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和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10-13陈益平贺国文卿湘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思政监测

徐 玲,陈益平,贺国文,黄 毅,林 立,卿湘东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依据和基础尤为重要,被称为环境保护的“眼睛”“哨兵”。高等院校培养的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环境监测工作专业对口性强、市场人才需求量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技术能力要求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设计环境监测方案、解决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新的政策与教育形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环境监测》的教学体系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能肩负起实现美丽中国和保护绿色地球的重任的复合型环境人才。因此,探索环境监测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确定《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目的体系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从培养学生“又红又专”的角度出发,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修订了《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原有专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育人思政目标,目前的课程思政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和最新的环境科学研究动态,注重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环境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政策法制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团队合作和奉献科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明确环

境监测实际工作中的权利、义务、责任与价值。最终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见图 1,P111)。

2 根据“育人目标”设计和完善各知识点思政元素和素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对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剖析和梳理,同时对思政目标进行细化,将思政目标映射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章节,明确教学章节、思政案例与思政要点之间的关系,依托思政案例来实现思政目标。收集案例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并根据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和时事政治不断完善(见表1,P111)。

表1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库示例

3 对标“双碳目标”和新工科背景下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要求,探索并建立“专思创”融合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我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对照“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将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创业的理论传授和实践训练、通过专业教学中融合创新教学、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专思创”有机融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基础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做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自主设计,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实验项目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校园噪声的监测、校园青山湖水质监测、校园空气监测等。将实际监测工作中的思政素材和实例引入实验教学,基于课程专业知识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治理与改善的实际项目成果,借助国家大学生“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平台,将双创教学和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深刻认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真正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般的思政教育无痕化[4]。

图1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4 改进《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建设“对分课堂+项目式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4.1 构建《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环境监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公式繁多、概念复杂、学习难度大。为此,主要采取的措施有:通过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利用项目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项目任务完成中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环境监测项目的全过程深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将复杂的环境监测过程变得通俗易懂[5]。

一个环境监测项目包括监测方案制定、实验准备、采样方案设计、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测定分析、撰写报告多个部分,课时相对较紧,一次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运行时间较长,选择对分课堂的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的优势,建立《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系。

图2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系

4.2 “对分课堂+项目式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如下:

(1)课前,学生带着布置的监测项目任务,结合线上的校内外慕课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小组在初步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消化基本知识点、厘清重点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2)课中,课堂精心设计,环节1:学生分享任务成果,老师启发思考,以学定教对项目任务设计的知识点深入探讨。环节2:任务提升,层层深入;对项目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环节3:最后对课程知识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环节4:检测反馈,结合环境监测上岗资格考核真题和考研真题,培养、提升实践与科研能力。

(3)课后,在线上进行讨论与答疑,学生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同时引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应用创新,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师结合校园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校园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校园环境噪声监测等项目,组织项目实践教学,其教学实施的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环境监测“对分课堂+项目式”教学实施方法

以信息化为重要手段和纽带,线上线下交互进行,通过具体的监测项目任务驱动、分组讨论、分层教学,让同学们在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做到全过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5 结语

“双碳”背景下,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国家需要更多的环保专业高技能人才。新形势下“三全育人”等发展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思政融入专业课、实验课、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全程思政”的大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环保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思政监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