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评《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

2022-10-14李金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思政

书名:《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韩芳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3407-8

出版时间:2020 年6 月

定价:48 元

立德树人是重要的学科使命,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能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优良习惯,锻炼成为人格健全、担当使命、家国情怀的大学生,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参考深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对完善体育教学、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意义重大。由韩芳编著、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一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等的实现路径,全书内容全面、构思严谨、脉络清晰,既突出显示了体育高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又针对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和有效策略展开研究,作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书中提出的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兼具指导性、适用性、实用性。

《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全书共包含七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立德树人的内容、教育理念、任务、工作关键和理论价值。第二章是体育育人和目标构建,具体涉及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目标体系、原则、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等内容。第三章是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师策略,主要研究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本质、重要性、作用以及实践应用。第四章阐述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路径,主要从育人环境、人才培养机制、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心理培育等多方面着手展开论述。第五章是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和社团建设,分析学生管理的现状和对策,阐述体育社团立德树人的引导作用及其管理,并论述学生管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第六章是高校体育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证分析,主要就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融合的理论、渗透性、教育观和实现路径展开分析。第七章是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协同发展路径,主要内容包括立德树人教育和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式发展模式、全面协同高校体育教育育人。

将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建设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就体育发展进行系统规划: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思想指导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就一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深刻揭示了个人发展与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着重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突出地位,是对我国教育本质的全新认识,将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目标,而且对拓宽体育德育教育意义重大,在立德树人目标指引下,高校体育教育和立德树人将实现全面协同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就教师在高校体育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主导性进行合理分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品性修养、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学生造成直接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其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能够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情况,找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充分挖掘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和思政教育内涵,用“政治坚定、信仰丰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同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教师在把握教学规律、抓准课程精髓、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班导师制度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中的应用贯彻落实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班级导师通过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改进班级管理方式、开创全员无人网状教育格局,最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会贯通,形成高校体育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新气象。

《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协同发展研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从育人环境、培养机制、师资建设、心理培育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着手。

第一,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教师综合素养包括政治、道德、文化、心理以及身体等多个方面,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总要求下,合格的体育教师应掌握运动、卫生生理等多方面知识,既能丰富教师教学经验,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也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现阶段,部分体育教师在育人理念、职业前景、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体育教师应注重学习先进的体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注重将教学内容付诸实践,并在新教育改革形势下与时俱进、汲取精华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业务技能。另一方面,针对教师培训,体育院校应尽快完善培训体系,通过引领教师专业学习、终身学习和课题研究更新其知识结构,使其快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并通过增加教师薪资待遇、评优评先等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第二,优化体育专业立德树人的课程设置。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体育课程中,增强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意义重大。体育课程目标对该专业教学具有良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实践操作中将立德树人融入体育课程目标中,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德育与体育知识有机统一,以全面长远的眼光合理分配课程比例,坚决杜绝轻价值重技能、轻素养重专业,重点围绕家国情怀、政治认同、道德素养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健将。教师应合理发挥仪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有效表达,其重点是通过一定要素、场景等提升学生价值感以及认同感,通过情景创设、团体实践等活动促进德育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同时教师在教材撰写时也应注重增强知识趣味性,将体育外交、体育新闻等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第三,构建校企协同相结合的立德树人发展模式。体育院校校企协同的发展思路是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方针指导下,通过院校与企业多主体的培养模式,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方法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首先,体育院校应充分制定培养目标,就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市场紧缺型人才展开调查访问,从而清楚了解体育人才就业状况和就业趋势。其次,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根据市场要求和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计划,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前为未来学生就业打下基础。此外,具体课程设置也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布局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比例。再次,努力培养基于市场化的全能型教师,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所需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将企业人才作为师资力量的补充,促进专业人才与企业人才的互动交流。最后,开展国际、校企等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构建就业交流平台为体育专业人才和企业之间提供桥梁,同时高校之间也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与人才培养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丰富企业就业面。

第四,创设优良的立德树人教育环境。政府作为调节经济发展与发挥公共职能的行政部门,其治理原则与治理方式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行标,人民政府在发挥管理和服务具体职能的同时,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引领全社会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公开宣传赞扬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模范,发挥榜样力量。家庭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最稳定的基地,家庭教育中应将良好的家庭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以此为学校教育奠基。学院作为主流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应合理统筹兼顾校内外的育人资源,创新育人形式和育人载体,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学院在育人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社团、组织等的优秀资源,定期举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题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环节深化创新、守正、明德的大学精神,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班风、校训、校风各个环节,有效强化师生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五,积极促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体育专业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塑造内在的灵魂品性,因此,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必须借助思政课程优势,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具体做法如下: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统筹体育专业与思政课程教育元素,彰显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协同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立德树人教育内容糅合进专业教育的各个层面,以课程思政精神为引领,注重合理引进党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借助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育理念,拓宽立德树人发展维度。此外,认真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是二者融合不可或缺的途径,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积极结合思政教育特点,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保障立德树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体育课程专项建设中,引入苏炳添、张国伟等运动员的背后故事及体育精神,促使学生释放爱国情怀,从而形成艰苦耐劳、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拼搏精神。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思想就迅速在我国教育界生根发芽,体育课在高校所有课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培养体育人才和素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面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目标的现实状况,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机制、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式遗留下的难题,而且有利于满足市场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基本需求。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