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灵台教授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历程

2022-10-15高月求祝峻峰孙学华王灵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病中医药

1974年王灵台教授首次报告了中医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的结果,引起学术界的争论。经过40多年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及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的研究,明确了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的新途径。以补肾法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案在全国多中心应用,已成为行业内公认有效的治法治则,并广泛地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

已故的国医大师张镜人曾评价:“这一治疗新法则的创立,标志着中医中药认识乙型肝炎、治疗乙型肝炎的新发展。” 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理论的提出及补肾方研制的思路和过程,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回顾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这一难治性疾病中的优势,把握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方向,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近日,我们就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历程、启示、反思与遐想等主题,对王灵台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1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历程

1.1 “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的提出、应用(1970—1994年)

电视画面中的字幕发布了首相的指示:“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安全地聚集在学校礼堂和社区中心里。我们要求你们待在原地,这样你们能得到处理。假如你们待在家中,请待在原地;我们会找到你。”

1.1.1 “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理论的提出及补肾方的创立 中医中药治疗肝胆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了其疗效。“慢性乙型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把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毒邪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毒邪内侵,留滞不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所用方剂和药物也以苦寒类居多,代表方如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等,常可收到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效果,但大多无法使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即无法使之痊愈。从清利之法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患者确实存在湿热,但从清利之法难以治愈慢性乙型肝炎来看,“湿热”并非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全部病机。

“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从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若拘泥于清热解毒利湿之法难以取效,应当拓宽思路,另辟蹊径,寻觅新法为治。深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是创造新疗法的关键,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临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分析,发现相当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有湿热症状外,尚有肾虚或命门之火不足的表现,如面晄无华,神情萎顿,眩晕耳鸣,腰酸膝软,阳痿遗精或带下清稀,甚或形寒畏冷或月经失调等表现,舌象可见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多细滑。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除乏力、腰酸外无其他主诉。慢性乙型肝炎之初多为感受湿热之邪,多湿重热微,湿性粘滞,致病情缠绵,病程较长。且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轻则脾阳不运,重则脾阳不振,暂则脾病而已,久则肾阳亦虚,所谓“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中医认为“五脏之真,惟肾为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轻伤肾气,重伤肾阳”,因此,旷日持久,必然暗耗肾精,所谓“久病伤肾”。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主要体现在肾精肾气亏损,或命门之火不足,湿热未尽。无论是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肾虚,还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发生慢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中肾虚是主要的病机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是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部分缺损的基础上感染HBV。机体的细胞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清除HBV,致慢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而中医学认为免疫功能低下系属机体正气不足,而人体之元气与正气均源于肾,充实肾精肾气可能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抑制肝炎病毒,从而促使病情改善和恢复的有效途径。肾虚与不虚,肾精肾气是否充足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认为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既然肾虚、湿热未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针对病因病机,参照古代医家治验,结合中西医理论,我们提出了补肾为主、清化湿热为辅的扶正祛邪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方药的选择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性,正确地选择药物直接影响疗效。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等,这类药物甘温缓和,温补命门而不热,补益肾精而不峻。慢性乙型肝炎肾虚的表现在于精气亏虚,而不是阳虚阴盛内寒;当选用的是这类药物,治之当辨明病机,补重于温,而不是温重于补。慢性乙型肝炎另有湿热一面,温燥太过,不惟助热,且有伤阴动血之弊,选方应顾其兼证。益肾温肾为主的治疗方法除了能够增强机体低下之免疫功能之外,还有助于改善肝脾脏腑功能;此外,慢性乙型肝炎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多有湿困中阳、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这一病理机制存在,温补命火以实脾,此乃“补火生土”之义。诚如前人所谓“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矣”“故命门火旺,则蒸糟粕而化精微”“肾阳充旺,脾土健运,自无寒湿诸症”。肝藏血,肾藏精,精可化血,乙癸同源。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有肝血肝阴不足之象,而补益肾精,能充实肝体,达到乙癸同昌,即“虚则补其母”,所谓“肾生骨髓、髓生肝”,“盖少阴藏精、厥阴必待少阴精足而后能生”“自古肾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递相维持也。” 据此形成了以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法和方药。以补肾法为主的方药慢肝一号(肉苁蓉、巴戟天、桑寄生、生地、丹参、虎杖等)、慢肝二号(肉苁蓉、巴戟天、桑寄生、生地、丹参、虎杖、白花蛇舌草等), 并设以清热解毒的慢肝三号为对照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HBeAg和HBV DNA的近期转阴率慢肝一号、慢肝二号高于慢肝三号组,其中慢肝一号对HBeAg的近期转阴率明显高于慢肝三号组。补肾法可以降低HBV标志物, 缓解患者症状, 改善肝功能及免疫指标。以补肾法为主、清化为辅的的方药可以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并促进其恢复。据此研制成功补肾方。运用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并作为院内制剂[补肾冲剂,沪卫药剂N(97)-080]使用至今。

补肾方主要由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桑寄生、生地黄、枸杞、虎杖、黄芩、丹参、青皮等药物组成。补肾方中的巴戟天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又填阴水;肉苁蓉厚重下降,直入肾脉,温而能润,无燥热之害,能温养精血而通阳气;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生地黄养血补阴,有填精补肾之效,且补而不腻;虎杖、黄芩清热解毒利湿;丹参活血化瘀,青皮理气兼作引经药之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巴戟天、肉苁蓉等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刺激集落刺激因子生成作用,可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促进代谢,抗衰老等多种作用;还能增加胸腺依赖细胞(T细胞)的数值,使抗体提前形成;对肠道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枸杞子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等成分,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丹参能改善外周及脏器微循环,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产生TXA2、PG类缩血管物质,增加肝血管流量,防止和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抑制肝脏胶原增生,促进胶原降解和胶原再吸收,使闭合的肝窦重新开放。总之,补肾方全方主次有别,相辅相成,所选补肾药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在补肾的同时又可充实肝体,改善肝脾之功能,而达到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之症状和体征、治疗病因的作用。

1.1.2 “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是一个病机复杂、证候多变的过程, 而且常因患者体质不同、病变发展方向不同, 而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证候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化。补肾法已被证实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补肾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但这并不等于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只能用补肾法, 而是在辨证和参考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它。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矛盾交错,单一证型极为少见,多为数证互见,企冀一种治法治愈慢性肝炎实不可能,必须做到治有定法又有变法,法随证变,方随法出,补肾法为主,多法联合施治。根据临床观察, 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常出现而以肾虚为主的证型, 应用补肾法为主来辨证施治。

1.1.3 补肾药的用药经验 补肾的中药有刚燥、柔润两类,前者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辛热剽悍,功在温里散寒、回阳救逆。后者如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等,这类药物甘温缓和,温补命门而不热,补益肾精而不峻,所以当选用的是后一类药物,治之当辨明病机,补重于温,而不是温重于补;肾恶燥,刚燥“则正肾所恶者”,益肾只宜柔润,肝脏体阴而用阳,喜柔恶刚,“大抵肝为刚脏,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用药须察其喜恶,而且,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病理情况的补肾药多属后一类药。此外,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常有肝血肝阴不足之象,而补益肾精又能充实肝体,达到乙癸同昌,亦即“虚则补其母”之意。不过,在具体运用这种治疗法则时候,还需根据精气互生之理,配合四君子汤或加黄芪益气之品。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亦配伍生地、制首乌,枸杞子等补肾阴药,以求阴助阳生,且能兼制其温燥之性。考虑到慢型乙型肝炎仍有湿热未尽的一面,故在补肾的基础上亦再配伍清化湿热的药物,如黄连、黄芩、虎杖、白花蛇舌草、小蓟草等。如果病情处于活动期而以湿热壅盛邪实为主时,则以清化为重,减少或减轻补肾的药物,待湿热势挫,复以益肾为主论治。但—般只要肝肾阴虚及湿热表现并不突出,即以益肾温肾为主,并作常规随证加减。这种建立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基础上的灵活变化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1.1.2.2 肝郁脾虚、肝肾阴亏 症见肝区不适、或胀或痛,乏力,腹满或胀,或有便溏,头晕,耳鸣,口干;齿血,关节酸痛,腰膝酸软,或有低热,舌质偏红或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以疏肝健脾、滋补肝肾、清利湿热三法共施,根据证候偏倚而以其中一法为主,余法为次,药味亦随之稍有裁取。常用药:郁金、川楝子、八月扎、枳壳、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白芍、生地、桑寄生、枸杞子、当归、虎杖、白花蛇舌草、车前子、制大黄、黄芩、仙鹤草、鸡血藤等。

1.1.2.3 肝肾阴虚、兼有血瘀 症见右胁隐痛,腰酸腿软,面暗或色晦,或见赤缕红丝,头晕目涩,齿衄,口干口苦,口粘,纳差,身目溺黄,五心烦热,体瘦,舌红、有瘀斑,脉滑或细数。尽管该型虚候明显,但常有邪毒未尽,可予清利湿热,辅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品,所用药物与前述第一型类似,酌加白芍、生地、沙参养阴药,随病情缓解,转而兼补肝肾为主。

1.1.2.4 肾阳不足、兼有湿热 症见疲乏,四肢欠温,腰酸,足跟痛,苔薄或腻。治法以温润补肾为主,佐以清化湿热。常用药: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党参、虎杖、丹参、青皮。

1.1.2.1 湿热中阻、肝郁肾亏 症见脘闷腹胀,口干,口苦,肝区不适或胀或痛,便溏黏秽,或目黄身黄,腰酸,膝软,苔薄白、或黄腻、或白腻,脉滑、或滑数,或弦数。治法以清利湿热为主,辅以疏肝活血益肾。常用药为虎杖、黄芩、苦参、川连、车前子、制大黄、茯苓、半夏、陈皮、桑寄生、枸杞子、石斛、郁金、丹参、鸡内金等。

1.1.4 “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的临床研究 证候学研究表明患者经过补肾方治疗3~6个月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乏力、腹胀、腰酸、遗精、睡眠不佳等症状改善最为明显,分别为81%、78%、86%、92%、87%。治疗后肝脏缩小(45%)、脾脏缩小(47%)、黄疸减轻(75%)以及出血倾向改善(62%)。肝功能变化:服用补肾方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Alb/Glb)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ALT、TB、Glb尤为明显。

从最初的慢肝一号至四号方, 几经总结、筛选, 最后形成了自制特色制剂——补肾冲剂。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证明了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为切实提升新闻摄影质量,在运用摄影技巧及艺术手法时需善用摄影设备中的闪光灯,以有效改善拍摄画面过度曝光等问题。同时,在闪光灯调节过程中,也可采用增设反光板等方式,使光源能够借助反光板及天花板反射形成漫反射效应,有效改善光源不充分或光照不均匀对新闻摄影作品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如果在摄影空间较小、距离拍摄物体较近的情况下,可将闪光灯调整至90度,利用周围墙壁及天花板的反光,使拍摄物体能够得到均匀的打光,提升拍摄作品总体质量。

1.1.5 “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的实验研究 在取得临床疗效的基础上, 我们同时进行了从细胞分子到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①补肾方可以稳定肝细胞膜、抑制钙离子渗透入肝细胞, 增加肝糖原、促进肝细胞代谢和解毒功能等途径发挥保肝作用。②补肾方可以减轻肝细胞核变形、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减少肝窦周围淋巴细胞、细胞增生, 胶原纤维也明显减轻。③补肾方药物血清减少2.2.15细胞株HBeAg分泌量,有体外抑制病毒的作用。

1.2 “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治疗肝病的应用成就(1990—2000年) 在运用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开展了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免疫性肝病(PBC、AIH)、肝硬化、肝癌等其他肝脏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经过临床研究与试验,拟定多种疾病的经验方,如治疗“丙肝”的清肝方,治疗脂肪性肝病的抗脂方,治疗免疫性肝病的调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灵甲胶囊,治疗肝硬化的柔肝方,治疗肝癌的抑癌方等,诸方治则相似,但药味不同,均寓以补肾之意、不违原宗,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从初始的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到补肾为主,清化为辅,再到补肾健脾法为主、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探索、发展的实践之路。补肾法为主治疗各种慢性肝病,衷中参西,别出新意,言之有理,用之可验,不仅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开拓出一条新途径,为新时期中医中药的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中医药治疗肝脏疾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0多年来,我们坚持“临床疗效的创新源于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源于临床实践”的理念,坚持“继承与创新”“中医与西医”“导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创新中发展。抗病毒药问世(干扰素/核苷类药物)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里程碑,大大提高了疗效。我们很早就运用抗病毒联合中药应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期的患者,除应用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以外,同时加用中药制剂,希望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的。

补肾为主法、补肾健脾法、补肾解毒法、补肾清肝法、补肾法联合苦参素、补肾法与补肾健脾法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探讨,无不是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创新研究这一特色的具体体现。特别是补肾健脾法的运用,丰富了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内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病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失调,而中医的脾肾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正气的充足与否,也直接影响了疾病的预后与转归,同时两者也存在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此外,“健脾实肝”“厥阴不治、求之阳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古训为通过健运脾胃达到治肝的目标确立了原则。补肾健脾法考虑和兼顾了脾胃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在慢性肝病治疗的策略中赢得了先机,补肾健脾方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也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医院可以加强对于妇科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意识到与患者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让妇科患者了解到妇科护理的重要性和难度所在,积极的配合妇科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认识到配合护理工作完成的重要性,让患者和婴儿都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2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为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借鉴

1.3 新的探索与发展(2000年至今) 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开创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法则,翻开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篇章。

2.1 坚持理论创新, 发扬中医学精髓 20世纪60年代,中医治疗急慢性肝炎多以清热解毒法为主,对于肝胆湿热的黄疸型肝炎常可收到改善症状和肝功能的良好效果。自70年代始, 这一治法的疗效似乎有所下降, 研究发现, 原来的治法与方药对甲型肝炎疗效较好, 而对后来发现的乙型肝炎疗效欠佳。

任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企业中同样要培养信息人才,将信息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无论是从信息技术方面,还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方面,都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对人才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体制,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培养一直综合素质较高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回顾分析临床大量肝炎病例,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与急性甲型肝炎治法用药有很大的区别。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机制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单纯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往往难以取得效果,需通过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方可奏效。而中医学认为“肾”与机体抵抗力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临床所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确也多见“肾虚”之证候。应用补肾为主的方法, 通过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起到保护肝细胞、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从而达到病情稳定和恢复的目的。

卢春泉对此也表示肯定,“魏银仓、孙国华离任后,很幸运董总也是我们的股东,她有制造业的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和管理团队。如果没有她接手,带来格力先进的东西,恐怕现在银隆都还迈不过这个坎。”

病毒学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服用补肾方治疗后HBeAg转阴率为28.9%,HBV DNA转阴率为30.0%。补肾方对抑制HBV复制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没有中医理论的创新与提高, 就谈不上中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慢性乙型肝炎“从肾治肝”法的提出、应用与推广, 可以说是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成功之作。

一干渠改造:将桩号17+629.7~20+903.5段的渠道两侧土堤加高为复式断面,过流能力15 m3/s,在现有渠顶左侧设4 m宽的泥结石路面,右侧设2 m宽平台。

2.2 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创新研究 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科研创新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把中医药理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 指导逻辑思维和分析的方法, 努力做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去分析、研究所观察的疾病, 针对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 作出富有创意的、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设计, 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 达到研究的目的。

通过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项目,观察了补肾为主与中药或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了补肾健脾、补肾清肝法、健脾法等各种中医治则与治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极大丰富了补肾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内容,证明了中西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与限制。不但拓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途径,也为今后制定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从免疫学方面努力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的疗效机制,证明补肾方不仅能调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的免疫功能,减少T细胞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防止肝脏进一步受损,还能明显增强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Th2 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CD8

(CTL)的表达,这可能是使HBV DNA复制得到抑制的机制之一。补肾方能通过多个环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实现良性调控,其优势作用环节主要体现在对核转录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的调控。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逐步进入发展新时期。

补肾健脾方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适合病程长、虚证比较明显的患者,研究表明补肾健脾方药可以调整紊乱的细胞因子网络,改善受到抑制的CTL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紊乱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多靶点的治疗效果。从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到补肾扶正为主、健脾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探索,不但具有临床实践意义,而且对验证和丰富中医药理论产生积极的作用, 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规律。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必须创新,创新促进发展。从补肾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创新、探索、发展之路,再次有力证明了上述科学真理。

其次,由于高中实验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任务的分配,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保证实验人员配置的最优化,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建设绿色生态名市是榆林的战略抉择,也是榆阳的奋斗目标。只有生态产业化开发才能够达到既要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目的。从生态产业发展的内涵来看,生态产业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三农”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政府在产业开发上必须给予政策保护、市场需求、科技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景光明而任重道远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是全球性的难治性疾病,也是国家“十三五”攻关项目。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主要采用抑制病毒、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保肝降酶等综合治疗方法,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的、关键的治疗措施和基础。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抑制HBV复制,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只是以抑制病毒复制为主,不仅难以治愈慢性乙型肝炎,而且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还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即病毒的变异与耐药。因此治疗失败,疾病复发及病情恶化,并且后续治疗疗效降低,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难题。

为了获取最主要的评价拟合优度的相关指标[32],本文以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为该模型的初步估计检验方法,通过AMOS20.0软件对数据实现拟合操作,检验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比照发现所有拟合指标均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说明该模型的数据拟合效果相对较好。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模型的相关路径参数估计如表4所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目前,抗病毒被广泛地运用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HBV虽没有直接致肝细胞病变的作用,但可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使肝细胞发生免疫病理,引起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研究表明,HBV在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癌;另一方面要取得持久的应答效果,持久的免疫调控是更加重要的因素,不少应用抗病毒治疗后取得生化学和病毒学(HBV DNA)的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其血清学应答,HBeAg尤其是HBsAg阴转或转换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目前西医急需但难以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在保肝、调控免疫、抗纤维化和抗病毒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发挥中医药优势,对中医肝病研究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进展、转归的过程,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正邪消长盛哀的过程,正气盛则邪退,甚至病愈;正气虚则病进。邪正的消长盛哀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它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相当契合。通过中医药的扶正祛邪,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取得血清学应答的病例并不在少数,尤其在疾病的后期。中医药调控免疫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环节,或者说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因此,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清除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正确处理邪正关系。

免疫异常是慢性肝病的基本病机,如能揭开其机理,并能达到免疫正常化的状态,那么根治慢性乙型肝炎则能成为现实。中医药在这一领域应该和可能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20世纪70年代至今,补肾法治肝解决了部分患者的病痛,但是这仅是中医肝病治疗学的一角,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补肾法治疗肝病的中西医理论依据是什么?补肾法治肝病是否能成为中医药的突破口之一? 如何深入研究人体各系病证——“异病同治”?目标追求到底是“斩草除根”还是“人毒共存”? 补肾法创新和发展的前景如何?

法律上的人格,本质上指人的资格,即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注]黄军锋、千省利:《论胎儿的法律人格及利益保护》,《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64—69页。故法律人格亦可被理解为法律认可的一种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事实上,在当前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并已开始投入应用的环境下,此一问题已远非是“科幻”式的,法律实践和研究都必须直面之。在不少关于人工智能和法律的讨论中,学者开始留意到了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问题,专门的探讨也已出现。[注]袁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东方法学》2017年第5期,第50—57页。

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任重道远,然而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与实践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一段时期,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病的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西医之未能者,中医补之;中医之未明处,西医助之”“善为西医之所为,能为西医之已为,敢为西医之不为”,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作用优势, 优化补肾方治疗慢性肝病方案,以临床为指向,把医学难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扩大临床应用及适应证,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研究中药对HBV感染免疫发病机制的调控作用,研发新药,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回顾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创新、探索、发展的40余年,发展之路充满艰辛,成就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认为其可贵之处在于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坚忍不拔、不断进取,不但为提高肝病的防治水平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学科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王灵台, 陈建杰, 余亚新,等.温肾法为主治疗乙肝60例[J].中医杂志,1985,29(1):24-26.

[2] 王灵台,陈建杰,高月求,等.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5,4(2):26-31.

[3] 赵钢,陈建杰.王灵台教授论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78-80.

[4] 赵钢,高月求,陈建杰.再论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33):6-7.

[5] 赵钢,陈建杰,高月求.创新是科研的灵魂—中医肝病专家王灵台教授学术思想探讨(一)[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16-18.

[6] 赵钢,高月求,陈建杰.临床是科研的归宿—中医肝病专家王灵台教授学术思想探讨(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4):25-28.

[7] 高月求.中医药调控免疫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势环节[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3):129-130.

[8] 聂红明,王灵台,陈建杰,等.从整体免疫调控再论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机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6):109-112.

[9] 高月求,李曼,姚嫣,等.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免疫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2009,19(5):29-31.

[10] 李曼,姚嫣,高月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2):86-90.

[11] 高月求,姚嫣,李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部分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特征[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1606-1609.

[12] 赵钢.从“灵甲胶囊”的研制思路及过程,论王灵台教授对纤维化病机学说及治疗的发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58-60.

[13] 陈建杰,唐苾芯,王灵台,等.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3-27.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病中医药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肝病切勿以肝补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