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世莫过戒欺
2022-10-14◎马军
◎ 马 军
古人云:“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可是东汉时期却有位偏不信邪的官员,深夜怀金,送与有恩于己的上官,为防被拒,遂低声安慰,没有任何人知道,您尽可放心收下,从而引出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千古一答,还成就了“四知太守”的不朽廉名。
“天听若雷,神目如电”,显而易见,欺人的症结在于自欺。
欺,为形声字,从欠,其声。而“欠”与出气、说话有关,《说文解字》曰:“欺,诈欺也。”由于其特有的内涵,多与诈、骗为伍,成为无人敢于小视的字眼。
古人对此看得极为透彻,《大学》专门述此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一切不诚实,自以为是,无一例外都是犯了自欺的错误,总以为天底下唯有自己最聪明,哪怕做下再多见不得光的苟且之事,别人也不知道,甚至是想都想不到。曾国藩素以知人闻名,从他军营中脱颖而出的英雄豪杰不计其数,他的风云帐下,龙腾虎跃,人才济济,令天下奇人异士趋之若鹜。一日,有名士前来拜见,曾国藩不敢怠慢,只见来人衣冠古朴,谈吐不俗,遂与其谈论天下大势、臧否当世人物,名士不疾不徐,悠然指点江山曰:“胡润芝办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执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诚,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语,令人不忍欺。”谈古论今,视野开阔,格局高远,有根有据,有本有源。史籍记载,春秋时子产治理郑国,严密的法律条文和监督机制仿佛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使人没有办法作恶,谓之“不能欺”;战国时西门豹治理邺县,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的推行严刑峻法,使人忌惮不敢作恶,谓之“不敢欺”;春秋时的宓子贱治理单父,对待人民如同父母关爱子女,兄长慈爱兄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百姓被他的至诚之心所感化,故不忍心欺骗他,谓之“不忍欺”。此等高论不禁令曾国藩刮目,遂盛情款待,并委以重任,不想这个“不忍欺”尚言犹在耳的所谓贤士,竟“欺”了这个长有一副火眼金睛的曾大帅,私挟巨款潜逃而去。
一个“欺”字,何其顽固,源于心头的贪念和痴念又是多么强大。
胡雪岩亲书“戒欺”两个大字于耕心草堂的横匾上,作为胡庆馀堂的警戒和灵魂,并为之作注:“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字字皆为披肝沥胆,字字皆为啼血杜鹃,字字皆为肺腑之言,中心就是一句话,胡雪岩的字典里没有“欺”字。
孟信为南北朝时期名士,一尘不染,穷且益坚。其侄想将家中唯一的老牛卖掉,以糊口度日。交易达成之时,恰巧孟信归来,当即表示不卖:“此牛先来有病,小用便发,君不须也。”对其侄欺骗卖主的行为痛恨不已,拉过来就打了二十棍子。买牛人非常诧异,对孟信说:“孟公,但见与牛,未必须其力也。”你就将牛卖给我吧,我并不需要它来劳作。尽管买牛人苦苦请求,但孟信就是不答应,买牛人只好作罢。“苦请不得,乃罢。”周文帝得知此事后深为叹服,将孟信举为太子少师,后又升为太子太傅,直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为立身之本,欺诈为招灾惹祸之根,欺骗朋友,则失去宝贵的友谊;欺骗合作伙伴,则失去共赢机会;欺骗客户,则失去事业发展的未来。喊“狼来了”的那个放羊娃如是,以“烽火戏诸侯”取乐的周幽王如是,见利忘义、目无法纪的诸多“老赖”们亦如是……
一个欺字,等于失去最为宝贵的信任,路会变得越走越窄,越走越暗,甚至是走投无路的万丈悬崖。故而先贤们不惮其烦一再告诫要正心,诚意,心口相对,表里如一。“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萤火赋》),有修养的君子,即使独处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古人以“不欺暗室”称赞那些慎独自律的人。《增广贤文》亦曰:“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意思是要反复思量自己的起心动念,即使没有别人监督,也不要做坏事,关键的关键是首先不要自己欺骗自己的那颗心。
不自欺,内心才能阳光普照;不欺人,日子才能怡然安然。光明磊落,俯仰无愧,自可顶天立地,傲然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