呢?为什么能化火呢?还有“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一定化火吗?我们现在的理解是,要从六经、从五运六气角度去理解,如肝是木,少阳、厥阴都是木,无非一阳木一阴木而已。肝气为什么能化火,因为“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为什么化火又能动风呢?厥阴风木,“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应该说基本上是这个道理。现在五运六气非常时髦。但是有些人是为讲而讲五运六气,讨论这样的临床应用问题就比较少。为什么气有余就化火呢?实际上是从六经,从五运六气的胜复来考虑的。

结合缪伟峰与沈佳医生的问题,我认为王旭高肯定懂五运六气、六经之间的传变,但是没有多讲。现在很多都在讲五运六气,我建议大家看方药中的书。方药中先生讲的五运六气比较纯正,老先生写作没有长篇大论,后来人写的过于冗长。

一是加快水利立法进程,强化立法基础工作。积极争取立法资源,统筹推进重点立法项目,把水利改革发展急需的立法项目纳入立法工作计划。积极与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强立法协调,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农田水利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规立法进程。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我们谈了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的内涵,以及目前中医肝病治疗的现状和思考,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今后还可以进行相关专题的研讨,谢谢。

参加人员:薛博瑜(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汪秀琴(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孙丽霞(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缪伟峰(南京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万凌峰(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华忠(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方南元(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公培强(绍兴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李燚光(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友白(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中医师),陶鸣浩(昆山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曹婷婷(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许岩(南京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孙洁(南京市江宁医院主治中医师),陈宇锋(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中医师),肖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 曹静静(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方晶(江苏省中医院主治中医师)

讨论形式:线上腾讯会议+线下交流

讨论时间:2021年11月30日

记录:缪伟峰

文字整理:沈佳

审阅修改:薛博瑜

猜你喜欢

中医师肝气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中医药法》助力中医师职业教育发展的完善路径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吕华主任辨治支气管扩张经验
我家秘方
肝病切勿以肝补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