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硕士研究生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13孙蔚亮甘廷庆朱华卫韩成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肿瘤学内科案例

孙蔚亮,甘廷庆,朱华卫,梁 俐,韩成龙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1]。因此,需要更多的医学专业人才,以加强我国对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能力。所以,加强肿瘤学临床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非常关键。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由抽象概念到现实病例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对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形成完整知识体系非常关键,是医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2]。此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临床实践的观念,选择合适的案例,并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文献和各种指南的查阅,展开讨论和交流,将抽象的知识通过案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3-4]。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新的医学模式所需的医学人才。为了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内科硕士研究生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实习的内科硕士研究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学生30名。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同学在性别、年龄、入科基础成绩、临床技能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学生教学总时数及教材均相同,临床教学均由同一组老师带教。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带教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1)案例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求以及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病例,作为教学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应符合以下特点:①所选择的案例应是肿瘤内科常见病种,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②所选择的案例应该能够充分体现肿瘤内科疾病特点,诊疗规范及诊断思维;③所选的案例应是学生实习期内能够遇到的病例。此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准备:上课前一周将要学习的案例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案例,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的进一步处理提出相应的意见,并提出相关的支持证据。(3)课堂教学:指导教师首先将案例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约5~6人。(4)总结报告:讨论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对讨论做出总结归纳,对案例整体的诊疗思路予以梳理,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正确的观点,给予针对性的点评,使整个案例诊疗过程完整呈现。

1.3 评价指标及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能力进行考核。考试采用考核小组自定的考试试卷,由相同的老师进行判卷,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能力试卷满分均设置为100分。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评价教学效果,内容包括学生对肿瘤学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掌握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以及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等六项,各项目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85分)、一般(60~85分)以及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成绩分别为(86.1±5.6)分和(87.5±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0.8±6.3)分和(77.9±58.8)分(P < 0.05)。

表1 两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s)

人数 专业理论成绩(分) 案例分析成绩(分)实验组 30 86.1±5.6 87.5±4.2对照组 30 80.8±6.3 77.9±58.8 t 3.398 5.458 P 0.01 0.00

2.2 两组学生教学自我评价比较

共发放60份调查表,收回60份。两组学生教学自我评价比较见表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对肿瘤学的学习兴趣更高,而且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对课程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教学自我评价比较(±s)

表2 两组学生教学自我评价比较(±s)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对肿瘤学感兴趣 84.47±6.24 73.57±8.73 0.00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84.23±6.61 73.10±11.10 0.00专业知识掌握提高 85.10±6.51 75.40±10.08 0.00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 85.10±5.02 70.83±9.38 0.00临床思维能力提高 85.73±4.56 75.37±7.920 0.00课程满意度 87.73±4.14 78.70±9.73 0.00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初期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6]。在国内外均已被广泛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4]。本研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内科硕士研究生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高。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自认为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也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更高。这与吴胤瑛[7]和赛特尔[8]等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生肿瘤学临床教学中所取得的研究结果相似。

因此,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案例和相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与其他同学相互讨论,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典型的案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病例中,不仅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3)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其间不但有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也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这样不但能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4)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提高指导教师的能力。在案例准备、问题设置,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中,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对文献和各种指南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肿瘤学临床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促进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肿瘤学内科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